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簡介:
中國畫名家
段七丁:
其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重大展覽,並為中外美術館,博物館收藏。作品《江邊小鎮》、《夕照圖》、《晚
冬》分別入選第六、七、八屆全國美展頗受好評。作品《山居》、《九寨歸牧》為中國美術館收藏。作品《冬獵》為菲律賓中國藝術中心收藏,《東浮溪小景》為日本勞動福利中心收藏。
段七丁先生尊重傳統,出版有《段七丁畫集》、《中國山水畫技法》、《中國重彩山水畫技法》,主編《中外名畫鑑賞》等教材。
作為治學之人,深遠豐厚的家學、賢明之師的指點、自身的天賦與勤穎,這些得天獨厚的條件,聚集於一人之身當是何等的幸運。段七丁先生,便是這樣的幸運者之一。
家學淵源:
自古以來,“家學”是中國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脈絡之一。段七丁先生的父親段虛谷是20世紀四川著名美術教育家,國畫家;其作品“平正典雅、清癯勁健,淡泊蕭疏,意境高遠“;他治學嚴謹,除擅長山水畫之外,對傳統藝術、詩文、書法、金石等的造詣亦是頗深。段虛谷先生1924年考入當時由張聿光、潘天壽等發起並創辦的上海新華藝術專科學校,習中國山水畫。後任上海新華藝術專科學校校長,與黃賓虹共事,繼與馮建吳等集資創辦成都“東方美術專科學校”,任首屆校長,兼授山水畫。1956年,段虛谷又被選拔到西南師範學院美術系任西南師大教授,中國畫教研室主任。段虛谷先生與黃賓虹、諸樂三、陸儼少等眾多國畫界前輩情誼篤厚。
段七丁先生為段虛谷先生幼子,自幼酷愛藝術。憑藉著深厚家學的薰陶,他從小便在先父的諄諄教誨之中打下了紮實的藝術根基,培養了濃厚的學習興趣,獲得了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與技巧。由於家學的原因,使他年幼之時便有各種機會親眼目睹大師現場作畫,如黃賓虹進川於青城山創作之時,便是由段虛谷先生陪同寫生。這些得天獨厚的條件,實在是難能可貴。
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之下,經過寒窗苦讀與孜孜不倦的研究學習,段七丁先生無論是文學歷史,繪畫理論,還是藝術創作的具體實踐落實,皆獲得了富足的知識儲備與積澱。
師承關係:
伴隨著家世學問的傳承與教化,段七丁先生自幼便在繪畫上表現出了極高的藝術天賦,屢受前輩稱讚。由於家庭世交的緣故,段七丁先生幼年起便比許多人更有機會直接受業或問教於馮建吳、徐無聞、陸儼少、蘇葆楨、何海霞、李際科、劉一層等大師名家。因此,其在中國畫、書法篆刻、西畫、文學歷史等方面積累了更加豐富的學養。在這之中,段七丁先生受益於馮建吳先生最多。馮建吳先生是20世紀川渝地區中國畫的奠基者、傳播人,為中國著名書畫家,擅中國畫、書法與篆刻。在教學中,馮建吳先生提倡苦學鑽研,對學生進行近乎苛刻的技藝訓練;在藝術創作上,要求以全面、深厚的學養為底蘊。這些嚴格的要求,都使得段七丁先生深得大師們的神技心法,在中國畫藝術的道路上進一步獲得長足的進步與發展。
人生遊歷:
明代書畫大家董其昌認為“畫家以古人為師,已是上乘,進此當以天地為師。“段七丁先生師古人之心,深研歷 代名作,學養豐厚,同時又遍游名山大川,深入到大自然之中以天地為師,寫生創作,體會當代心境。在體悟傳統的基礎上,抒寫著對自然對人生的感悟,用有形的筆墨形態去描繪無形的精神世界。其作品無論是富麗的金碧重彩,清逸的水墨寫意,皆收縱自如,因情隨意。畫風富有鄉土、生活氣息,筆精墨妙,樸實深刻,意境清遠。
