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十二景

位於魯西北平原上的武城縣是個美麗的弦歌古郡,沉積著豐厚的文化底蘊。歷史上這裡有許多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明清時期武城縣就有遠近聞名的武城八景,這些景點使來往的文人墨客揮毫潑墨,大加褒揚,並且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詞賦。八景分別為:大寺晚鐘、饒陽古塔、桃園春色、柳林秋霽、龍彎煙樹、運河風帆、弦歌台榭、唐槐宋杜,後又有原恩縣劃歸來的4個景點是貝野長堤,平沙落雁,漳南月夜,槐蔭清風。

一、大寺晚鐘:舊縣誌標明“大寺晚鐘”為一景。其蘊意聞大寺鐘聲可惕勵縣民勤勞精進、修德之意。大寺(即釋迦寺)位於縣城東門裡,於孔廟東側,一路之隔。破落庭院,有殿無院牆,殿堂堅固非常。棟樑已舊,雕刻之花鳥蟲獸,戲曲傳奇,許多故事,仍可見其過去美輪美奐之幻景。寺院有一古槐,樹雖蒼老,而枝葉扶疏,圓陰覆地。樹下高架懸一大鐘,附近村民籍此辨別更次。寺東為龐大之水塘,與護城河相連,父老均稱為大寺灣,積水終年不涸。炎夏季節,青少年來此戲水,泳罷齊集大槐樹下納涼稍憩,均喜撫敲大鐘,聲音低沉,隆隆不絕耳,頗能發人深省。清代乾隆時武城知縣駱大偉(宣城人)有《大寺晚鐘》五言排律讚美詩曰:
山煙澹欲瞑,林際度疏鍾。
清梵遙相和,寺門深幾重。
鯨音鏗碧海,霜信落秋峰。
冉冉風鳴谷,沉沉月照松。
道心生寂歷,禪悟待從容。
聽罷夜無寐,空階獨倚筇。
二、饒陽古塔:《武城縣誌》記載,古塔高七層,其制甚古,在城北三十里,有市曰饒陽。《武城縣新志》記載,塔建於唐代。塔位於該村西南隅,共七層,青磚平砌而成,高大數丈,底層可容數十人住宿,塔貌古老,仍堅固異常。塔磚稍腐蝕,巍然聳立,塔角懸鈴,有殿無鍾,風吹無聲矣。明代洪武時武城名士王士嘉有詩曰:
屠何代建,峭拔入雲端。
絕頂登臨處,摩娑星斗寒。
清代乾隆時武城縣知縣駱大偉有五言排律贊曰:
荒寺浮屠舊,摩空勢上騰。
房山斜石筍,岱麓遠峰棱
洗劫還初地,孤危尚數層。
虛窗雲幔護,絕頂鶴巢增。
塵土飛難到,風鈴語或馮。
劇知非雁塔,眺望喜同登。
(注1964年區劃,饒陽店劃歸故城縣。)
三、桃園春色:清乾隆《武城縣誌》記載,在甲馬營北,春時桃李盛開,芳香襲人,士人呼為小洛陽。人到此村仿佛到了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清代詩人鄒坤有五言排律《桃園春色》贊曰:
遲日園林好,芳菲滿目前。
嫩紅花破口,新翠柳垂肩。
蝶翅香塵染,鶯歌曉樹傳。
晴光舒繡陌,淑氣靄遙天。
共醉黃壚酒,高吟白玉鞭。
仙家知不遠,身在武陵邊。
又有清代詩人蘇凌雲詩曰:
疑雲疑錦繪春風,和露和香醉軟紅,
欲向九重瞻早色,一枝先探洛陽中。
四、柳林秋霽:清乾隆《武城縣誌》曰:柳林秋霽即城南河滸,舊為柳林鋪也。清代武城知縣唐廷貺有五言排律《柳林秋霽》贊曰:
堤柳陽初散,晴空霧乍開。
蒹葭含宿潤,原野淨纖埃
坐聽寒蟬噪,遙看塞雁來。
林間疏葉下,天外遠砧催。
雲斂山客度,風輕水面洄。
不辭延矗久,屐齒印莓苔。
五、龍灣煙樹:明史《武城縣誌》載,龍灣煙樹在河東,明時於此設有大龍灣等鋪。煙霧繚繞,綠樹成蔭,景色秀麗。現龍灣村地處武城縣新縣城西10公里,有一龐大的縣級糧食市場,處於臨清至德州的要道,十分繁華。清代詩人鍾華有五言排律詩曰:
嘉樹郁蔥蔥,輕煙罩白龍。
葉深疑雨暗,枝密帶雲封。
鳥雀群棲慣,樵蘇少經容。
粘天青蓋洄,西岸翠帷重。
搖拽當青詔,婆娑想碧峰。
到來幽意愜,不惜日高春。
六、運河風帆:在武城縣東北五十里水程的鄭口,南北糧船官舫往來不斷,帆檣浮動,來往船隻揚帆競流,如一字雁陣,風景不亞吳楚。清朝詩人米璋(武城人)有五言排律贊曰:
