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段園鎮位於蕭(蕭縣)銅(銅山縣)之間,隔蕭縣龍城丁里鎮從杜集區脫逸而出,成為淮北市唯一“不連體”的屬地。
段園鎮歷史上屬蕭縣龍城區,1950年,蕭縣一區(龍城區)設鄉,段園鎮屬毛莊鄉。
1951年初,段園鎮全面土改。
1952年,農民自願結合成立公互助組。
1953年,成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1954年,成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1958年秋,成立人民公社(牛眠人民公社和毛莊人民公社)
1980年3月,蕭縣毛莊、牛眠兩個公社劃歸淮北市,由沈莊煤礦、袁莊煤礦實行“以礦帶社”管理,兩公社共轄14個生產大隊。
1984年4月,毛莊、牛眠兩個公社劃歸杜集區管轄,同時進行了體制改革,毛莊公社廢社改為毛莊鄉,牛眠公社改為牛眠鄉。同年12月,毛莊鄉改為段園鎮。
1992年3月,牛眠鄉併入段園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3年底,段園鎮6個行政村、5個社區:歐集村、大莊村、袁莊村、毛莊村、牛眠村、毛場村、祁村社區,袁莊社區、綠園社區、毛郢孜社區、孟莊礦社區。段園鎮政府駐毛莊村。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段園鎮,境內南北長13公里,東西寬6.3公里,總面積49.3平方公里。地處蘇皖兩省,兩區縣交界。東距江蘇徐州市10公里,與徐州市銅山區大彭鎮,漢王鄉一堤為界,位於東徑117°02’-117°02’,北緯34°13’-34°13’之間,西距蕭縣城區7公里,北、西、南分別與蕭縣龍城鎮接壤,西南距淮北市城區40公里,隔龍城鎮、丁里鎮游離出市區。
地形地貌
段園鎮北部山脈,為魯西南隆起南端之低嶺殘丘,境內長度7.8公里,最高嶺峰海拔150米,山下平原屬歷史上黃泛沉積平原,南部因採煤塌陷,致境內地形由北向南大坡度傾斜。
氣候特徵
段園鎮氣候屬溫帶季風氣候地區,年平均降水量851毫米,最大降水量為1963年1441.4毫米,最小降水量為1964年的502.4毫米,洪澇水患,冰雹是主要的自然災害。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段園鎮非全屬礦產主要有石灰岩和煤炭,石灰岩儲量,13.5×109萬噸,中南部地下煤藏量豐富,總儲量15000萬噸,煤種主要是氣煤、焦煤。沈莊煤礦和袁莊煤礦自1958年建礦1959年投產,設計年量分別為50萬噸和45萬噸,現境內有國家大型統配煤礦4對,地方小煤窯5對。
生物資源
段園鎮非礦產資源集中於北山,植物資源有各種野生樹木、灌木山果,可食菌類,中草藥材;動物資源有狐、鼬、山雞、野兔、藥用昆蟲。
土地資源
2004年底,全鎮陸地面積34184.28畝,占全鎮總面積的46.18%,其中耕地面積2.56萬畝,占總面積的34.58%,水域面積6974畝,占總面積的9.42%,山地面積1162.17畝,占總面積的1.57%。
人口民族
2004年底,全鎮人口33064人,其中農業人口23243人,占人口總數的70.2%,非農業人口9821人,占人口總數的29.8%,男15546人,女17518人,性別比例1:1.12 。全鎮人口中分漢族、回族、黎族、撒尼族4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計5人(路莊回族2人,油坊村黎族1人,呢尼族1人),占總人口的0.015%。截至2014年,段園鎮總人口7.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01萬人。
經濟概況
綜述
2010年,全鎮生產總值完成20.56億元,實現地方財政收入1600萬元,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1.5億元,固定資產投資9.5億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6450元。
第一產業