段七丁先生曾談到,繪畫之人當有豐富的人生經歷,這樣才對生活對社會對人生有更多的思考和感悟,才能更好的為繪畫創作帶來情感積澱與靈感源泉。在段七丁先生五十餘年的藝術生涯中,經歷了社會的波折動盪和生活的艱辛磨礪,卻因此更加鑄就了他堅韌的品格與秉正的學風。他認為,一個畫家的畫品是非常重要的。作為一個畫家,要對自己的作品,對繪畫這門藝術表達出真誠,萬不可對觀眾撒謊。他總是堅持好的作品才出畫室,絕對不讓自己不滿意的作品流通到市場之中,欺騙觀眾。他精益求精,凡是他認為自己不夠滿意的作品,即便只有些許不如意,旁人根本看不出端倪,也都會被他捨棄,還笑談宣紙有好的吸油特性,可以拿來清理廚房油垢。他就是這樣一位個性灑脫而直率,從容而淡定的畫家,無時無刻不在思考著繪畫之事。
藝術思想:
段七丁先生在長年的藝術探索中,通過傳承、創作、學術、教學四位一體,逐漸形成了獨具一格的段氏山水畫風格與深厚的段氏國畫理論體系。
段七丁山水畫藝術技法多樣而又統一,無論是清雅的水墨寫意,儒麗的重彩青綠,講究的用筆,斑斕的色彩,皆因心而發,因情而寫。畫風精麗中見質樸,筆墨拓盪開合,收放自如,其畫意境深遠,極富文人雅氣。在學術構建上注重對傳統基礎地積累與沉澱,提倡“得魚忘筌”的學習方法。注重藝術與現實生活的“距離說”。在藝術繪畫的學習方法上主張用傳統的學習與自我的創作為兩條路線,相互促進,彼此互溶。他認為,風格並非刻意追求模仿而得之,而是根據自我的性格情感與文學素養等等因素久而久之從筆墨之間展現出來的與眾不同的一種東西。實際上,從傳統技法的學習到自我風格的奠定,猶如“化蛹成蝶”一般,廣泛紮實的吸收傳統養分,一如結蛹的過程,最後方能在傳統的基礎上破蛹成蝶。這一點與齊白石先生“尋門而入,破門而出”的理念有異曲同工之妙。除此之外,還主張中國畫的時代性、意蘊性、堅守性。主張筆墨與形式要素的相對獨立性。
繪畫風格:
關於段七丁先生的繪畫藝術風格,著名美術史家,美術評論家,四川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院長林木先生在《段七丁畫集》一書的序言中對段七丁先生作品評價到:
“與一般已畫成套路的國畫家們不同,七丁沒有一套定型的千篇一律的情感模式、意境模式和司空見慣的形式程式,他始終堅持自己在複雜生活中的豐富的情感經驗,並以這種情感為基礎去創造其情感表現的自我的藝術,難怪七丁從一開始就以風格的多樣、技法的多變和意境類型的豐富而聞名。遍歷全國,行過萬里的畫家筆下出現過新疆牧場牛羊歡騰的熱烈,亦曾有西藏牧區夕照的輝煌;有三峽寧河放舟的豪放,亦有江南水鄉夜語的溫馨。當然,美如天府,秀甲天下的四川山水給這位多情的畫家以更深的陶養,他畫得更多的自然是四川的景色:從雄秀美麗的貢嘎、峨嵋,到靈秀清新的川中丘陵;從奇偉險峻的峽江岩谷,到神奇絢麗的九寨山林。當然,正是四川山水的仙姿秀色孕育出七丁繪畫的獨特風格。
七丁繪畫取材一般不大。他往往截取自然的半邊一角,一堵門牆,一泓清潭,一片農舍,一座小丘,或者老柏兩三樹,漁舟一兩隻,而著意玩味其意趣:小鎮的閒適,夜語的呢喃,溪聲之淙淙,月歸之靜謐,畫家善於在普通而平凡的生活中找到濃郁的詩情。在他的山水畫中,正是那些點景似的小小人物,卻畫龍點睛似地讓平凡的似乎簡單的景致升華到詩的境界,在走路、理髮、讀書、捕魚、晾曬、洗衣等日常生活場景里使小情小景的山水畫平添出若干親切與溫馨。這種對四川農村隨處可見的普通場景的表現,構成了七丁藝術平淡天真的獨特的風貌。
七丁在傳統繪畫的筆墨表現上有著良好的素養。他深知筆墨表現的箇中意蘊。在他的畫中,用筆之道,極盡變化之能事,他善於在運筆之輕重、疾徐、濃淡、寬窄、乾濕、頓挫、光毛、提按、長短及種種複雜的形態變化中,在諸對毛段的對立統一中去構成變動而有序的畫面。其用墨之法與用水之法的有機結合,使其畫面水意迷濛、墨象郁然,其潑、破之法尤為精到,大片潤澤明潔、淋漓恣肆的濃淡墨色相滲相融,自成一種獨立審美的形式感。
當然,七丁藝術在意境與筆墨上的開拓如果在數年前已頗具成效,顯示他在傳統藝術的繼承上已有相當深厚的功底的話,那么,這種成就似乎更多地屬於對傳統形態的成功的把握,我們不難在這一批雖然富於變化、意趣亦各異的作品中找到稍多的傳統的印跡。
然而,藝術作為個人情感的獨特的符號表現,它必然隨著畫家情感內涵的不斷變化而產生相應的形式變化,從某種程度上,作為形式表現的中國畫來說,形式作為藝術創造和情感表現的終端,它本身應該具有相對更重要的比重。新的情感要求表現它的形式符號也具備新的形態。以此觀之,七丁近年的新作具備更多的創造的因素。
