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七舍鎮位於貴州省黔西南州興義市的西南部,北與本市的白碗窯鎮和下午屯鎮相連,南與本市的豬場坪鄉和捧乍鎮連線,西與本市的雄武鄉相連,國土面積116.6平方公里,轄七舍、革上兩個辦事處6個行政村113個村民組, 森林覆蓋率約42%,地形沿興義至魯布格公路呈帶狀分布,多為丘陵,岩層屬石灰石岩層,土壤呈弱酸性,平均海拔1880餘米,最高海拔為白龍山的2207米,是黔西南州最高峰,年降雨量1300—1600mm之間,現有耕地4408.51公頃,農作物以旱物為主,糧食作物以玉米、小麥、馬鈴薯為主,經濟作物以烤菸、油菜籽、茶葉為主,盛產獼猴桃、核桃、松子、蘿蔔等,年平均氣溫12—15℃,春季四野盛開杜鵑花,冬季則銀裝素裹,是理想的酷暑避所和賞玩地。
地名來源
對於“七舍”的 地名來源,民間眾說紛紜:一說是明洪武年間,這裡最早搬來謝、朱、鄧、嚴、郭、劉、王7大漢族姓氏。因為建有七棟房子,所以當地土著居民便把漢族定居的地方稱為“七舍”(認為七舍即7大姓氏或7棟房子)。一說是調北征南期間,南路(黃草壩通往廣西的捧乍鎮段茶馬古道)土地資源成為漢族和少數民族的爭奪對象。雙方為了搶占地盤,少數民族用草打結為界,漢族立石為界。少數民族的地界相對不牢靠,他們的土地逐漸被漢族占領。後來,謝、朱、鄧、嚴、郭、劉、王七大姓成為地主,村寨逐漸向外擴張,少數民族被擠兌到新寨塘(現青菜塘),漢族和少數民族積怨很深,兩寨人經常在外出交易途中發生衝突。南路人為了化解矛盾,自行在南路交易,並按照“陰陽刑德有七舍”的古訓取名為“七舍”。
從漢語言講,“舍”可以是姓氏;可以用作謙詞(多指親屬中比自己年紀小或輩分低的)或量詞。古代行軍一宿或三十里叫“一舍”。此外,“舍”還有“取捨、居住、休息”等注釋。我們將七舍理解為“放棄多次”、“二百一十里”,或是七舍和革上是彝族諧音,均有理由。
投資優勢
七舍鎮位於興義市的西南部,距興義市區32公里,興義市區到魯布格電站公路縱貫七舍鎮南北,雄武至丫口寨三級油化路面和白瓦窯凹子沖煤礦至丫口寨公路橫穿七舍鎮東西,全鎮11個村村村通公路,公路總里程189.9公里,其中油路15.3公里。
七舍鎮全鎮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已完善,土地租賃成本在30—50元畝/年,可就近獲取石料、磚料等建設用材,人力資源豐富,用工方便且工價合理。
全鎮電網安全運行水平、供電可靠性和供電質量穩定提高,電壓合格率、供電可靠性有保障。現有捧乍至七舍10千伏安82公里高壓輸電線路;35千伏變電站,規模635.5m2;10千伏電氣化工程,共8條線路,全長32.112公里;10千伏輸電線路建設,共16條總長45公里。目前,全鎮安裝各種型號變壓器56台,全鎮11個村113個組全部通電,通電率為100%。
七舍鎮現可利用的土地有20000多畝,可開發的荒山資源30000餘畝,全鎮的畜牧飼養在戶均6頭左右,七舍白龍山草場休閒觀光景區現已開發人工草場5000畝,天然草原15000畝,現擁有白龍山杜鵑景區、岩峰洞杜鵑景區、沙子母遺址、紙廠原始森林等未開發的自然文化資源,擁有煤、金、鐵、貢、水晶石、砂岩、貢岩等未開發的礦產資源。
全鎮土地總面積為11358.90公頃,耕地4408.51公頃,園地17.54公頃,林地2138.85公頃,牧草地總面積2878.23公頃,交通用地面積50.89公頃,其中公路用地29.42公頃,農村道路用地21.47公頃,水域面積21.12公頃,未利用土地面積1669.29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4.70%。移動公司、聯通公司在七舍鎮的電話網路覆蓋率均達100%,電信寬頻網路也聯通了全鎮各主要村寨。
