繪製
1949年,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會議決定成立以周恩來同志為主任的開國典禮籌委會。大典籌委會決定懸掛毛澤東主席像。此工作交給了當時的華北軍區政治部宣傳部,真正落實工作的是宣傳部所屬的文工團舞美隊(即現在的北京軍區戰友文工團)。具體畫毛主席畫像的任務落在了由徐悲鴻任院長的國立藝專(後合併華北大學藝術系,改為中央美術學院)實用美術系的講師、畫家周令釗身上。接到任務的湖南平江籍畫家周令釗在天安門城樓東山牆下完成了這第一幅畫像。畫像上的 毛主席頭戴八角帽。周恩來在10月1號凌晨最後檢查天安門裝飾工作時,發現毛澤東像下方寫著“毛澤東”三個黑體字,原來此畫系商家們從新華書店買來的一張毛澤東的宣傳畫臨摹而來,他們照本宣科將宣傳畫中的字也一同描寫了。此時離慶典活動還有幾個小時,要想把巨幅畫框取下來再作處理已無可能,畫家們爬上腳手架,用灰藍色顏料把畫像下面的白邊連同黑色的字型塗成中山裝的顏色,又在延長的身體部位的服裝上加了一個扣子。
一年過後,在國慶1周年典禮前夕,中央決定毛主席畫像要脫下戎裝,以新的形象展現在人民面前。這時中央有關領導從全國美術院校召集了30多人進京畫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等領袖像。畫家張振仕所畫的毛主席像被各方認可。
從那時起 張振仕和學生 金石擔任了11年主席像的繪製工作。張老畫的毛主席像從1950年一直沿用到60年代中期。
1964年,王國棟開始接受毛主席像繪製任務。 [1]
畫像版本
經過翻閱大量的歷史資料,可以肯定的共懸掛過六幅毛主席畫像:
第一幅 1949年10月1日懸掛在天安門城樓上的毛主席掛像 | |
第二幅 1950年5月1日懸掛在天安門城樓上的毛主席掛像1950年5月1日的懸掛毛主席像,因只懸掛了一天,在很多記載中並未列入其中。 | |
第三幅 1950年10月1日至1952年10月1日懸掛在天安門城樓上的毛主席掛像 | |
第四幅 1953年10月1日至1962年10月1日懸掛在天安門城樓上的毛主席掛像 | |
第五幅 1963年10月1日至1967年5月1日懸掛在天安門城樓上的毛主席掛像 | |
第六幅 1967年10月1日至今懸掛在天安門城樓上的毛主席掛像 |
更換
1971年起,更換城樓正中的毛主席畫像的任務,一直由 北京市建築總公司五建公司擔任。每次從搬運到懸掛工人們都格外謹慎,從公司抽調來的30個身強力壯的工人來到天安門院內畫像棚,先用繩子經棚頂上的滑輪吊起一噸多重的像框,十幾個人托起框底,卡車倒進棚里,裝上車後在人的指揮引導下,運到城樓下,再用吊車吊起,換下懸掛了一年的舊畫像。據該公司的李貴友老師傅介紹:“原來參加搬運主席像的人都要經過嚴格的政治審查,1985年政審取消,1994年前的毛主席畫像板是由21塊五合板和鋁板製成,不僅易變形翹角,且影響畫像整體效果。
1994年國慶45周年時,在大規模粉刷、裝飾天安門城樓的同時,對天安門城樓中央的毛主席畫像板也進行了更換。更換後的畫像板為一整塊採用新工藝研製而成的平面玻璃鋼,彌補了以前的不足,增強了畫像效果,使毛主席畫像更加光彩奪目。
至今,天安門城樓懸掛毛主席像每年至少要更換一次,由天安門地區管委會執行,多在國慶節之前更換。
旅遊
每年的節假日期間,都有大量天安門廣場遊玩的遊客。天安門廣場作為北京的“心臟”,幾乎成為每位遊客來首都旅遊的必到之地,很多遊客在廣場前與毛主席像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