事實上,藝術的創造和新意的出現必須對既有的熟悉的程式與符號系統予以某種改變,使其創造出某種陌生中的熟悉,習慣中的變異,七丁近年之新作就有此種特徵。
如果說傳統中國畫已形成一套成熟的章法結構的話,七丁的新作在此方面的突破是十分明顯的。他開始打破其習慣的也是傳統的以遠、中、近明顯三段分布而以中景為主的立軸式章法程式,或者以一景為主輔以它物,以疏簡留白為主的斗方式小品結構,而出之以飽滿的西方式焦點結構的新構圖。他的畫面,開始出現壯闊的大場景,前、中、遠景被有意識地予以自然的過渡,熟悉的豎長構圖被中國傳統中並不多見的陌生的橫式構圖(但又不是“長卷”)所代替,焦點式結構的處理給他的繪畫帶來一種自然樸素的意味,而民族傳統中“三遠”式巨觀觀照的方法的有機納入,又使其構圖並沒有落入西方式套路。這樣,平易、樸實、滿密、複雜的橫長構圖開始給七丁的繪畫帶來了新的意味。就是方形的結構,七丁也在寫實式的焦點結構中安排得嚴整、方正、豐滿而充實,這就與傳統形態的斗方小品有了較大的區別。結構在繪畫中有著舉足輕重的統率作用,結構的變化造成了七丁繪畫全新的視覺面貌。
結構的改變也引起筆墨處理上的變化。如果說七丁的繪畫曾經也以筆墨的深厚功底傳為美談的話,那么,那種傳統意味太濃的筆墨卻很難帶來創造的新意。而七丁這批新作中,大氣雄強的結構本身也開始排斥那種精緻、疏簡、清新、淡雅,以“計白當黑”為準的傳統筆墨觀。濃墨重筆的風貌開始呈現。七丁此時主要在一片重墨之中去重新安排墨象的變化,新作固然仍以潑墨為主,在濃淡互破,水墨互破中求變,但濃重的墨象的基調卻始終保持,此時的墨色是在濃墨中的細微變化。在七丁的重墨處理中,畫家巧妙地有限地引入西畫對光影的表現,以對受光留白的方式在大片濃墨中留出少許透氣之點,亦如圍棋之留眼,一眼尚存,全盤皆活,這實則又是東方式平面構成之活用。
這批作品中的用筆也因畫面形象的落實,複雜而趨繁密,配合其重墨的運用,運筆也出現以繁取疏,密中求空的意匠處理,同時,用筆老辣、硬拙、強悍、野霸,一股逼人的豪氣因筆墨而充溢於畫幅之間。這無疑使筆墨自身獨立的表現性之使然,這是使其宏闊的場景再添氣勢,而斗方小景也爽秀渾成的內在原因。儘管筆墨處理上出現了這些新的變化,但七丁並未全部拋棄舊有筆墨的優秀成分,我們仍然可以在這批新作中看到筆墨在辯證中的複雜變化,仍然可以看到運筆中那些精彩的氣勢、節奏與旋律。
當然,最沒有變的仍然是七丁對生活的摯著與熱情。他仍然徜徉於自然之中,駐足於山林之下,儘管情感體驗不斷地變幻,新的詩情、新的意境在不斷地產生,新的技法、風格在不斷地出現,但貫注其舊作、新畫中那股鮮活的詩意和充沛的熱情卻仍在繼續。七丁的情感世界鍾匯著四川山水那特有的毓秀與靈奇,必將使其藝術出現又一輪美與情的升華。”
教學育人:
段先生教化育人,嚴謹而認真。講求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因材施教,注重立足於傳統基礎上的一分為二辯證地學習,具有寬廣的胸懷和開放的眼光培養學生的興趣和優勢,不局限於一家一門。教學過程中常常旁徵博引,融會貫通,親自示範。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作畫的應變能力,以及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源於傳統、高於傳統的創作能力。
鑑賞收藏:
段七丁先生不僅專著於繪畫藝術,並精於鑑賞,尤其對於書畫,紙、硯、印石為代表的傳統藝術方面,皆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
代表作品與著作:
《江邊小鎮》、《山居》、《九寨歸牧》、《晚冬》、《巫峽夕照》、《夕照圖》
《中國山水畫技法》、《重彩山水畫技法》、《段七丁畫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