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程
武漢吳家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原名武漢吳家山台商投資區。
2000年元月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開發區,同年經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和科技部批准設立“武漢吳家山海峽兩岸科技產業開發園”。
2005年12月經國家發改委核名為“武漢吳家山台商工業園區”,規劃面積21平方公里。
2010年5月,至此,武漢市正式形成了三大國家級開發區三鎮鼎足而立的局面。2010年正式晉升為國家級開發區的武漢吳家山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式更名為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為湖北省首個發展臨空經濟的國家級功能區。
2010年11月11日,國務院辦公廳函復湖北省人民政府和商務部,同意武漢吳家山經濟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核定名稱為“武漢吳家山經濟技術開發區”,核准面積19平方公里,享受現行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政策。
2010年11月11日,名稱變為“武漢吳家山經濟技術開發區”。
2013年5月15日,正式更名為“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
區位環境
吳家山經濟技術開發區所位於的武漢是長江之上的一顆明珠。半城江色,半城湖光,黃鶴白雲,小鳥依人,風景宜人。
武漢是中國地理位置上的中心,得中獨厚。完整的擁抱了整個長江、漢江。
武漢境內鐵路、高速公路、航空線密集,交通發達便利。在中國城市中其交通優勢幾乎無人可比,素有“九省通衢”、“貨到漢口昌”的說法。足顯其區位優勢。武漢腹地廣闊,居中以制。通過武漢,就可以控制整個華中市場。而且,武漢是生長在中國九大商品糧生產基地的江漢平原之上的,農業基礎好,農業、礦業資源豐富。歷史上,漢口就是有名的大都會。中國的各大商號、世界的各大銀行都在武漢設有分店。
武漢商人自強自立,創造了一些家喻戶曉的老字號,文明與海內外,曾經成功打入東南亞市場。武漢在中國的歷史上飾演著重要角色,楚文化所在地、湖光總督府、首義之區、武漢保衛戰等,都說明武漢在歷史上的地位舉足輕重。直至新中國成立,國家也在設立了大量的重工業項目,其工業基礎雄厚。另外,武漢又是全國公認的三大科教中心之一,市內名校雲集,科教實力領跑全國。武漢的這一切自然稟賦是得天獨厚的,是令中國許多城市羨慕不已的。
為推進工業實體經濟發展聚集區建設,武漢市2013年部署推進“大光谷”(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大車都”(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大臨空經濟區和大臨港經濟區“四大工業板塊”建設。其中,2010年正式躋身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吳家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因毗鄰天河國際機場,擁有三江航天、空軍凌雲科技、武漢航達等多家以飛機維修、航空服務等為主的航空企業,具備臨空經濟發展諸多優勢。據武漢市東西湖區政府官員介紹,臨空產業附加值高、帶動力強,成為國內各毗鄰機場城市爭相發展的重要經濟形態。武漢吳家山開發區更名為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後,將成為武漢打造大臨空工業板塊的重要空間載體。2012年該區就成立了臨空經濟管理處,並啟動臨空高科技產業園建設,將全區500公里可開發地區全部納入臨空經濟區建設規劃,大手筆開展園區和基礎設施建設。根據商務部的復函要求,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要進一步發揮臨空港資源優勢,更加突出產業定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斷提升發展質量和水平。
產業支撐
1992年,東西湖區創辦吳家山經濟技術開發區,次年被武漢市政府批准設立武漢吳家山台商投資區,2000年升為省級經濟開發區,相繼設立了國家級武漢吳家山海峽兩岸科技產業開發園、國家級武漢食品工業加工區、國家級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被列為全國循環經濟首批試點園區。在台資企業帶動下,開發區逐漸形成產業集聚的效應,已落戶各類企業2000餘家,其中世界500強企業13家。
區域人口
根據《武漢吳家山台商工業園區總體規劃》,規劃吳家山台商工業園區用地規模21.0平方公里,其中區塊一總面積18.71平方公里,區塊二總面積2.29平方公里。規劃吳家山台商工業園區人口規模5.0萬人。
交通狀況
吳家山經濟開發區扼守武漢西北門戶,緊鄰武漢的商業重鎮漢口地區,位於武漢市中環線、外環線之間,距市商業中心12公里、距漢口火車站7公里、距天河機場18公里、距外貿碼頭20公里。
商業配套
經過十餘年的發展,吳家山經濟開發區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配套體系,中百倉儲、武商量販、中商平價等大型購物中心都已經進駐;湖錦、三五、艷陽天等大型酒店也在區域內開立了分店;區內醫療機構有東西湖區人民醫院和各辦事處職工醫院;中國小、幼稚園等基礎教育設施也非常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