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出 版 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10-1
版 次:1
頁 數:226
字 數:205000
印刷時間:2008-10-1
開 本:16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I S B N:9787301140550
包 裝:平裝
編輯推薦
但我們永遠別忘了,歷史的主體和客體乃是人,乃是如此豐富多彩的人,他的複雜性,無法用一條簡單公式來表達。
——呂西安·費弗樂(Lucien Febvre),歷史學家
梅特蘭(Maitland)說過,人類學必須選擇,要么是歷史學,要么什麼也不是。我接受這一斷言,但是我想,是否可以做這樣的改動——歷史學必須選擇,要么是人類學,要么什麼也不是。
——埃文斯-普里查德(E.EEvans-Prithard),人類學家
“歷史人類學”是個五光十色的概念,經掩飾著一塊斑駁陸離的研究領域和各家獨闢蹊徑且頗相逕庭的研究方法。……歷史人類學概念所表示的不是一個特定的歷史研究分支,而是表示一個“促使人人研究新方法和新問題的吸引點”。
——安德烈·比爾吉埃(Andre Burguiere),歷史學家
內容簡介
歷史人類學發軔於多門學科的邊緣地帶,法國年鑑學派,英美等國的社會人類學和文化人類學,義大利的微觀歷史學,德語國家的民俗學,均為歷史人類學的重要思想淵源。經地半個世紀的發展,尤其是1990年代以來,歷史人類學已經成為歷史研究的一個重要的學術生產中心。
雅各布·坦納將歷史人類學的基本問題歸納為三類:一、人類的自我形象如何演變?二、人類如何利用社會實踐和符號形式來調節社會生活?三、人類本性是否也有其歷史:在此基礎上,雅各布·垣納追蹤了歷史人類學術淵源,回顧歷史學和人類學在20世紀的接近和趨同,呈現其多學科的思想來源、眾聲喧譁的種種問題意識和研究視角,並且批評了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一些相關學科將人類學非歷史化的研究趨向,進而提出了自己對於歷史人類學之對象與方法的理解。
作者簡介
雅各布·坦納,瑞士蘇黎士大學社會和經濟史研究所近代史教授,兼任《歷史人類學》等雜誌編輯。他的研究興趣在歐洲的經濟史、金融史、科學史、醫學史、身體史,以及相關的比較研究,其主要著作有:《生理不與工業社會——19和20世紀身體科學化考察》。《工廠膳食—1890—1950年間瑞士的營養科學、工業勞動和大眾營養》《歐洲法西斯時期的企業》《記憶、金錢與法律——論對詩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等。
目錄
《歷史的觀念譯叢》總序
鳴謝
第一章 緒論:人類學的混沌狀態
第一節 虛擬世界裡的食人者
第二節 定義與分類
第三節 問題與命題
第四節 目的與結構
第二章 從啟蒙運動時期的驚詫到1900年前後的危機意識
第一節 歷史學與人學
題外話:“機器先生”——拉美特利
第二節 人類學與種族分類
題外話:福柯對人類學“睡眠”的批判
第三節 世紀末的史學危機
第四節 體質人類學與哲學人類學
第三章 20世紀的歷史學與人類學
第一節 來自法國的革新:年鑑派史學家
第二節 歐美歷史人類學的研究取徑
第三節 歷史人類學在德國的發展趨勢與論爭
第四節 單頁插圖?檔案館裡的田野考察與田野考察時的尋蹤覓跡
第四章 歷史人類學的問題與視角
第一節“具體的人”是虛構嗎?
第二節 微觀史學與行為理論
第三節 微觀視角與巨觀視角以及“等級遊戲”
第四節 日常、習慣、重複結構:穩定與演變
第五節 肉體體驗與身體技術
第五章 從自然科學研究看人
第一節 關於“尚未確定的動物”的若干論斷
第二節 社會生物學的歸納與進化論的普遍化
第三節 大腦里的文化:神經學認識
第四節 有限理性與日常啟發學
第五節 跨學科對話的問題與機遇
第六章 歷史與對稱人類學.
第一節 循環性與相互作用
第二節 勞動與媒介:製造工具的動物之作為符號動物
題外話:文字之作為傳播媒介和人類實踐
第三節 資訊理論、控制論人類學、技術
第四節理解的可能與局限
結語“理性的人”
參考文獻
譯者附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