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頭崮戰鬥

【歪頭崮戰鬥】1943年2月26日清早,駐沂蒙地方的大批日偽軍自東里店、葛莊據點突然出動,企圖襲擊駐桃花墁村的魯中軍區二團一營的二連和三連,一營85 名官兵為掩護民眾和兄弟部隊安全轉移,在山東省沂水縣歪頭崮與日軍激戰,打退其三次進攻後彈盡糧絕,除 3 人突圍、1 人跳崖生還外其餘 81 名官兵全部壯烈犧牲。

基本簡介

發現敵情後,三連按照王子固營長的命令成功地向南突圍轉移。王營長則率營部和二連占領張耿村南外頭崮,迎擊十倍於二連的敵人。天亮後,敵人在兩架飛機的掩護下向二連所占的外頭崮陣地猛攻,二連憑藉有利地形,同仇敵愾。敵人在施放毒氣與煙火後強攻,二連的子彈全打光,戰士用石頭同敵人搏鬥。最後,營長王子固、副營長徐福、二連長亓之順等81名指戰員毀掉槍枝,壯烈犧牲。戰鬥結束後,沂北工委、行署組織幹部民眾掩埋了烈士遺體。……在位於沂水城西北23公里的張耿村烈士林里,68年前,在歪頭崮抗擊戰中英勇奮戰的81名戰士長眠於此。

戰鬥背景

1943年2月26日拂曉,沂水城及周圍各據點日偽軍3000餘人突然出動,向沂水北部根據地進行"掃蕩"。此時,魯中軍區二團一營二、三連由營長王子固帶領駐防在沂中縣北部地區休整並支持地方政權開展工作。發現敵情後,王營長帶領部下決定過沂河向西南方向轉移。當部隊到達尹家峪以南寨子崖後,與來勢兇猛的西路之敵遭遇。

“在五十倍於我的近代裝備的陸空配合的敵人的嚴密包圍下,你們顯示了優秀的布爾什維克的艱苦奮鬥英勇犧牲的精神,給敵寇多過我三倍的死亡,牽制和削弱了它進攻友軍的時間和力量,完成了艱巨的任務,不幸光榮犧牲,你們的血不是白流啊。”

遭遇強敵

誓死不當俘虜。“我瞪眼看著仗打完的。”諸葛鎮河西村82歲高齡的許珍老人儘管聽力和表述都大不如從前,但提起當年發生在歪頭崮的那場血戰,仍覺歷歷在目:“從四面八方來的敵人兇狠地向八路軍輪番攻擊,這場仗打得太壯烈了!”

1943年,20齣頭的許珍受進步思想影響參加了青年抗日先鋒隊。當時,魯中軍區二團一營二、三連由營長王子固帶領駐防在沂水北部地區桃樹萬村休整並支持地方政權開展工作。

2月26日拂曉,沂水城及周圍各據點日偽軍3000餘人突然出動,向沂中根據地的北部地區“掃蕩”。敵兵分三路向前推進。一營發現敵情後,由營長王子固率部隊向南轉移,到達尹家峪以南寨子崖後,與來勢兇猛的西路敵人遭遇。

民眾們得知鬼子掃蕩的訊息,紛紛躲進了山里。許珍當年就和村民一起躲在了離歪頭崮不遠的山包上。

“鬼子是咱們人數的數十倍,炮火很猛,全體指戰員真是拼了命的打。”回想起當年戰鬥的場景,老人就像說昨天的事情。三連在二連掩護下向西突圍,王營長率領二連往東邊撤去,最後退守到了里莊以東的歪頭崮,這時三路敵人同時向歪頭崮集結過來,發起了進攻。密集的槍彈像暴雨一般朝崮頂陣地射來,密密麻麻的敵人順著南北山樑吼叫著往上爬行。二連官兵面對洶湧而來的敵人並不急於開槍,而是在敵人進至有效射程時,才一齊開火。一上午,擊退了敵人的三次攻擊。

