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銅針旁咪、銅朋烈黃。大金花草《廣西中草藥》,金花草、烏韭《廣東中藥》、烏韭蕨《廣西中藥志》。
[來源]鱗始蕨科植物烏蕨Stenolomachusana(L.)Ching的全草。
[形態特徵]植株高30-60(-100)厘米。根狀莖短而橫走,密被赤褐色鑽狀鱗片。葉柄禾桿色,有光澤;葉片披針形或長圓狀技針形,無毛,3-4回羽狀分裂,末回裂片闊楔形,頂端微呈截形,全緣或微有鋸齒,葉脈在小裂片上2分叉。孢子囊群位於裂片頂部,頂生於小脈上,每裂片上1-2枚;囊群蓋厚紙質,杯形或淺杯形,向邊緣開口。
[生態分布]生於路邊、溪旁、山腳陰濕地。產於廣西各地區;分布於長江以南各省區。
[採集加工]全年可采,洗淨鮮用或曬乾備用。
[性味功能]味苦,性寒。清熱解毒,利濕,活血止血。
[傳統套用]治感冒發熱咳嗽,扁桃腺炎,腮腺炎,腸炎,痢疾,黃疸型肝炎,肝膿瘍,跌打損傷,骨折,刀傷出血,狂犬咬傷,燒燙傷,傷口潰爛。
[用法用量]鮮品60-120克,水煎或搗汁服;外用搗敷或研粉調敷。
[方例]痢疾殺松涯(大金花草),針旁咪端(小金花草),谷沙美(谷沙藤)各15-30克,水煎取汁,沖蜜糖服。
[化學成分]葉含牡荊素,丁香酸,山柰酚,原兒茶醛,原兒茶酸[1]。
[藥理]10%烏蕨煎劑用平板海綿片法,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福氏痢疾桿菌、傷寒桿菌有抑制作用;對人型結核桿菌也有抑制作用[1]。烏蕨醇提取物B和C能明顯降低小鼠砷中毒的死亡率,烏蕨醇提取物C可使小鼠對砷耐受量提高,使其LD50從31.3±4.3mg/kg提高到38.2±5.9mg/kg。烏蕨乙醇提取物及共殘餘物對小鼠氯化銨中毒雖可降低其死亡率,但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顯著意義(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