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名稱
中文全稱:武漢理工大學廈門學院 中文簡稱:武漢理工廈門學院 或 廈門學院
學院簡介
學院位於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大學城,環境優美,交通便利,規劃占地750畝左右,校舍面積60多萬平米,總投資人民幣約8億元,規劃全日制在校生規模20000人。校園規劃建築委託中國著名的建築規劃專家周愷先生主持設計,整個校園建築大氣典雅、獨具一格,學習生活條件一流,是莘莘學子求學深造的理想場所。
學院的辦學目標是成為行業特色鮮明、學科優勢突出的福建省高水平的理工科院校之一,將緊密結合廈門市、福建省的產業結構特點,依託武漢理工大學的學科優勢,獨立實施本科學歷教育,實施對外交流與合作,開展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學歷、學位教育,開設中外合作的大學預科課程以及研究生預備課程。學院擬開設:材料科學與工程、高分子材料工程、複合材料與工程、環境工程、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工業工程、能源動力系統及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交通工程、交通運輸、物流工程、車輛工程、汽車服務工程、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自動化、建築學、城市規劃、土木工程、園林藝術設計、工業設計、國際經濟與貿易、物流管理、電子商務、外語等專業,為實施海灣型城市和海峽西岸經濟區宏偉規劃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廣闊國際視野和現代知識結構的高層次專業人才。
廈門學院堅持“育人為本,學術至上”的辦學理念,遵循“明志、博學、修身、力行”的校訓,構造“開放、互動、前瞻和國際化”的辦學模式,按照高起點、高標準、高要求的原則,依託母體學校武漢理工大學的學科優勢和廈門的區位資源優勢,緊密結合廈門市和福建省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需求,重點建設一批特色鮮明的工科專業,因材施教、辦出特色,著力培養社會急需各種外向型、實用型、複合型的高級專門人才,以滿足福建及其周邊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和廣大人民民眾對高等教育的需求。
校徽詮釋
作為一所面向全國的高等學府,不缺抽象或具象的標識符號,需要塑造一個面向全國,具有一定思維潛意識影響力的品牌推廣元素(廈門市鳥“鷺”,海濱城市“浪”)。整個標誌採用廈門市鳥“鷺”、海濱城市的“浪花”、理工大學的“工”字、盾牌及學院的核心理念——培養跨越式“學子(人)”等基本元素創作而成,在“鷺”的造型手段上避開了傳統中鷺秀美、溫柔的形象,採用比較硬挺厚重的技法來區別理工科與文科感性化的差別,從而使標誌所傳播的理念得到深刻的呈現。
校訓詮釋
武漢理工大學廈門學院是福建省一所符合市場產業發展、特色鮮明、學科優勢明顯的高水平理工科院校,將會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傑出的人才。校訓是學校精神的體現,這種永恆的精神通過潛移默化成為學校的靈魂,她將永遠指引和激勵師生們在人生道路上不屈不撓、自強不息、奮勇前進,為把武漢理工大學廈門學院鑄就成百年名校而努力奮鬥。
明志--------就是要求每位師生樹立遠大志向,明確人生髮展目標,胸懷全球,放眼世界;
博學--------就是要博採眾長,學識淵博,精明強幹,本領過硬;
修身--------就是要修德養性,遵法守紀,學會做人做事,知書明理,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力行--------就是要行勝於言,知行合一,變知識為能力,在實踐中不斷創新,發展科技,服務社會。
學院希望每一位同學都能做到“明志、博學、修身、力行”,真正成長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具有廣闊國際視野和現代知識結構的高層次專業人才。
機構設定
教學單位:武漢理工大學廈門學院設定有 材料與環境工程學院、 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 交通工程學院、 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建築規劃學院、 商學院、 國際教育學院等7個院系。
機關部門: 董事會、董事長辦公室、黨委辦公室、院長辦公室、黨委工作部、學院辦公室、團委、工會、學生工作出、教務處、招生就業處、校園管理處、財務處、保衛處、國際交流處、人力資源處、學生註冊處
直屬單位: 發展與規劃處、現代教育中心、工程訓練中心、圖書館
歷任領導
首屆董事會成員(2007— )
董事長:
李德文,級經濟師、1998年創立福建金帝集團有限公司,任董事局主席、2007年任武漢理工大學大學廈門理工學院董事長曾榮獲福建省優秀企業家稱號,以及“2004年全國優秀創業企業家”稱號。
副董事長:
嚴新平,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武漢理工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獲湖北省青年科技精英和新長征突擊手稱號、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國家教育部“萬千骨幹教師計畫”優秀教師。
執行董事:
李雄虎,上海同濟大學建築規劃學院畢業,2002年獲得英國拉夫堡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董事:
張安富、李雄斌、夏江敬、林少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