殼式鐵芯

皋蘭鐵芯子作為流行於蘭州地區的一絕,在於她隨著時代的變遷,在製作工藝、人物造型、表演形式上不斷創新。 近年來,鐵芯子的製作隨著表演場地的變化有所改進,有的設定於四輪推車上,有的安裝在小型拖拉機上,一改過去人抬的單一表演形式。 有的鐵芯子利用電動原理,設計了能夠有動作的動物造型,如《西遊記》中白龍馬的設計,四蹄騰空不停地奔跑,是用汽車雨涮的原理製作的。

 武威鐵芯子:這是流傳較廣的一種民間文藝活動。涼州的鐵芯子是在清朝時期由華北地區來涼州經商的人傳入的,主要活動在城市。其特點是設計奇巧驚險,是高層次的活動形式。把十二三歲的男女小孩裝扮成某一故事中的人物,分兩層或三層固定在鐵支架上,鐵支架不外露,而是隱藏在戲裝下面,相互連線在一起的,支架根端固定在平台上。有的人物看來懸在空中,實際上有一根與支架連結的鐵圈把人物穩定在鐵架上,既不會出險情,也不感到難受。建國前的鐵芯於是由大商號承辦的,雇16個壯漢分兩班輪流抬著平台遊行;建國後由各行業系統承辦,主體內容有了時代感,把平台固定在汽車上緩緩行進。
皋蘭鐵芯子不同於河北、河南、陝西等地的“抬芯子”、“車芯子”、“背芯子”。皋蘭鐵芯子作為流行於蘭州地區的一絕,在於她隨著時代的變遷,在製作工藝、人物造型、表演形式上不斷創新。這種創新越來越精巧、玄妙、奇特。鐵芯子的高度一般為5米—7米,分三、四層設計,每台鐵芯子上多則四五人,少則二三人。
皋蘭鐵芯子在製作工藝上講究安全、美觀、舒適。根據每台鐵芯子的內容設計,在最下端受力集中的部分選用較粗的鋼管鋼筋鉚焊,上部則用較細的但可承受孩童重量的小鋼筋焊接,符合力學原理,不致發軟,這是從孩童的安全考慮設計的。
美觀玄妙,有高有低,錯落有致,整台鐵芯子裝起來就是一幅構圖奇特、疏密適度、造形優美的立體圖畫。由於鐵芯子裝台多為5歲~8歲孩童,且表演又值冬季,加上表演時間長,一般小孩會出現睏乏、嗜睡,甚至哭鬧等現象。因此在固定小孩的腰部設計了半圓形的鐵環,在固定小孩時多用棉布帶纏繞,鬆緊適度,使其既安全又舒適。近年來,鐵芯子的製作隨著表演場地的變化有所改進,有的設定於四輪推車上,有的安裝在小型拖拉機上,一改過去人抬的單一表演形式。
鐵芯子的表演內容多為戲劇人物,裝飾一個台子,反映一個故事,每個小孩裝扮的人物均按戲中人物造型穿著、打扮、化妝,稚嫩的小孩,經鄉間藝人巧妙的裝扮後,造型惟妙惟肖,常引人發笑不止。台中常裝扮的有《西遊記》《鍘美案》《游西湖》《白蛇傳》等傳統劇目,一些英雄人物也被裝上了鐵芯子,如《遨遊太空》中楊利偉的形象等等。
鐵芯子的裝台藝術十分精妙,在傳統裝法中講究玄、妙、巧,如《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台裝戲中,設計者將金箍棒插進白骨精腰間,將白骨精吊在棒尖,高空懸掛形成搖搖欲墜之感,觀者手握冷汗,演者安然無恙。鐵芯子除了傳統的玄、妙、巧之外,又採用了動與靜、聲與影的結合等多種新奇表現手段。如原來鐵芯子固定在抬盤上,只能隨著眾多抬芯人的轉動而轉動,現今有的鐵芯子根據劇情需要安裝了滾珠,整台芯子不停轉動,滿足了不同視角的觀眾。有的鐵芯子利用電動原理,設計了能夠有動作的動物造型,如《西遊記》中白龍馬的設計,四蹄騰空不停地奔跑,是用汽車雨涮的原理製作的。《蛟龍出水》中的小龍口中噴水灑向人群,是借用了噴霧器的原理設計的。在聲與影的結合上,則結合劇情內容配以音樂,在人們觀瞻過程中同時欣賞了音樂,如《李彥貴賣水》中配以劇中人物的唱腔錄音,使人賞心悅目。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皋蘭鐵芯子從鄉間的表演發展到縣城、省城表演,從個別村社一台二台的裝置發展到十幾台幾十台有規模的表演,很有大文化氣派,特別是在1992年首屆中國絲綢之路節上,二十多颱風格各異的鐵芯子的表演,令數萬名省內外來賓和觀眾大開眼界,大家異口同聲地讚嘆“皋蘭三絕”之一的鐵芯子實在是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