七舍鎮成立了大產業項目辦公室,專為前來我鎮考察、投資的人士提供諮詢、協調等服務。七舍鎮“十一五”發展規劃里明確了七舍的發展思路是:以“夯基礎、強產業、建生態、促旅遊”為重點。鞏固傳統產業,培育新興產業,建立高原生態屏障,促進以草原觀光為載體的杜鵑花生態旅遊開發,建設為西部六鄉鎮經濟貿易的中心。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七舍鎮擁有煤、金、鐵、貢、水晶石、砂岩、貢岩等礦產資源,煤分布在馬格鬧村,金分布在七舍村岩峰洞,鐵分布在大坡村,水晶石分布在雷家寨村,貢分布在七舍村岩峰洞和魯坎村燙得組,砂岩、貢岩全鎮都有,分布較廣。七舍鎮現有26000餘畝用林木、5000餘畝核桃、5000餘畝蘿蔔、3000餘畝茶葉、1000餘畝豐水梨。
地下水資源
七舍鎮是珠江水系的重要水源地,地下水資源豐富。目前共有“渴望工程”、“解困”工程小水池(窖)769個,“草水”“菜水”工程等農業生產用小水池(窖)3000餘個,人飲小水池(窖)2400餘個,“煙水”工程水池(窖)5000餘個,可提供充足的生活、生產用水。
七舍鎮現已建成使用飲水工程8個,排洪工程3個。至2006年底,七舍鎮共實施沼氣池建設400餘口,給農村帶來了新的面貌,生活、生產、衛生條件都得到了極大提高。七舍鎮白龍山風能資源豐富,可開發風力發電量2萬千瓦。
旅遊資源
隨著七舍可進入性的不斷提高,居住環境的不斷改善,特色產業觀光性的增強,加之杜鵑花、原始森林、宜人氣候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進入七舍休閒觀光旅遊的遊客逐年遞增,尤其是杜鵑花盛開期間,每日遊客接待可達5000人次。七舍鎮以國際山地旅遊大會活動為契機,加大旅遊基礎設施的投入和七舍旅遊的宣傳力度,《興義白龍山生態旅遊度假區總體規劃》已通過州、市評估,完成了白龍山宣傳片、廣告片的製作。現正在同市政府委託規劃興義旅遊的“王志剛工作室”進行對接,力爭把七舍納入全市旅遊盤子,引進開發資金,啟動旅遊開發,打造高原休閒避暑勝地,實現旅遊開發起步。
未來五年緊緊圍繞鎮黨委“基礎優、產業興、生態美、旅遊強” 的工作思路,多方面發展七舍鎮第三產業。
一是強化經濟社會發展硬環境,進一步完善七舍城鎮功能,建設農貿市場、綜合停車場、休閒廣場,完善鎮區雨污分流管道,力爭新建垃圾轉運站,努力打造“萬峰之巔·茶文化養生小鎮”。依託白龍山旅遊開發,以茶文化、養生、山地運動為亮點,多方籌集資金,啟動革上白龍山旅遊門戶小鎮建設。
二是抓住機遇,迎頭趕超。以“國際山地旅遊大會”活動為契機,圍繞《興義白龍山生態旅遊度假區總體規劃》,依託杜鵑花、生態茶園、古茶樹、原始森林、宜人氣候等得天獨厚的優勢資源,在保護生態的同時,加大旅遊招商引資力度,完成招商引資10億元以上,以高原避暑休閒旅遊區建設為核心,力爭五年內完成白龍山滑雪場、白龍寺、白龍山旅遊觀光步道、茶人谷等項目,建設白龍山旅遊綜合接待中心,推進白龍山生態旅遊度假區順利實施,將七舍鎮打造成避暑休閒、康養運動、觀光旅遊勝地。三是著點本土,發展特色產品。以大力開發旅遊商品為著眼點,結合七舍鎮實際,大力開發以茶葉產品為主的旅遊商品,形成旅遊業和茶產業相互促進的良好格局。
七舍鎮的旅遊資源豐富,白龍山杜鵑景區、岩峰洞杜鵑景區、紙廠原始森林、沙子母遺址等等。各景區內森林廣袤,植被保存完好,且多為原始生態木林,林中動、植物物種豐富。岩衫、山茶花、香樟等珍貴樹種爭奇鬥豔,穿山甲、紅腹錦雞、蟒蛇、刺蝟、啄木鳥、斑鳩、喜鵲等多種珍稀動物遨遊於林水之間,鳥語花香,百獸成群,相映成趣。特別是萬畝野生杜鵑花馬纓、秀葉、露珠紫花杜鵑、大白杜鵑花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研究價值。
七舍鎮白龍山草場休閒觀光景區現已開發人工草場5000畝,天然草原15000畝,可開發宜草平緩荒山共有30000餘畝,草原地闊平緩,隆起的山峰綿延不斷,形成一片廣闊的具有高原特色的草原風光,這樣廣闊的天然草原風光在黔西南州實屬罕見,開發草原觀光旅遊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和獨特的風格。
