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里份

《武漢里份》將記錄武漢的里份建築,傳承里份文化。“北京有胡同,上海有弄堂,武漢有里份。”武漢作家胡榴明在開機儀式上稱,據初步調查,新中國成立之初武漢的里份建築有280多處,這一數字已降至90餘處。這些里份隨著城市建設發展正在逐漸消失。

背景

1949年前後,武漢共有里份208條,目前僅存90餘處,大致完整的40餘條,如同興里、三德里、泰安里、保元里、漢潤里、大陸坊、江漢村、上海村、洞庭村等。隨著城市建設快速發展,部分里份正在消亡。

里份之於武漢,相當於胡同之於北京,弄堂之於上海,是武漢獨特的民居建築。對此頗有研究的武漢作家胡榴明介紹:近代最早的里份,發端於漢口開埠後不久,多為西方低層聯排式住宅和中國天井式建築的結合體,具有較高的建築藝術和地域特色。

節目介紹

《武漢里份》系列紀錄片將通過美輪美奐的里份建築,反映武漢里弄風情、名勝古蹟、歷史遺存、民生狀態,體現武漢的城市個性,真實記錄祥和舒緩的里份生活,還將邀請專家、民俗大師全程參與,講述里份故事,挖掘歷史人物以及歷史典故,感受濃郁的漢味里份文化。《武漢里份》系列紀錄片攝製組透露,該系列紀錄片前期的資料收集、實地踩點工作已全面展開,將採用專業影視攝像設備全高清拍攝製作,每集電視片時長約5至8分鐘,計畫於2015年底完成15集的拍攝製作。

製作方武漢市城建檔案館介紹,這是對武漢里份建築聲像檔案的搶救性收集整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