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那些人人生那些事

歷史那些人人生那些事

《歷史那些人人生那些事》是2010年03月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史世海。該書從古今中外名人的故事切入,冷靜觀察歷史,客觀反思現實。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生活經驗可看做是一種教科書,反思與知識構成了該書的討論。

作者抓住人生中哲理閃光的瞬間,形諸筆墨,寫就內涵豐厚、耐人尋味的篇章,以種種形象來感悟生命的真理,揭示事物的底蘊,引導人們進入思想相通、生命交感、靈氣往來的境界,由心靈的平靜轉化到靈魂的震顫,從而樹立、持守正確的人生觀,使有限的生命具有不朽的價值,從容淡定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段里程。

作者簡介

史世海,高級編輯,江西人民廣播電台原副台長。采寫的新聞通訊《不廢江河萬古流》、《今日井岡山》、《田野在呼喚》等10篇作品獲得國家級政府獎,采寫的新聞評論《分餐制引起的思考》、《年終總結務必把好數字關》等39篇作品獲得江西省級政府獎。公開出版著作十一部,其中專著八部:哲理散文集《歷史那些人人生那些事》、國學隨筆集《走近孔子 感悟人生》、傳統美德系列叢書《品讀歷史 感悟仁孝》、《品讀歷史 感悟禮義》、《品讀歷史 感悟智勇》、《品讀歷史 感悟忠信》、《品讀歷史 感悟廉恥》、新聞作品選《海貝集》;編著三部:《聲苑擷英》、《新聞廣角》、《聆聽江西》。公開發表《傾聽世界 傳播中國——論地方電台的國際新聞報導》等獨著的學術論文21篇;曾獲得“全國廣播電影電視系統先進工作者”等殊榮。

編輯推薦

《歷史那些人 人生那些事》: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風流縱被雨打風吹去,但留一點浩然氣,快慰人心。

心靈的感動與啟示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說過:“人生好比一次旅行,沿途所見景色跟開始之時不同,當我們走近些,它又有變化,這就是人生的實況。”人在旅途,或雨雪霏霏,或楊柳依依,世間萬物,也並非完美,若能容人、容己、容萬物,以尊重為最大的關懷,以理解為最美的情致,則“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目錄

第一章 尚德:構築人生的堂正根基

人生千頭萬緒中最重要的,一是做人,二是做事。一個人品格的高低,決定了其做事空間的大小。“德不優者,不能懷遠;才不大者,不能博見。”因此,要想做好事情,必須先做好人。只有每天德業兼修,日日精進,才能讓自己接近盡善盡美。

做人為先 做事為要

正心以為本 修身以為基

尊崇高尚 遠離卑劣

以義導利 君子役物

謙虛減損 驕縱增禍

傲骨不可無 傲心不可有

注重“所是” 看輕“所有”

養生先養心 大德必延壽

多點諤諤 少點諾諾

外秀何如內慧

第二章 進取:實現人生的自身價值

人立了志,內心就有了一個永遠神往的地方,就要以自強不息的精神去進取。人生是一首進行曲,事業是一首奏鳴曲,進取應該成為最有力的音符和旋律。青春給予我們活力,我們何不把智慧播進沃土,讓汗水灑滿行程,奮發地去創新追求呢?

志行合一 方成大業

知責履責多建樹

積極追求 善於等待

拓展生命的寬度

勤勉立業 怠惰誤身

奮發何事不可做

登峰不造極 涉谷不探底

訥於言而敏於行

感謝對手 笑迎挑戰

痕跡精彩方無憾

第三章 豁達:面對人生的榮辱得失

豁達,是一種深刻的人生積澱。一個人胸懷豁達,為人處世就能隨緣任運,心超身物之外,安危當下順逆,酸甜苦辣俱為營養,得失成敗都有收穫,既拿得起,又放得下,從而能進退自如,有所作為,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穩健與瀟灑。

胸懷豁達 不憂不懼

成敗何足論 英雄自有真

剛毅有大為 忍耐事乃濟

知分心自足 委順身常安

得之淡然 失之泰然

智圓行方 有容有度

學會感恩 樂於施惠

勇於拿起 懂得放下

善處順逆 隨緣自適

第四章 淡泊:靜適人生的紛繁境遇

真正的幸福,蘊涵於淡泊之中。一個人有了淡泊的境界,就能素淨而單純,淳厚而樸實。對生活期望而不奢望,對事業追求而不強求,既不會在世俗中隨波逐流,也不會對世事牢騷滿腹,對人間的恩恩怨怨、磕磕碰碰也能泰然處之,心態平和而自由自在,生命快樂而富有詩意……

淡泊明志 紛華不染

簡單——生命的本質

莫讓擁有成負擔

求名當求萬世名

保持寧靜 排除紛擾

弘“道心” 抑“機心

務處其實 不居其華

情趣求雅 莫甘於俗

持守淡定 拭去浮躁

第五章 平和:走過人生的風雨歷程

人在旅途,生命已經真正地開始,雖然有時雨雪霏霏,有時楊柳依依,但我們都要心平氣和地走下去。如果能以欣賞湖泊山川的情懷,注視塵世中的是是非非;能以仰望藍天星空的胸襟,處理生活中的形形色色,生命不是就會多一些美妙與輕鬆嗎?

從容感受生命的充實

審時度勢 知進知退

完美缺憾辯證看

踏實走路 適時觀景

講求得宜 避免失當

理智選擇 果斷放棄

惜福避禍靠把握

過程比結果的意義更大

修身講“求備”求知勿“易得”

第六章 包容:營造人生的和諧氛圍

第七章 創造:成就人生的平凡事業

第八章 樂觀:體悟人生的酸甜苦辣

第九章 求實:調處人生的萬端事實

第十章 自律:持守人生的清白本質

……

序言

人的一生,面對著許許多多的問題:人為什麼而活著?如何做人與做事?怎樣的人生才有意義?……這些問題,存在於人生的各個階段和領域,貫穿於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思考人生價值。實踐人生意義,是每個人都十分關注的永恆課題。

古往今來的仁人志士,大都對自己的人生作過認真的思考,他們能及時總結自己人生的經驗和教訓,堅定前進的方向和信心。從而實現理想和人生目標。因此,認真觀察歷史,汲取先賢的人生智慧,積極看待人生,把人生的火炬燃得分外光明燦爛。然後傳遞給下一代。是我們光榮而又神聖的職責。

左觀歷史,右看人生,我們可以獲得心靈的感動與啟示:

“人生千頭萬緒中最重要的,一是做人,二是做事。要想做好事情,必須先做好人。只有每天德業兼修,日日精進,才能讓自己接近盡善盡美……”

“做人首先要立志。讓自己有一個永遠心馳神往的境界。青春給予我們無限的活力,我們何不把智慧播進沃土,把汗水灑滿行程。自強不息地去創新追求呢?……”

“在生命的旅途中,拼搏已經真正地開始,雖然有時雨雪霏霏,有時楊柳依依,但我們都要心平氣和地奮鬥下去,酸甜苦辣俱為營養,得失成敗都有收穫……”

“在這個世界上,唯一寶貴而又不會貶值的,是一個人的學識。學識。將伴隨人的一生,如同光芒四射的燭光,把人生之路照得耀眼通明,引導我們用智慧開啟未來的大門,用雙手創造生命的瑰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