特色產業
七舍茶現在雖然在西南片區有一定市場,但距離走出黔西南州乃至貴州省還有段道路要走。七舍鎮正在申報2萬畝無公害茶葉基地、七舍茶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和七舍茶省級地方標準制定。目前成立了七舍鎮茶葉產業協會。茶葉種植總計2萬餘畝,連片成形茶園白龍山華曦公司3000餘畝,七舍雲盤山嘉宏茶廠2000餘畝,糯泥龍家寨、丁家灣子1000餘畝,魯坎大坡、水淹壩1000餘畝,魯坎田邊1000餘畝,馬革鬧壩塘600餘畝,雷家寨電視塔600餘畝。創知名品牌8個,提升了七舍茶的知名度,市場前景看好,茶農經濟效益逐年提高。
以華曦和嘉宏兩大茶葉龍頭產業為牽引,帶動鎮區其他合作社高速發展,經濟成效顯著。過去五年中新建精品水果基地2000畝,中藥材、魔芋1200畝,核桃3000畝,獼猴桃種植100餘畝。規模林下養雞3家,存欄7萬羽,建成規模養豬場1個、養牛場1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總計30餘家。下一步一是做優“七舍茶”品牌,整合七舍茶產業資源,力爭五年內建成集群式茶業產業園區。二是做強農業產業,做好農業特色產業項目申報,力爭在未來五年新植茶園5000畝、精品水果2000畝、核桃1000畝、蔬菜3000畝、魔芋2000畝、中藥材200畝。
茶葉是一具有調節生理功能和藥理效應的大眾性保健飲品;亦是國際上公認的健康飲料。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結構改善,茶葉特別是安全優質的有機茶葉產品消費量將呈不斷增長態勢。 在七舍鎮發展茶葉產業,自然環境資源得天獨厚,是集農民增收、生態環境保護、興義市水源地保護為一體的綜合效益良好的產業。
七舍鎮位於興義市西南面,地處東經104度、北緯25度,是七捧高原中的小高原。全鎮國土面積116.6平方公里,轄七舍、革上兩個辦事處6個行政村113個村民組5199戶,總人口22265人。轄區森林覆蓋率達48%以上,有3萬餘畝可供種植優質茶葉的荒山和輪息土地。全鎮平均海拔1880米,最高海拔2207.5米。年平均氣溫14.5攝氏度,年降雨量1600毫米,終年氣候濕潤多霧,屬低緯度高海拔地區,區域海拔高、晝夜溫差大、具有明顯的亞熱帶高山氣候特徵。自然環境優越,山區面積大,宜茶荒山多,水土資源豐富,具有得天獨厚的氣候資源與生態條件,為茶葉發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和廣闊的空間。
自然優勢:七舍鎮自從建鎮以來,從未修建過任何工業化工廠,全鎮無任何工礦污染。規劃的茶葉基地遠離城鎮,處於沒有污染、空氣清新、土地肥沃、溫度適宜、雲霧繚繞的環境,有“雨天雲貼地,晴天霧罩日”之說,非常適合種植優質有機茶葉。特別是七舍白龍山山脈規劃區5000畝草場種植區域土壤經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昆明)檢測,土壤符合有機茶種植要求,現正申報該塊地為有機土地。
歷史淵源:七舍具有優久的茶葉生產歷史,在70年代曾發展茶葉達20000畝,現雖大部分茶地已損毀,但據統計,七舍現還存有10畝以上茶地26塊,零星茶地900餘畝,合計約1700餘畝茶地。大多數茶農對茶園的管理具有一定的基礎,民間還留有一些較為系統的傳統加工工藝。因此農戶接受新技術速度快,易於掌握。同時隨著近年來七舍茶葉的逐漸暢銷,老百姓對種植茶葉的積極性大增,對七舍鎮黨委、政府在“十一五”規劃中將茶葉作為重要的產業項目來推廣具有較好的時機和政策環境。茶葉是眾多農戶從自然經濟直接走向市場經濟的綠色產業,是我鎮農民民眾經濟收入來源之一。
