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光與北航

武光與北航是由申春所著的一本書籍,2007年3月出版。

基本信息

武光與北航武光與北航
定價: ¥15.00

作者:申春

出版時間: 2007-03

版次: 1

印次: 1

字數: 143千字

開本: 787×9601/16

ISBN: 978-7-8107-7958-3

圖書簡介

本書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嘔心瀝血創建北航,說明武光是如何堅持實事求是的路線,如何把北航辦出了特色,如何培養北航的校風;第二部分情系北航,說明武光調離北航後是如何關心北航的;第三部分文論,蒐集了當年媒體和北航幹部和職工對武光在北航工作的評價。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嘔心瀝血創建北航

從廣東到北航,為我國航空航天事業培養人才3

五湖四海,團結為先5

知識分子同樣是國家的主人6

虛心求教,赴蘇學習9

解放思想,力行創新爭上游15

不唯上,只唯實,堅持真理21

“一紅百白”獨行其是23

培養又紅又專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是辦好學校的關鍵27

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創新思想30

立十六字校風,訂七字的教材編寫方針和校長工作的“十字法”32

領導者應具有的品格35

運用辯證法指導工作和看待幹部37

生活在民眾中,依靠民眾、依靠集體辦好學校42

“文革”風浪中見真情46

怏離北航,上下留47

第二部分 情系北航

給北航楊為民教授的信55

給北航校報《北航》編輯部的第一封信56

給北航校報《北航》編輯部的第二封信57

復北航某一大班的信58

給《北航校友通訊》創刊號寫的創刊詞58

為原北航部分畢業生新年聚會題詞60

細微之處顯真情61

為北航建校五十周年紀念贈匾62

賀北航校慶62

祝北航建校十周年63

為北航45周年校慶獻詞63

向北航學生座談會贈言64

祝賀北航附中35周年校慶65

有志者事竟成(贈北航)65

給《教育論叢》的題詞66

贈言66

贈佘魯新同志①67

贈拉賓諾維奇同志67

悼許建鉞同志68

悼李沛瑤同志68

創造學69

北航建校初期的回憶69

第三部分 文論

北航奠基人方復之83

新中國航空航天高等教育的開拓者

——武光同志辦學思想和實踐探析張祖善陳忠93

1958年黨和國家領導人參觀我院

舉辦的“十一”獻禮展覽會張有瑛107

北京航空學院向紅專大道邁進師生合作製成新型飛機新華通訊社113

這僅僅是開始《光明日報》115

依靠黨的領導就能創奇蹟(摘錄)

北京航院黨委書記武光談“北京一號”飛機的誕生《人民日報》119

航空教育事業的偉大勝利(摘錄)《光明日報》121

黨的教育方針的輝煌勝利(摘錄)

——祝“北京一號”誕生《中國青年報》123

黨的教育方針的勝利(摘錄)

——祝“北京一號”飛機的誕生《北京日報》124

向校報《航院生活》記者談訪蘇觀感《航院生活》126

後記130

北航奠基人 方復之73

新中國航空航天高等教育的開拓者

——武光同志辦學思想和實踐探析張祖善陳忠82

1958年黨和國家領導人參觀我院舉辦的“十一”獻禮展覽會張有瑛93

北京航空學院向紅專大道邁進,師生合作製成新型飛機新華通訊社99

依靠黨的領導就能創奇蹟

北京航院黨委書記武光談“北京一號”飛機的誕生《人民日報》100

航空教育事業的偉大勝利《光明日報》101

這僅僅是開始《光明日報》104

黨的教育方針的輝煌勝利

——祝“北京一號”誕生《中國青年報》108

黨的教育方針的勝利

——祝“北京一號”飛機的誕生《北京日報》110

向校報《航院生活》記者談訪蘇觀感《航院生活》112

後記116

附錄131

圖書前言

武光在北航工作的10年,他能夠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方法論,團結上下各方面力量,調動各個層面上的積極因素,形成了北航自己的辦學思路和辦學特色,樹立了“艱苦樸素,勤奮好學,全面發展,勇於創新”的校風,教學、科研成績卓著。上個世紀50年代,北航躋身於全國16所重點大學之列。這10年,北航在教學、科研、型號研製等方面的成果,為後來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目前北航仍居全國重點高校的前列,教學、科研、型號研製及基本建設等蒸蒸日上,正在為建設一所世界知名、國內一流的研究型大學而奮鬥。提起武光在北航工作的10年,曾經在北航工作過的教職工及北航的校友,無不引起對北航歷史的懷念,無不引起對武光老院長的稱讚。筆者雖非北航校友,但為軍人出身,對國防建設頗具感情。這種感情驅使我編寫本書,以志北航的歷史和武光的業績。本書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從歷史角度準確地實錄了武光在北航10年的耕耘,並在適當之處穿插當時的一些照片,對當今高等教育和北航的發展可能會有一定的借鑑作用。第二部分,收入了武光同志離開北航後,幾十年間一直情系北航、關心北航發展的賀詞、書信、詩詞、回憶錄等。第三部分,收入了方復之、張祖善、陳忠、張有瑛等同志寫的文章和新華通訊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北京日報等新聞媒體對北航工作的報導和評論。他們稱讚處於非常年代的北航忠實執行黨中央的教育方針,堅持教學、科研為中心,實施教學、科研、型號研製、專業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又紅又專的航空航天科技人才做法。武光同志已94歲高齡,但他思維清晰,精神飽滿,除關心國家的發展建設外,仍然關心北航的發展。他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衷心祝他健康長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