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佛說入胎藏會
佛陀描述關於人類孕育過程,出自《大寶積經》第五十六——佛說入胎藏會第十四之一
佛說入胎藏會 原文經典 -
胎怯
胎怯是指初生兒體重低下,身材矮小,臟腑形氣均未充實的一種病證。本病按其主要證候表現,與西醫學低出生體重兒相近,包括早產兒與小於胎齡兒。胎怯的病變臟腑主要...
名詞解釋 與西醫病名的關係 病因 病機 治療及用藥 -
胎漏
胎漏是指妊娠之後,陰道不時少量出血,點滴不止,或時有時無而不伴有小腹疼痛者而言。胎漏是妊娠期間最常見的出血疾患之一,也是妊娠出血疾病中最早出現的病證,若...
病證簡介 病症 激經 妊娠卒然下血 胎動不安 -
胎動過頻
急性胎兒窘迫臨床表現為胎心率改變,羊水胎糞污染,胎動過頻,胎動消失及酸中毒。正常明顯胎動1小時不少於3~5次,12小時明顯胎動次數為30~40次以上。但...
原因 檢查 緩解方法 -
胎心率改變
胎心率,就是胎兒心率受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調節,通過信號描記瞬間的胎心變化所形成的監護圖形的曲線,可以了解胎動時、宮縮時胎心的反應,以推測宮內胎兒有無缺...
原因 檢查 鑑別診斷 緩解方法 -
胎萎不長
胎萎不長,中醫病名。妊娠四五個月後,其腹形與宮體增大明顯小於正常妊娠月份,胎兒存活而生長遲緩者,稱“胎萎不長”,亦稱“妊娠胎萎燥”、“妊娠胎不長”等。相...
名詞解釋 歷史沿革 病因 病機 診斷要點 -
胎漏、胎動不安病
胎漏、胎動不安,中醫病名。是指妊娠期陰道少量出血,時下時止,或淋漓不斷,而無腰酸腹痛者,稱為胎漏,亦稱“胞漏”或“漏胎”。若妊娠期出現腰酸腹痛,小腹下墜...
名詞解釋 歷史沿革 與西醫病名的關係 病因 病機 -
胎死宮內
胎死宮內是指妊娠產物從母體完全排除之前胎兒已經死亡。早期胎兒死亡是孕周<20周,中、晚期分別指孕周20~27周及28周以上WHO把胎兒死亡定義為胎兒無呼...
流行病學 病因 發病機制 症狀 治療 -
《胎產書》
《胎產書》是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15種古代醫書之一,是現存的最早婦產科專著,書中對妊娠按月養生提出一些見解,反映了當時對妊娠、胎產衛生的認識。
著作出處 著作簡介 書中優秀思想 原文部分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