葡萄是段園鎮支柱產業之一。具有三百餘年的栽植歷史。早在清朝時《康熙蕭縣誌》曾將葡萄列為蕭地界樹品種之一,到了乾隆年間已初縣規模,曾被列為朝廷貢品,1940年段園鎮葡萄經段家進一步引進擴大,至1958年,段園鎮已飲譽人民大會堂,從此成為遠近聞名的“葡萄之鄉”。
2002年註冊了“大莊牌”葡萄商標,先後又獲得“安徽省名牌農產品”、全國無公害生產基地和全國無公害農產品榮譽稱號,“大莊牌”葡萄已通過綠色食品檢測,已在辦理綠色食品認證書。2010年,全鎮實現農業增加值2.1億元,新建養殖小區2萬平方米,引進葡萄新品種22個,新增加改良示範面積260畝(其中食用菌面積160畝);新建農村專業合作化組織1個;新註冊商標2個,新增龍頭企業1個;土地流轉2000畝。2014年,“段園葡萄”成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2013年,全鎮葡萄種植畝產量達7500斤以上,平均售價1.8元/斤,實現畝銷售收入13500元,畝利潤10000元左右,全鎮葡萄產業實現總銷售收入6750萬元,總利潤5000萬元。
第二產業
段園鎮形成了金屬鑄造加工、化工建材,民用商品為主體的產業格局。2004年底,各類企業共31家,產值17015萬元,銷售收入17623萬元,實現利稅1859萬元。段園鎮在311國道兩側規劃了占地面積15平方公里的工業園區,2008年1至3月份招商引資到位資金6560萬元,同比增長126%;在建工業項目15家,其中2008年新開工項目占到11家。2010年,新增規模企業8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實現10.1億元,新增規模項目5個,其中超億元項目有3家,3000—5000萬元項目有2家。
第三產業
建國前鎮內無集市,農民生活用品靠小販肩擔驢馱從徐州,蕭縣城進貨,走村串巷叫賣。農副產品亦賴腳力遠運至徐、蕭換回日用所需及零花錢。建國後,於五十年代初,中期先後設毛莊供銷社,食品站,鎮內開始物資交流,1958年,隨著沈莊、袁莊煤礦的建設投產,人口急增,兩礦居民區相繼開闢了集市貿易市場,各種商品,加工、服務,餐飲等集體、個體工商戶相繼產生。
1981年後,鎮內商貿業迎來了發展繁榮新階段,商業網點遍及各村,街道至2004年,全鎮集體、個體聯戶工商戶1142家,從業人員2690人,袁莊大莊2個農貿市場已建設成綜合式商貿市場,都為頂棚與露天相結合式商貿市場,共同商業用2000平方米,攤位700個,日場上市人數7000人,年交易額1160萬元。
社會事業
文化體育
段園鎮祁村梆劇團、周行花鼓、蔡園村獅子旱船等節日娛樂活動。1996年,段園鎮開展“杜鵑花工程”,轄區內各煤礦,行政村清障場地,添置器物,培訓人員,開始了頗有聲勢的民眾文化娛樂活動,1994年,該鎮被省文化廳授予“民眾文化工作先進鎮”稱號,1995年,應邀參加了在寧國縣舉辦的全省農村文化市場管理經驗交流大會,1996年,“杜鵑花工程”建設在段園落戶,段園鎮被命名為杜鵑花工程試點單位。建國前,當地體育運動幾乎成空白。截至2000年,全鎮有體育組織15個,專兼職體育教師,教練29人,體育活動場地30處,全民健身參練人數近3萬人。僅1999年、2000年,即獲市、區級體育比賽單項冠亞軍4次,獲市體育活動先進單位1次,2000年12月,獲安徽省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鎮稱號。
教育事業
截至2014年底,段園鎮有2所國中,4所國小。截至2014年底,全鎮共有小學生2795人,教學班90個,教職工192人。段園鎮的教育自2000年以後,國小入學率始終保持在99%以上,國中入學率保持在98%以上,中國小學生的合格率皆為100%,在升學、體育、文藝等方面一直居全區前列。
淮北市杜集區段園中學 | 淮北市大莊中學 | 路莊國小 |
祁村國小 | 大莊國小 | 袁莊實驗中學 |
醫療衛生
