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比睿艦屬金剛級是由日本向英國維克斯公司訂購,由設計師喬治瑟斯頓爵士設計。防護與當時英國主流戰列巡洋艦相當。
1912年5月18日第一條艦“金剛”號在維克斯公司船廠下水,3艘金剛級後續艦根據英方提供的圖紙在日本國內自行建造。2號比睿艦1911年11月4日在橫須賀下水,1914年8月4日竣工。3號艦榛名,4號艦霧島分別由川崎,神戶船廠和三菱長崎船廠承建。兩艦分別與1912年3月16日17日動工,1913年12月先後下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金剛號和比睿號擔任過太平洋航路的警戒工作。
1923年——1931年4艦進行第一次現代化改裝,著重改善水平裝甲和水下防禦力,改裝燃油鍋爐,煙囪從3個變為2個,增大主炮仰角,搭載水上偵察機。比睿號在1930年簽訂《倫敦條約》後拆除全部主裝甲和部分鍋爐和一座主炮塔改為訓練艦,其餘3艘在1933年——1936年再次接受改裝,擴建前桅,艦橋改善射擊瞄準裝備和航空設施,更換動力組,延長艦尾,航速有所提高。比睿在戰爭開始後也經行了相應改裝,4艦改裝後由戰列巡洋艦轉變為高速戰列艦。
雖然金剛級航速比較快,因此雖然艦齡近30年,水平防護差,在太平洋戰爭中出動率卻最高,主要遍入機動艦隊直接護衛航空母艦。偷襲珍珠港就由比睿和霧島。
4條金剛級先後投入對瓜島機場的炮擊支援任務。1942年11月13日在為運輸艦隊護航中於瓜島以北遭遇美軍5條巡洋艦與8艘驅逐艦,爆發第三次所羅門海戰(瓜島海戰)。比睿遭到美艦小口徑火炮近距離射擊受重傷,天亮後又遭到空襲,被迫自沉。一天后,霧島號與2條重巡遭遇美國2條戰列艦(南達科他號,華盛頓號)4條驅逐艦。霧島號在7分鐘中彈49發(406MM炮彈9發),失去機動力,15日由日軍自行擊沉。
雷伊泰灣海戰中,金剛號與榛名號遭遇美軍護航航母編隊,金剛號與編隊的重巡協同擊沉美國護航航母“甘比爾灣號”。11月21日金剛號在返回本土中被美國潛艇海獅號發射的2枚魚雷擊中,沉於台灣海峽唯一倖存的榛名號作為預備艦停泊在吳港作為防空炮台使用,1945年7月28日在遭到美軍空襲中坐沉,1946年浮起解體。
排水量:標準排水量27500噸,滿載32200噸;第2次改裝後,標準31890噸,滿載36668噸。
尺寸:長214.6水線長211米寬28米吃水8.4米,第二次改裝後長222.7米水線長219.4米寬31.02米吃水9.72米動力:4台蒸汽輪機36座煤油混燒鍋爐,功率64000軸馬力,航速27.5節;最大載煤4000噸,重油1000噸,續航力8000海里/14節。第二次改裝後更換8座重油專燒鍋爐(榛名號11座),功率136000軸馬力,航速29.8節;載重油6403噸,續航力9850海里/18節。
防護:主裝甲帶203毫米,水平裝甲42-70毫米,第2次改裝後水平裝甲提高到95.5-165毫米,主炮正面229毫米,側面152毫米,司令塔267毫米。
武器:四一式356毫米雙聯裝4座,16門四一式152毫米副炮第2次改裝後為14門,2座4聯裝533毫米水下魚雷發射管第2次改裝後拆除,第2次改裝後增加4座八九式雙聯127毫米高炮,20門九六式25毫米機關炮(雙聯10座),8挺HO12.7毫米機槍(四聯2座),3架水上偵察機/一部彈射器;戰時增加87門九六式機關炮(三聯20座,雙聯2座,單聯23座)。
人員編制:1221人改裝後1437人。
相關資料
1942年8月為支援爭奪瓜達爾卡納爾島的索羅門群島方面的作戰,4艘金剛級戰列艦護衛航空母艦參加作戰行動。為消除瓜達爾卡納爾島上美軍控制的飛機場給日本海軍造成嚴重威脅,
1942年11月13日,“比睿”號在瓜達爾卡納爾島附近海域海戰中被美國艦隊擊沉。
11月13日,日本海軍出動比睿、霧島準備炮擊該島機場,遭遇美國海軍巡洋艦艦隊,夜間在近距離內與美艦發生炮戰,在混戰中比睿號上層建築發生火災,成為一個顯眼的目標,遭到重創,操舵裝置損毀,無法全速逃離美機的空襲範圍,次日天亮後被美軍飛機攻擊,傷勢加重,自沉於索羅門群島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