殳[古代兵器]

殳[古代兵器]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殳,是先秦時代一種著名的古代車戰兵器,歷代典籍多有記載,是我國古代一種打擊型兵器不但用來防身自衛還是裝備軍隊的重要實戰兵器,一般認為殳是由原始社會中狩獵用的竹木棍棒發展而成。

基本信息

出現在春秋晚期,南方江淮流域的楚、蔡等國的一種兼有砸擊和刺殺兩種功能的有刃銅殳,在3米多長的八棱形積竹柄頂端,裝有一個青銅殳頭,殳頭刃部一般呈三棱矛狀、鋒利異常,可以刺殺;?部厚重,帶有尖刺或飾以浮雕紋飾,可以砸擊。一些殳在柄上的中前段還套裝有第二個帶刺的銅箍,是一種很有威力的車戰兵器。殳的金屬首多為青銅製,可分有尖鋒的實戰用“銳殳”和無尖鋒的儀仗用“晉殳”兩類。殳主要用於車戰,在兩軍車馬交錯衝撞時使其分開,故有棱而無刃。

殳[古代兵器] 殳[古代兵器]
殳[古代兵器] 殳[古代兵器]

西周時期兵器之一。長丈余且無鋒刃的武器,其用法為打擊。但不是棍棒。在出土的西周銅兵器中,有不少球形器,球形上鑄有乳釘,球體中央有圓銎,可以安裝木柄,用以撞擊敵人。球體重500克至800克,乳釘少則3枚,多則18枚不等。此銅球裝上木柄即為殳,為車戰時之擊兵。湖北隨縣戰國墓出土古兵器,器上銘文為“殳”。殳頭呈三棱矛形,殳桿兩端各有一個花球狀和刺球狀的銅箍,桿長3.4米。此種殳首端加尖形物為戰國時期殳的一種變式。

來由

殳之由來已久,古人山居穴處,不免為毒蛇猛獸之侵凌,又無銳兵利刃以禦敵;山間樹木叢雜,隨處皆是,往往折之以為自衛之器;故別種兵器,或全用鐵制,或鐵器而以木為柄,惟殳則完全木質,且構造亦異常簡單,自首至尾,並無機括,不過一渾圓堅質之木桿耳;於此可見古時各事之簡單,而原人之無機械心也。殳長約一丈二尺,粗細不等,蓋亦視人力而為標準者;其實多用檀棗栗檜等木為之,或取其堅實,或取其柔韌,總以不易損折者為上品;若白蠟桿等,後已嫌其太軮矣。

殳法初無一定之組織,任意撲擊耳,後人實創之,惟嫌其太長,使展不甚便利,故改為八尺,易名為棍,後又以人體之長度為準,使殳及其人之眉間而止,名之曰齊眉棍,始有棍之傳世。按棍之有法,實始於魏;孝文時沙門跋陀入少林寺,始以棍法傳入,惟非僧不授;唐之曇宗,宗之明性,又繼其宗派而闡發之;故少林寺僧,至今以棍法為護教之祖,秘而不傳,而世之言棍者,亦莫不崇少林,於此可見殳法乃出自禪家與拳術有相擊之關係矣。且今之人,皆知有棍而不知有殳,蓋因其更名巳久;而長短又絕不相同,即雖知有殳,而疑為與棍非一物,其實棍之制,則由於殳,殳之法創於棍,一而二,二而一者也。至於矜奇眩異,而必謂之二物,而殳另有其法,則我又不知殳法之果何在而創自何時也。

殳[古代兵器] 殳[古代兵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