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龍山

歸龍山

歸龍山被譽為“神仙之府”的長汀十大名山之一,以山險峻、石怪奇、雲霧多、神祗靈而享譽閩、贛、粵。歸龍山距長汀縣城68公里,距四都鎮政府所在地28公里,海拔1036米,是四都境內最高的山峰。他站在那閉上眼睛喃喃自語:“羅公菩薩啊,我與八娘相互愛慕,可是她父母嫌我家窮,要不是母親的養育之恩尚未報答,我真想……”百六郎一時傷心不已,恍惚間一頭栽下山崖。羅公菩薩在石寮湖小溪邊抱了塊石頭,用力一蹬,在小溪的石塊上留下了一個長約二尺、深七、八寸的腳印,“呼”地一聲上了山頂,石頭剛放下,那釋迦牟尼就在西邊的石寮坑托一大石飛來,落在西邊的山崖上。

地理位置

它座落於紅寮村境內,東至南北湖5華里,西面與江西瑞金、會昌交界,離紅寮村的白竹塘5華里,北至紅寮村石寮湖自然村10華里。歸龍山距長汀縣城68公里,距四都鎮政府所在地28公里,海拔1036米,是四都境內最高的山峰。其山勢雄偉、巍然屹立、峻峭突兀、聳天凌雲。呈西北----東南走向,周圍群山環繞、峰巒起伏、萬木崢嶸、奇石羅列,長年雲繞霧鎖。年平均氣溫14—17℃,最低氣溫可達-6℃左右。由於歸龍山獨特的神明信仰、保存眾多的功德碑刻、引人入勝的自然風光、獨具特色的民間傳說,歷來引起人們對歸龍山無限的興趣,或旅遊探訪,或神明崇拜,成為長汀縣十大名山之中最具吸引力的一座名山。

風水

歸龍山是一個奇妙的小山坳,在風水學上是一個極佳的所在。主峰海拔1036米,像一個高背單人沙發,靠著西北的一端是一座金頂的小山,似乎是沙發的靠背,兩邊則是扶手,對面不到80米,拱起一個山包。而寺廟就建在金頂之下,軸線與金頂重合,有靠背有扶手,前面又有呼應,真乃妙不可言之地也!在中國堪輿學的語境裡,寺廟背靠的地方叫做主山,前面叫做案山,案山往東南方向遠處,又有重重疊疊的“朝山”,萬山來朝,洶湧澎湃。據了解,歸龍山坐西北朝東南,乾山巽向,對如此風水寶地,古人自然不會視而不見,早在唐代就有人進山修道。現有的羅公祖師廟所在地,據《臨汀志》記載:山間寺廟據九域志載為古蹟。九域志即《元豐九域志》,是宋朝初年著作,可見歸龍山最遲在五代就有人在此建廟。宋代郭祥正詩云:“神仙之府名雞籠,千尋翠玉擎寒空;秀色凌風入城郭,半街曉月金蒙蒙。”

景點

出米石

在羅公廟後右側的石壁上有個約二寸大的石洞,相傳早先那石洞每天都會流出大米,流出的大米剛好夠羅公廟和尚和來朝拜的香客吃。從不多出,也不會少出。

有一年的八月初一,歸龍山廟會,周圍四鄉八縣的遊人香客都成群結隊來朝拜羅公。管廚的和尚見來人特別多,心急如焚,催促在那出米洞前接米的小沙彌:“快點快點,來了那么多的施主要吃飯,不快點的話,就做飯也來不及了!”那小沙彌急得滿頭大汗,說:“師傅,這洞口太小了。出不贏哪!”那和尚跑過去一看,只見那出米洞依然不急不緩地流。他想,照這樣的速度,何時才能出夠這么多人吃的米?不如把洞口鑿大一點,讓它出快些。於是吩咐小沙彌拿來鐵錘、鋼釺,動手鑿洞。誰知那洞口被鑿得二寸多大的時候,米卻不流了。從此後,出米洞再也不出米了。

饅頭石

歸龍山歸龍山

由南北湖上歸龍山,在半山腰路邊有一酷似饅

頭的石頭,據說那是羅公菩薩放在那,留給遠道而來的香客充飢的。相傳在明朝時,在粵北客家地區有個叫陳五郎的人,他雖家財萬貫,卻整日病態懨懨、不思飲食,年過四十而膝下無兒無女。他聽說福建汀州府的歸龍山羅公祖師靈驗異常,有求必應,便萌發了來歸龍山的念頭。他帶上家僕一路上走走停停,一共走了七七四十九天。這天所帶的乾糧吃完了,終於來到歸龍山下。他由家僕攙扶著,一步一顫地上到了半山腰。他實在又累又餓,便靠在路邊,頭枕在一圓石上休息,不知不覺地睡著了。五郎迷糊間聽得一聲音在叫他:“陳五郎、好誠心,千里跋涉到長汀;又累又餓半山歇,給你饅頭做點心。”五郎覺得有人給他一個已乾裂的饅頭,他毫不客氣地接過,撕下一角就吃。他正吧唧吧唧吃得有滋有味時,忽聽得“老爺老爺”的叫聲,五郎醒來一問,得知家僕見五郎嘴巴一張一合,以為要出事,就慌忙將他叫醒。五郎醒來後直覺得神清氣爽,與剛才判若兩人,只見他一個勁地咂巴著嘴:“饅頭真好吃呀!”家僕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什麼饅頭呀?”五郎將夢中的情景告訴了家僕,家僕說:“定是老爺一片誠心感動了羅公祖師,羅公祖師在顯靈呢!”話剛說完,只見那石頭“砰”地一聲,表層的一角突然崩裂開來,把五郎和家僕嚇了一大跳。五郎回過神來,左看右瞧,那石頭分明就是剛才夢境中吃得津津有味的饅頭樣,他不禁趕緊跪下,叩頭不止:“感謝菩薩大恩大德!”五郎回家後,身體日益強壯,第二年就喜得一子。據說他後來還特地帶著妻兒回來歸龍山打了七天七夜的大醮。打那以後,凡到歸龍山朝拜的人既不會覺得餓,也不會疲勞了。