盈盈春漲滿,習習好風生。
估客攤錢戲,皇華衣繡行。
鳧分上下,帆席任縱橫。
落影遮堤柳,排空噴海鯨。
坐看新月涌,來趁早潮平。
欲借扶搖勢,蓬萊計幾程。
七、弦歌台榭:《山東省武城縣新志》記載,弦歌台榭高九尺,方圓數百坪。上有子游(言偃武城宰)祠,創始不可考,在舊縣(今城西)十里許子游廟村,有石碑,亦乾隆三年知縣胡良顯立。相傳弦歌台榭為孔子大弟子子游在此教書育人的場所。子游祠殿堂五間,後有寢堂,殿堂及東西廡為教室,弦歌台榭為學生活動場所。弦歌台榭北為行杖里村,相傳是子游為武城宰時曾杖不規之人於此,後因以名其里(舊縣誌),明代著名詩人李東陽(湖南人,天順進士,吏部尚書)過子游祠有“武城懷古”,詩曰:
野堠東連魯,荒城北帶河。
遠山藏雨暗,老樹得霜多。
古邑今如此,貧民奈爾何。
使舟棲泊近,側耳聽弦歌。
八、唐槐宋杜(舊志謂古木凌霄):《武城縣誌》記載:唐槐宋杜位於縣城西八里齊莊村之玉皇廟前,有古樹二株,一槐一杜。槐為唐朝所栽,杜則系宋時所種。槐須五人環抱,高十數丈,在平原地帶有此巨樹實為罕見,亦為一大奇觀。樹根部交疊,彎曲縱橫,猶如蟠龍。根底一洞,伏巨蛙如碗,全身白色,天將雨則鳴,盛暑村人樹下納涼往往見之。杜梨樹異常高大,惟亦需數人合抱,枝葉繁茂,開花時尤美。花朵大於一般杜樹之花,遠看一片粉白,近聞清香宜人,結果纍纍,密如串珠,樹齡數百年仍如此繁茂,景觀實不多見。武城詩人齊鳳德有《古木凌霄》七言詩一首云:
衛河之西村偏東,蒼翠重疊接雲煙。
是何樹木饒古意,槐杜分列王殿前。
村中父老尚有知,相見依依話當年。
槐植唐代貞觀世,杜生宋朝南渡間。
九、平沙落雁:《恩縣誌》記載,在縣西二十里的東沙河古代稱屯氏別河,因鴻雁時常聚集沙灘蘆葦間,故名。明代嘉靖年間的恩縣名士,時任河南參政的左傑,有五言排律讚美詩《平沙落雁》一首:
郊原閒眺望,層沙郁分披,
嗷嗷集鴻雁,肅肅振羽儀。
銜蘆慣避險,來往亦知期,
不惜雙翮冷,但悲物候移。
所志在寥廓,寧畏網羅欺。
徘徊雲漢上,逍遙湘水湄。
寄言野田雀,無用苦猜疑。
另有清雍正時恩縣知縣陳學海七律一首:
浩蕩晴川勝入瀛,來賓雁陳落沙平。
蘆花灘上開新徑,野水磯邊篤舊盟。
夜月離離關塞夢,秋風瑟瑟楚江情。
漁人切莫吹茄葉,怕動鄉心返故城。
十、漳南夜月:《恩縣誌》稱,在縣西北六十里漳南鎮,有土阜丈余,每晦朔夜,登眺朗然,故名夜月,俗傳為劉黑闥起兵台,因台的四周被水環繞,每至月末的夜晚,無月而亮如有月之夜,實為一大奇觀。明代河南參政左傑有五言排律詩讚曰:
皎皎中天月,揚輝照高樓,
漳南水鄉地,超曠仍清幽。
每逢三五夕圓影早已浮。
蟾光凝五魄,桂華綴金甌。
吟眺當及時,馳光不可留。
虛盈有定理,萬古同一秋。
暈落還復生,安用淮王謀。
謙謙乃貞吉,履滿增殷憂。
清代恩縣知縣陳學海亦有七律詩《漳南月夜》贊云:
漳南澤畔產明沙,晦朔光騰勝月華。
不惹痴仙來捉影,但容騷客去乘槎。
春江白練浮雲魄,秋浦蒼煙帶晚霞。
黑闥台空人不見,至今徒自怨哀笳
十一、槐蔭清風(又名四女遺槐):《恩縣誌》記載,在縣西北五十里四女樹(今四女寺)鎮。相傳,槐樹為漢代傅氏四姊妹超升前親手所植。四槐於寺前亭亭玉立,株株枝繁葉茂。花開時節,清風徐來,沁人心脾。明代恩縣名士,河南參政左傑有五律詩《槐蔭清風》云:
水繞千家市,庭留四女槐。
青雲連葉密,淑氣促花開。
日晚玄蟬集,秋深鳥鵲來。
西風幾搖落,根乾尚堪栽。
十二、貝野長堤:即陳公堤,在武城縣東部,為宋代河南滑縣知州陳堯佐築之,以障黃河之水西溢,故名陳公堤。自河南滑州至山東千乘全長一千多里,貫武城全境。遠望勢若長虹,尤為壯觀。清代雍正時恩縣知縣陳學海有詩《貝野長堤》曰:
望人修堤一帶迷,造堤人去柳成蹊。
煙連秀野千家麥,勢障黃河萬傾泥。
草長平湖春浪闊,漁歸小艇夕陽低,
蒼桑奠得民安業,處處豐登樂歲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