至中午時分,有些勞累的敵人全部撤到了山下,暫作喘息。“寧肯流盡最後一滴血,誓死不當俘虜!”這是在戰鬥空隙時,全連指戰員對王營長的表態。所有的人都做好了決戰的準備。

不一會兒,敵人的輕重機槍又響了,黑壓壓的敵人蜂擁而上。二連指戰員子彈打完了,就用石塊與敵搏鬥。一次進攻剛被打退,敵人的另一次進攻又開始了。下午,敵機從沂水城方向飛來,往返五次,向歪頭崮掃射、轟炸並投擲毒氣彈,山頂籠罩在滾滾濃煙中。

一方強攻,一方死守。當日下午5點左右,二連只剩王營長和10餘名戰士了。他們趁硝煙瀰漫之時,拖著傷殘的身體,從東北方向衝下山,想涉過沂河向東南方向的黑山子轉移,沒想到被埋伏在山腳下沂河邊的敵人包圍。王營長率10餘名戰士同敵人展開了血戰。畢竟寡不敵眾,戰士們一個個倒在敵人的炮火下……與敵人頑強抗爭的王營長腳後跟也被子彈打穿,敵人見狀蜂擁而上,企圖活捉驍勇善戰的王營長,寧死不當俘虜的王子固營長在一片“捉活的”吆喝聲中自盡在沂河灘上。

後人讚嘆

經過整整一天的浴血奮戰,激烈的槍炮聲漸漸遠去了,但山崮依舊瀰漫著激戰時的硝煙。第二天,當地幹部、民眾登上山頂,看到的是摔碎的兩挺機槍和許多步槍,以及一具具被毒氣熏倒窒息而死的遺體。“二連83名指戰員,除了兩名炊事員外,其餘81名全部犧牲在了山崮上”說到此,許珍老人不禁潸然淚下。然而這81名英勇的戰士換來的是敵旅團長以下200餘人的死傷。

“有的戰士仍然保持著向敵人投擲手榴彈的姿勢,有的手裡攥著沒有投出的石塊……”許珍老人回憶。接著,八路軍部隊上來了兩三個人,辨認遺體,並在遺體上插上一個個小牌牌作為記號。山崮附近的河西村、張耿村村民跑到山上,含著眼淚將烈士的遺體抬下了山,暫時安葬在了山腳下。“打完仗後村民們就開始在這裡挖坑,用秫秸桿做成擔架,有的甚至拿出自家的門板,四人一組將烈士一個個抬下了崮。”張耿烈士林前,村里80歲的劉恩成老人回憶,當年18歲的他也目睹了這一壯烈場面,“年齡大的和小的挖坑,青壯年就抬烈士,隊伍一直從歪頭崮排到這裡,有三四里地。”

清明時分,村民們將這81位頂天立地的戰士統一安葬在了諸葛鎮的張耿村,樹起一座石碑,村里一位石匠懷著景仰的心情將已寫好的碑文精心刻在了碑碣上,記錄了那場戰鬥的經過。這就是占地六畝的“張耿烈士林”。

建國後,政府為張耿烈士林修築了圍牆,1986年又重修了磚石院牆,成立了管理處,安上了大門。1979年,張耿烈士林被批為“縣級重點革命烈士建築物保護單位”。

烈士林內,青翠的松樹蔽日,環抱著烈士們一座座的墳塋。飽經風霜的紀念碑依舊矗立在林內,正面中間是“英勇殉國”四個大字,左右兩側刻著銘文,碑陰則是墓誌和營長王子固等81名烈士的名字。