段園衛生院設立於1961年3月,原址在現鎮政府院南段園法庭處,時安排醫生13人,靠部分簡單器械接診病人,2001年元月搬遷至鎮政府東300M處,同時添置了無影燈,手術床,放射設備,院名未變。現有院房68間,醫務人員19人,其中中級職稱1人,設有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B超科、放射科、防役科、護理室、藥房、化驗室等10個科室,病床20張,可作肺炎,心腦血管、外科手術、接生等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牛眠衛生所為該鎮另一鎮級衛生機構,設立於1958年原稱大莊醫院,地址在大莊村村內,至1979年8月搬遷到現在大莊中學西側。有在職職工20人,其中在編人員14人,退休人員7人。其中大中專畢業生16人,普工4人。有國家任職資格證者10人,下設了13個科室,分別是內科、外科、骨科、小兒科、婦產科、B超室、檢驗科、X光放射科、藥房、護理、腦血流圖室和防役科、傳染病科。可接診內、外科、骨科、小兒科、婦產科等多種疾病。
至2004年底,有10村(單位)被授予衛生工作先進集體稱號。全鎮生活用水達標,建花園小區6個,改廁10個。
交通運輸
段園鎮距徐州四環路3公里,徐州觀音國際機場30公里,連雲港港口236公里。旁鄰連霍高速、合徐高速公路出入口,311國道、肖桃路、徐阜鐵路穿境而過,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發達,素有“安徽北大門”之稱。
旅遊
牛眠萬人坑
1938年4月17日,侵華日軍於張二莊同國民黨宋哲元部發生激戰,附近各村百姓避亂紛逃至東南山區。4月22日,國民黨軍撤走後,百姓誤以為戰爭結束,急於回家收麥,時日軍追趕宋部後自徐州返回途經牛眠,逐對百姓開始屠殺。日軍在牛眠村和附近抓來大批村民,強迫他們於村西南楊林掘坑6個,輪番殺害百姓600餘人。日軍逼後批百姓掩埋前批,再殺後批,又將所抓百姓400餘人集於幾間屋子,殺死後澆上汽油縱火燒屋,還將在路上、麥田、村中所抓百姓殺害後投入村東大坑。日軍在牛眠村姦淫婦女,大劈活人的種種暴行令人髮指。日軍於牛眠村兩天內共殺害索然無辜平民1760人,致11戶被殺絕,21戶中僅存1人。現村西南楊林已無,場地已作袁莊礦堆積矸石所用,村東“萬人坑”尚存。1986年,牛眠村“兩委”於村西南楊林邊建起牛眠村史展館。2000年,此館及村東萬人坑被杜集區委確定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劉步亭烈士墓
劉步亭,毛莊村人,生於1920年(月、日不祥)10歲時在本村私塾學堂就學,高小文化,其自小就受到革命思想的影響,1942年參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員。1944年擔任肖縣龍城鎮鎮長,1946年7月20日,在肖縣西杜集帶隊與國民黨軍隊作戰,戰鬥中不幸犧牲,後葬於毛莊村苗山山坡上,1984年2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頒發了烈士證書。1999年,劉步亭烈士墓被確定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老錨洞
老錨洞為一天然石洞,位於祁村西魚頭山,距山頭約50米,偏西南山坡。洞口南北狹長約4米,東西寬約1米,垂直向下約3米處有一平台,平台南端方為內洞洞口。據當地老人言,該洞彎曲長可1000米左右,於西南方山下姬村東面廟宇下有一出洞口,今已不可見。洞內開闊,怪石嶙峋,陰冷潮濕,人莫敢入。日軍侵華時期,曾有百姓為避鬼子獸兵進洞躲藏,人多時竟達200人左右。
蘇皖大堤
蘇皖大堤為安微,江蘇的界堤境內長度8.2公里,南北走向,經毛場、尖莊、王姚、路莊、姚樓5村。大約在1505年,明朝時期,徐州府每年黃河泛濫期間,常被水淹沒。為保徐州一方安寧,當朝皇帝派一水利官員來徐州疏通水患,經過考察,該官員建議在徐州西霸王山西頭築起兩道壩子,並建一五閘(亦稱陳王閘)洪水泛濫時把閘拉開,水就順著西道壩子間的水道向南行走。東部一道壩子是山體,節省一道壩子,現蘇皖大堤是其中的一道西壩子。因大堤東高西低,清朝時期,東西落差最大為10米,最小也有3—4米,為防徐銅客水竄肖,歷史上肖人(特別是段園人)對大堤加固以阻水患,致使多次發生銅(山)人破堤,肖(縣人)護堤致聯村械鬥現象。今該堤西側高度落差仍有5米上下,水患已基消除,居民相處融洽,在此“一腳跨二省,雞鳴聽二縣”之地,段園鎮民眾與銅山漢王鄉村民經世聯姻親上加親。蘇皖大堤已成江蘇與淮北緊密連線的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