作揖岩

作揖岩位於歸龍山山頂,為一懸崖,崖外萬丈深壑,岩邊有一石筍,剛好能放下一隻腳。據說誰敢站在那作三個揖,心裡想求什麼都能如願。

相傳,四都有一青年百六郎,他自幼喪父,是年輕守寡的母親將他拉扯大。他家雖窮,但長得虎背熊腰,品貌出眾。與鄰村的八娘相互愛慕,兩人還私定了終身。無奈八娘的父母就是嫌百六郎家境貧寒,一直不肯答應他們的婚事,使百六郎非常苦惱。

有一日,百六郎備好香燭,獨自一人來到歸龍山。他先拜過羅公菩薩後,沿著廟後的小徑來到山頂。他坐在峰頂的石頭上苦思冥想,悶悶不樂。忽然他想起人們常說“誰敢在作揖岩上許願,就求什麼應什麼”的話,便小心翼翼地爬出了作揖岩。他站在那閉上眼睛喃喃自語:“羅公菩薩啊,我與八娘相互愛慕,可是她父母嫌我家窮,要不是母親的養育之恩尚未報答,我真想……”百六郎一時傷心不已,恍惚間一頭栽下山崖。

那百六郎早已嚇得靈魂出竅,唯有等死的份。忽然間覺得有人托住了他的身體,將他放在地上。他睜眼一看,是一個頭上長了個包的老人。老人笑容滿面地說:“人窮不可怕,志窮萬事空;勤勞發奮自有福,賢妻自會到家中。切記,切記!”說完便飄然而去。百六郎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也不知感謝老人的救命之恩。

百六郎回家後將此奇遇告訴他母親,百六娘應就說:“那老人肯定羅公菩薩!你照他說的去做,一定冇錯。”百六郎便每天兩頭見黑地種地、開荒。

有一天,百六郎在一山坡上挖得起勁,突然間鋤頭落下“咣”的一聲,像是敲碎了什麼。百六郎扒開泥土一看,原來是一罐銀元,百六郎高興地跳了起來。趕緊脫下衣褂,將銀元包回家中。

百六郎撿窖的訊息傳開後,八娘的父母自然也歡天喜地。這天,百六郎聘的媒人一到,沒費什麼口舌,便將婚事定了下來。年底,百六郎和八娘這對有情人終於成了眷屬。

風動石

從歸龍山山頂沿山脊小路往西下行約500米,有二塊巨大岩石,造型優美別致,看似“危危欲墜,遊人推之,搖曳晃動,鏇即又穩立如故,千百年未移毫釐”,這就是縣誌所載的“風動石”。據說這兩個巨大岩石是釋迦牟尼與羅公菩薩為爭座位比法的結果。

傳說釋迦牟尼得知羅公菩薩正在歸龍山做廟,聽說那是一塊風水寶地,便駕起祥雲來到了歸龍山。他對羅公菩薩說:“天下名山皆歸佛。我乃千年古佛,你呢,只是人間真神,這正殿要讓我坐。”羅公菩薩說:“此山是人間仙境,它既是我發現的,又是我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爭取來的,正殿自然要我坐才是。”這一佛一神各執一詞,互不相讓。最後決定以比功夫定奪,雙方約定兩人在5華里外的山腳各抱一個石頭上歸龍山頂,看誰的速度快、塊頭大。誰贏了,正殿就歸誰坐。

羅公菩薩在石寮湖小溪邊抱了塊石頭,用力一蹬,在小溪的石塊上留下了一個長約二尺、深七、八寸的腳印,“呼”地一聲上了山頂,石頭剛放下,那釋迦牟尼就在西邊的石寮坑托一大石飛來,落在西邊的山崖上。這兩塊巨石就成了風動石。比賽的結果是:羅公菩薩速度快,但塊頭較小;釋迦的塊頭大,但速度較慢。各有千秋,不分伯仲。但歸龍山畢竟是羅公菩薩發現、爭取來的,釋迦佛也不便硬爭。最後商定:為照顧釋迦老佛的面子,把廟左移5尺,表面上看是釋迦佛坐正殿,而真正的山龍口還是歸羅公菩薩坐了。

鎮山之寶完璧歸趙

在歸龍山羅公廟的一個閣樓里供奉了一尊歸龍山最古老的菩薩,這尊一尺多高的菩薩雕像被視為鎮山之寶,除打醮外,從不示人。

這尊菩薩像原來供奉在烏泥與江西船坑交界的觀音亭內。相傳在很久以前的一日,那菩薩像被人偷走了。後來菩薩託夢說,在贛州府的某地,便尋到那。待尋到時,發現有兩尊一模一樣的觀音像,但去的人還是認出了屬於他們的那尊。但人家始終堅持說是他們的,一直爭來爭去,毫無結果。到了傍晚時分,雙方只好跪在地上,對著桌上的兩尊觀音像燒香,並言明:是福建的菩薩請明天早上跑到桌沿,是贛州的菩薩就請原地不動。然後雙方在門上各鎖一把鎖。第二天,打開門一看,福建的那尊果然來到桌沿,終於使屬於福建的觀音像完璧歸來。打那以後,怕再發生類似事件,就將它安奉在歸龍山上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