古茶樹資源:我鎮現還存有古茶樹共有260餘株,這些古樹集中存活於位於白龍山脈腳下的革上村的中廠、下廠、老廠三個組內。初步統計,樹高在5米以上、冠幅4米以上的古茶樹有32株;樹高4米以上、冠幅3米以上的古茶樹有75株。其中編號為001的茶王樹高達10.5米,冠幅達6米左右。七舍鎮革上村擁有如此規模的古茶樹,在黔西南州乃至貴州省都是極為罕見的。依當地傳說,茶王樹齡已有千年以上。省茶科所早在80年已在研究古茶品種改良、繁育。
交通狀況
全鎮共有主幹道公路3條,為興義至捧乍公路、七舍至雄武公路、七舍至豬場坪公路,3條公路在七舍境內總長65公里左右,全部屬沙石路面。鎮境內公路縱橫交錯,實現全鎮100%的村通公路,96.3%的組通公路,公路共16條,總長190公里左右。
城鎮建設
七舍鎮鎮區街道硬化路面2.5千米。2001年建成杜鵑新村,占地108畝,修建了1016米的杜鵑大道、2450米的排水排污系統。2005年新修一個占地4012平方米農貿市場。2006年投資140萬元啟動小城鎮建設,安裝路燈89盞,同時對七舍鎮區人行走道踩板實施建設。同年2月成立了新農村建設管理委員會,對入戶道路、街道內綠化、衛生實行統一承包收費管理,進一步改善了農民生活水平。目前,七舍鎮鎮區街道總長達到2200餘米,集鎮住戶500多戶,有各類店鋪148家。
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七舍鎮按照“夯基礎、強產業、建生態、促旅遊”的總體發展思路,勾畫出“道路建設畫圈、產業發展成園、生態建設成形、旅遊開發起步”的美好藍圖,現在在基礎設施方面已經跨進了一大步。七舍鎮以2016年國際山地旅遊大會為契機,積極建設和完善集鎮內供水、垃圾收集、污水處理、通村油路等基礎設施,最大程度地發揮項目、資金的“乘數效應”,進一步改善基礎設施落後的現狀。
一是在道路硬化上:魯坎村小水井至灣頭公路硬化2500米;糯泥村文家丫口至三棵樹公路硬化3200米;3、糯泥村大窩凼公路硬化1700米;七舍村後河通寨公路硬化2100米。二是在新農村建設上:通寨公路硬化4260米,申請財政獎補資金1502553元,已經施工結束。
串戶路10455米,申請財政獎補資金557447元。目前完成3650米串戶路硬化。修建文化活動廣場1個(500平方米),及附屬設備一套。修建公共廁所1個(15平方米)。安裝太陽能路燈135盞,申請財政獎補資金540000元。等待市財政局採購。垃圾拖車一輛(小型),於4月份開展垃圾清運工作。安裝30個移動垃圾箱,其中七舍村15個、俠家米村5個、革上村5個、馬革鬧村3個、糯泥村2個。
三是水利、電力設施建設上:完成2013年度和2014年度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結算(其中:集中供水工程總投資352.57萬元,解決人口7857人;分散式供水工程總投資80.18萬元解決人口1498人)。完成馬革鬧小山塘建設2處,總投資25萬元。配合市水務局完成“引馬入興”後續工程建設。完成糯泥龍家寨抗旱應急備用井配套工程建設,總投資31.38萬元。實施小龍潭水庫飲水復建工程和環庫公路建設,已確定施工隊伍,工程正在實施過程中,工程進度90%,工程總投資210萬元。對小龍潭水庫建設呆歪炮損進行調查核實。配合市水務局完成七舍鎮鞏固提升“十三五”規劃。配合市水務局完成革上小流域工程項目建設。配合市水務局申報白龍山農業園區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申報面積7480畝,總投資5610萬元。
經濟建設
七舍鎮是一個農業鄉鎮,目前僅有杜鵑山泉礦泉水廠一個工業企業。第三產業尚不發達,但由於擁有極佳的旅遊資源,每年到七舍觀光的遊客達8萬人次以上,因而旅遊業及相關產業處於初級開發階段,有著很好的前景2006年度,全鎮糧食總產量9120噸;年末生豬存欄數9652頭;年末大牲畜存欄數9849頭(匹);農業生產總值5486萬元;農民年人均純收入2316元;財政總收入311萬元。2006年烤菸種植12166畝,收購220萬斤,創產值1300萬餘元,創稅221萬元。至2006年底全鎮茶園面積達3000畝,產量30噸,創產值300餘萬元,茶葉產值也不斷成為七舍農民增收的一項重要產業。如今,每個趕集日有4萬人次到七舍鎮鎮區交易,交易額突破15萬元。