戰爭背景

1943 年 2 月 25 日,日偽軍 3000 多人對山東沂北、沂中抗日根據地發動“掃蕩”。當時,八路軍魯中軍區第 2 團第 1 營第 2 連與兄弟部隊正在沂水河一帶執行任務。接到偵察員的敵情報告後,該連在副營長徐福帶領下,迅速集合起來,跑步橫穿沂博路①來到沂水河東岸。此時,官兵們已經清晰地聽到日軍馬隊的馬蹄聲,估計離的不遠了。營、連領導研究後決定部隊上山。大家剛爬到半山腰一個叫桃花坪的小村時,就聽到日軍的馬隊到了山下。不一會兒,山下升起幾發信號彈,表明各路日軍都已經到位。此時,日軍飛機發現了正在一條山溝里轉移的部隊和老百姓,便俯衝下來投下幾顆炸彈,頓時火光沖天,血肉橫飛。戰鬥打響了,大批日軍向爆炸點蜂擁而來。這時,第 2 連遇上了由營長王子固帶領的第 3 連。兩位營領導迅速做出決定:由他們帶領戰鬥力較強的第 2 連阻擊日軍,掩護兄弟部隊和老百姓突圍轉移。這支僅有 85 人的小部隊迎著敵人衝過去,把日軍緊緊地吸引到自己周圍,使其他部隊和老百姓得以安全脫身。完成阻擊任務後,他們邊打邊撤,沿張耿村的西山撤到歪頭崮上,這時候天已經亮了。

歪頭崮是一座石山,海拔 300 米左右,在沂蒙山區是排不上名的小山。但它只有北面坡度較緩,東、南、西三面都是懸崖峭壁,山頂比較平坦,但面積卻僅有數百平方米。官兵們撤到這裡後已經沒有了退路,只能固守。但固守又談何容易?山頂是光光的石頭,難以挖掘戰壕,且彈藥不足。每人平均只有幾十發子彈和 4 顆手榴彈。全連有 2 挺捷克式輕機槍,每挺只有兩三匣子彈,而且已經消耗了一部分。官兵們經過一夜急行軍和戰鬥,體力消耗很大,唯一的優勢是附近沒有超過歪頭崮的制高點。但第 2 連官兵都是經過多次嚴酷反掃蕩戰鬥考驗的老兵,有英勇頑強的戰鬥精神和誓死如歸的革命意志。山上刮著北風,寒冷刺骨,但大家全然不顧這一切,積極修築臨時工事,認真清點武器彈藥。營連領導緊急制訂對策,最後決定先固守,再尋機突圍。

戰爭過程

山下濃煙滾滾,馬蹄聲聲。日軍正在調兵遣將,逐漸對第 2 連陣地形成了兩道包圍圈,在張耿村南邊的場院上,幾門山炮一字排開,瞄準了 3 華里外的歪頭崮。黎明時分,日軍的大炮轟鳴起來,炸彈落在山頭北面較平坦的山脊上。沉悶的爆炸聲過後,北山脊上飄蕩起一片黑色的煙塵,隨著北風覆蓋了第2 連的陣地,許多戰士劇烈地咳嗽起來。“毒氣彈!快把嘴捂上!”營長大聲地喊起來。隨著毒氣彈的爆炸,日軍從北面發起了第 1 次進攻。成群的日軍跟隨在煙塵的後邊,叫喊著沖了上來。他們以為毒氣彈已使八路軍官兵喪失抵抗能力,可任由他們宰割了。前沿陣地的戰士們的確喪失了戰鬥力,他們痛苦地卷身伏在地上,大口的喘著氣,有人已經昏迷過去。二線陣地的戰士在連長的指揮下開始反擊。隨著一陣機槍的吼叫和手榴彈的爆炸聲,日軍的嚎叫頓時變成了慘叫。儘管武器不好,但第 2 連的官兵都是有三四年以上戰鬥經驗的老八路,槍法比較準。兩排槍打過去,日軍便丟下幾十具屍體逃下山去。

