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士儋墓

殷士儋墓

殷士儋墓,位於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党家鎮殷家林北500米處的蘋果園內,北靠大丘山。該墓於1979年公布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公布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簡介

殷士儋墓殷士儋墓
殷士儋墓位於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党家鎮殷家林北500米處的蘋果園內,北靠大丘山。墓封土高4.5米,周圍用雕刻的萊州石砌成,有13.7米見方的須彌座保護。墓頂有古柏1株。墓南200米處有石牌坊底座,坊為萊州石建造,構件已破碎。神道寬4米,兩旁原有石人、 石羊、石獅、石馬、石虎等,現僅存石羊、石虎各1對,有殘缺。墓西南70米處的渠橋上, 有明隆慶元年三月制誥碑1通。1979年公布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公布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

殷士儋墓位於山腳開闊地上,墓前原設神道、牌坊和墓碑,神道兩側立有石人、石馬等。墓地為四方形,台基高約2米,四周使用青石仿木製嵌接,封土高4.5米,周圍以萊州石砌成,設須彌座,墓頂罩有一棵茂密的側柏。墓區現存的石雕和牌坊殘件等均以漢白玉材料為主,做工較為精細、考究。

墓主

殷士儋墓殷士儋墓
殷士儋(1522年―1581年),字正甫,又字棠川,濟南歷城人,因官至內閣大學士,人稱“殷閣老”。
殷士儋自幼勤奮好學,嘉靖十九年(1540年)中舉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中進士,選為庶吉士,授翰林院檢討。後充任裕王朱載垕(即隆慶皇帝)的講官。後又遷為右贊善,進官洗馬,仍負責教育裕王。隆慶元年(1567年),升為侍讀學士,掌翰林院事務,進禮部右侍郎,不久又任吏部右侍郎。翌年春,升為禮部尚書,掌管詹事府事務。冬,又回禮部掌理部務。隆慶三年(1569年),兼任文淵閣大學士,後晉升少保,改為武英殿大學士。隆慶四年(1570年)正月,發生日食和月食。殷士儋藉此上疏言事,提出“布德、緩刑、納諫、節用”等建議,令大小官員關心民間疾苦。不久,進為太子太保,一年四季進講《祖訓》、《大學衍義》、《貞觀政要》等,深得隆慶帝嘉許。但遭到首輔高拱的排擠打擊。隆慶五年(1571年),殷士儋多次上疏請求辭官返歸故里,獲隆慶帝旨準並賜給道里費,仍領薪俸。
殷士儋回濟南後,選定元代萬竹園故址為棲身之處,築室於灤水之濱,取名“通樂園”,在園內壘山疊石,疏泉築亭,構舍植花,著書講學,從者如雲。居家十一年,於萬曆九年(1581年)去世,葬於歷城党家莊東鳳凰山南麓。朝廷追追太保,諡號“文通”,後改諡號為“文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