2012年三月份獲悉,全鎮以烤菸為支柱,油菜、馬鈴薯、蘿蔔、核桃、松籽、畜牧及茶葉等為補充,構成了農村多元經濟的農業產業。近年來,七舍鎮大力發展烤菸和茶葉支柱產業,年種植烤菸10000餘畝,收購菸葉300餘萬斤,實現菸葉稅300餘萬元;已有規模茶園2000畝,零星茶園3000畝,加上老茶園改造後,將形成10000畝的茶葉種植基地。
社會事業
現七舍鎮一村一個衛生室,共11個衛生室,主要負責本村的防疫,計畫免疫。七舍鎮衛生院目前共有x光機一台,B超機二台,半自動生化分析液一台,病床40張,顯微鏡二台,轎車一輛。目前,由於醫務人員的水平逐漸提高,新增了先進的醫療設備,七舍鎮衛生院已經能對部分進行骨傷治療、內科治療、婦科治療等。2006年12月七舍鎮啟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通過全鎮幹部職工進入一家一戶宣傳國家惠農政策,農村合作醫療的參合率達90%。
2007年七舍鎮現有七舍鎮中學、七舍鎮中心國小、革上村國小、雷家寨村國小、糯泥村國小、鴨壩田村國小、俠家米村國小、馬革鬧村國小、大坡村國小、青菜塘村國小、魯坎村國小11所公辦學校,共有教職工146人,小學生在校人數2376人,國中生961人。七舍鎮現有馬格鬧村文化宣傳隊和肖家寨花燈隊。馬格鬧村文化宣傳隊現有人員10人,肖家寨花燈隊現有隊員11,兩個民眾文化組織對計畫生育工作、西部大開發戰略、十六大精神作了深入廣泛的宣傳,影響廣泛。
七計畫生育服務站共有檢查治療設備8套,手術室一個,計生專乾5個,服務員5人,七舍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7‰以內。
新農村建設工作主要涉及革上村石門、河壩、灣子、新寨、街上、凼子6個村民組。政府投資9萬元,民眾自籌資金10萬元並投工投勞一萬餘個,興修、改造了小寨、半坡、河壩、灣子4條通組公路,全長2公里,受益農戶86戶345人;同時,還進行了街上、凼子、河壩、新寨4個組的入戶路面硬化工程,全長5公里,受益農戶128戶384人。
七舍鎮各村都組織實施了《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等村規民約,到2006年底,獲市級以上命名的文明村寨11個,文明單位18個,文明家庭205戶。
目前,七舍鎮共建立人民調解組織13個,共有調解員46人,七舍鎮治安防治工作已形成以政法機關為統一指導,建成治安聯防隊、治保會、機關聯防隊、學校護校隊等為主的片區聯防機制,真正保障了社會治安,整個轄區內社會治安狀況良好。
民俗文化
由於獨特的地理條件和氣候條件,上世紀70年代,全鎮茶葉種植上萬畝, 80年代,供銷社統購統銷,茶葉產業曾讓許多農戶增收。時至90年代,伴隨著供銷社的改制,沒有專業的茶葉生產管理體系和加工體系,又沒有成熟的茶葉銷售市場,市場銷路中斷,導致農民疏於茶園管理,忙於種植其它糧食作物,甚至大面積廢棄和砍伐茶園。至2005年,全鎮僅存零星茶園1000餘畝,並且茶園荒草叢生,無人管理,品質銳降,採茶人員也主要是農村閒散的老弱群體。
隨著西部大開發相關政策的實施以來,我鎮茶產業取得快速的發展,茶產業表現出了從小到大、由弱至強的態勢。七舍鎮黨委政府按照“夯基礎、強產業、建生態、促旅遊”的總體思路,結合茶葉產業的現狀和生產潛力實際,及時把握機遇,找準產業發展的方向,在充分徵求各方意見的情況下,提出依靠發展烤菸產業、茶葉產業、畜牧產業“三條腿”全面繁榮七舍經濟的產業發展目標,制定了《關於加快茶葉產業培育進程的意見》,詳細規劃了萬畝茶園種植的實施方案,形成茶葉產業發展規劃,在以西部大開發為契機之下,為推動茶產業發展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