日軍的報復性炮擊開始了 :山炮、迫擊炮、擲彈筒一起向第 2 連的陣地轟擊,一時間山上硝煙瀰漫,彈片、碎石橫飛。由於沒有工事,第 2連官兵傷亡慘重。炮擊持續近 1 個小時後停止了,看著傷亡過半的連隊,營連領導決定儘快突圍,於是開始組織突擊隊,調整有限的武器和彈藥。日軍在輕重機槍和擲彈筒的掩護下,開始第 2 次衝鋒。第 2 連官兵彈無虛發,遭受迎頭痛擊的日軍開始後撤。這時營連領導帶領有 2 挺機槍的突擊隊發起反衝擊,跟在日軍身後向山下衝去。日軍的幾挺機槍開始實施攔截射擊,阻斷了突圍隊伍,只有營長帶著幾個人衝下了山,其他官兵又撤回山頭陣地,並在回撤途中收集了部分日軍遺棄的槍枝彈藥。不一會兒,山下響起激烈的槍聲,是營長帶領的先頭突圍官兵遇上了日軍的第 2 道封鎖線。當他們遭受重大傷亡到達沂水河邊時,只剩下右腿被打斷的營長和通信員了。營長命令通信員獨自突圍。但通訊員卻為掩護營長誓死頑強抵抗,身中數彈後英勇犧牲。面對蜂擁而來的日軍,營長把最後一顆子彈射向了自己。

第 2 連官兵非常清楚自己的處境,抱定了與日軍血戰到底的決心。已經不能戰鬥的傷員們把為數不多的彈藥交給戰友,只留給自己一顆手榴彈。沒有武器的戰士就收集石塊、棍棒。中午時分,日軍再次發起進攻。他們知道這支頑強的八路軍部隊已經彈盡糧絕,人數也不多,所以氣焰格外囂張,波浪般湧上山來,甚至對沿途發現的八路軍烈士遺體也要捅上幾刀。戰鬥打得極其慘烈,一陣殊死搏鬥後,第 2 連只剩下幾個人,且已彈藥耗盡。身負重傷的第 3 排排長孫現明一面命令第 7 班班長李興詩帶領大家突圍,一面拉響了最後一顆手榴彈與剛衝上來的幾個日軍同歸於盡。在一片硝煙中,李興詩和最後幾名戰士們跳下了懸崖。

戰爭結果

在跳崖者中有一人奇蹟般生還,並幾經輾轉回到營部,報告了此次戰鬥情況。他就是第 3 排第 7 班副班長亓榮友。如今,老人還健在,已經87 歲高齡,離休後生活在大連。

第 2 連 85 位抗日勇士在歪頭崮戰鬥中,除 3 人突圍、1 人跳崖生還外,其餘全部壯烈犧牲。

歷史影響

戰鬥結束後,當地抗日政府組織民眾掩埋了烈士遺體,並在張耿村為他們豎立了石碑。石碑的正面中間刻著“英勇殉國”4 個大字,兩邊刻有以下文字 :“在五十倍於我的近代裝備的陸空配合的敵人的嚴密包圍下,你們顯示了優秀的布爾塞維克的艱苦奮鬥英勇犧牲的精神,給敵寇多過我三倍的死亡打擊和削弱了它進攻友軍的時間和力量,完成了艱巨的任務而光榮犧牲。你們的血不是白流啊”。石碑的背面刻著 :“民國三十二年二月二十六日,敵偽三千餘人,大舉掃蕩沂水,路經三區歪頭崮,我十八集團軍山東縱隊魯中軍區二團二連據崮抵抗,經敵三次衝鋒迄未得逞,繼以飛機大炮猛烈配合,並施放毒氣,激戰終日斃傷敵旅團長以下二百餘人。沂博路得非敵有,東里鎮致未淪陷,英勇指戰員八十一人亦壯烈犧牲。沂水黨政人民對之同深哀悼,謹樹志碑碣,出列姓名,以資紀念。中華民國三十二年上浣”。

1943 年清明節,當地抗日政府又為死難烈士舉行了萬人追悼大會。以後每年的清明節,張耿村的鄉親們都會來這裡祭奠英烈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