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早期 前11世紀
通高22、口徑19.3、方座邊長17釐米,重3.78公斤。
侈口束頸,下腹向外傾垂,圈足下連鑄方座,一對獸首耳,下有長方形垂珥。腹飾大頭卷鼻身體蜷曲前伸利爪得怪獸,圈足飾長體爬行龍紋,方座壁飾三種鳥紋,形態各不相同,兩側是直立的鷙鳥,上沿是長冠卷尾鳥,下沿是長冠分尾鳥。
【銘文】比乍(作)寶(尊)彝
簋(guǐ)是盛放煮熟了的飯食的器皿。在商代早期出現以後,逐步成為青銅禮器序列中一種主要的器物。至西周中期,簋的使用逐漸制度化,按照使用者的身份等級嚴格規定使用的數量,它一般是以偶數組合與列鼎配合使用的。簋使用的時間很長,其基本形制是深圓腹、圈足、有耳或無耳、有蓋或無蓋。器形在不同的時期中有所變化。西周時,簋的形製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出現了圈足下加方座的方座簋、雙耳或四耳簋,三足或四足簋也是這一時代的產物,有的簋蓋倒置可用作盛食的盤。
相關詞條
-
簋
簋 正文中國西周晚期青銅器。為周厲王十二年時所作。1978年在陝西省扶風縣齊村出土,現藏中國歷史博物館。 簋通高59厘米,口徑43厘米,兩耳間距75厘米,重60千克。器形之大,為西周銅簋所僅見。此簋鼓腹...
簋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簋
簋,讀作詭(Guǐ),是古代中國用於盛放煮熟飯食的器皿,也用作禮器,圓口,雙耳。流行於商朝至東周,是中國青銅器時代標誌性青銅器具之一。簋象,則簋亦以木為...
漢字演變 方言集匯 典籍解釋 詳細解釋 詳細釋義 -
簋[古代器皿]
簋,讀作guǐ,指古代青銅或陶製盛食物的容器,也是重要的禮器,在祭祀和宴饗時,它和鼎配合使用,敞口、束頸、鼓腹、雙耳,該文字在《周禮·舍人》和《易·損》...
漢字演變 方言集匯 典籍解釋 詳細解釋 詳細釋義 -
利簋
利簋,西周早期青銅器。為周武王時官吏利所作,故名。因其銘文中有“珷征商”字樣,又被稱為“武王征商簋”。1976年出土於陝西臨潼縣零口鎮,現藏於中國國家博...
-
追簋
追簋,西周時期盛食器。清宮舊物,原藏頤和園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文物規格 外形特徵 刻錄銘文 -
虎簋蓋
虎簋蓋,1996年在丹鳳縣發掘出土。簋(guǐ,音鬼),是盛行於商、周時期的一種盛放食物的器具。其型制為圓口,圈足。無耳或有兩耳,也有四耳。方座,帶蓋。...
介紹 夏商周斷代工程 虎簋蓋與穆王三十年 -
毳簋
毳簋,西周時期盛食器,圓形,侈口,折沿,鼓腹,有二附耳,有蓋,蓋頂有圓形捉手,圈足下附三矮足。器頸與蓋沿各飾一周竊曲紋帶,腹與蓋面均飾直道紋,圈足上飾粗...
文物規格 形態特徵 銘文內容 出土收藏 相關詞語 -
堇臨簋
堇臨簋是西周時期青銅器食器,簋是食器中最常見的一種。商代晚期、西周、春秋時期較為流行。
文物規格 外形特徵 工藝特點 刻錄銘文 名詞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