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覺寺街道辦事處

1955年9月,改稱濼源區正覺寺街街道辦事處。 1962年12月,改稱紅旗街道辦事處。 1964年11月,改稱正覺寺街街道辦事處。

正覺寺街道辦事處位於歷下區南部,在古城外南關地區。東從南門橋向南沿朝山街(含路兩邊單位)至經十路,與司里街街道辦事處相鄰;西從經十路沿趵突泉南路到坤順門橋,與趵突泉街道辦事處相鄰;南從工業大學西牆沿經十路到山東醫科大學東牆, 與千佛山街道辦事處相鄰。面積0.91平方公里。地勢南高北低,街道辦事處駐正覺寺街37號。 解放前,正覺寺地區市民聚居。解放後屬濟南市第四區(1951年改稱第三區),設正覺寺街街政府。1949年8月街政府撤銷,由公安派出所管理街道工作。1952年7月, 成立街道居民委員會,1954年12月改稱街道辦事處。1955年9月,改稱濼源區正覺寺街街道辦事處。1956年7月,濼源區撤銷,正覺寺街街道辦事處劃入歷下區。轄後營坊街、小後營坊街、新橋街、前帝館街、後帝館街、正覺寺街、精忠街、南鳳凰街、永勝街、國興街、南朝陽街、才盛巷、南圩根街、南券門巷、全勝街、千祥街、杉槁園街、穆家園街、南門大街、經十路、經十一路21條街巷。
1958年9月, 省、市在歷下區正覺寺街街道辦事處試辦城市街道人民公社,成立紅旗人民公社。 1960年5月以山東工學院為中心,加上紅旗人民公社和朝山街街道辦事處的三和街、青年東路、朝山街、雙福街、祭壇巷、窯窩街、十方院街、南圩門外街、 文化西路9條街巷,成立歷下人民公社紅旗分社,轄30條街巷,設12個居民委員會。 同年5月,朱德委員長來紅旗分社視察工作。1962年12月,改稱紅旗街道辦事處。1964年11月,改稱正覺寺街街道辦事處。1965年,祭壇巷、窯窩街併入雙福街。才盛巷改為南才盛巷。 1967年2月, 正覺寺街街道辦事處改為正覺寺街道革命委員會。1978年10月復稱正覺寺街道辦事處。1980年,千佛山路、千佛山東路、千佛山西路、千佛山村命名。同年增設山東省廣播廳家屬委員會。 1982年2月, 經十路以南地區劃歸千佛山街道辦事處。到1985年底,轄26條街巷,設12個居民委員會和1個家屬委員會。 1958年開始發展街居生產。 1960年發展到11個廠,產值640萬元。1963年紅旗被服廠、 化學廠、印刷廠、五金鐵工廠、粉碎廠、紡繩廠、玩具廠7個工廠上交歷下區。1964年又開始發展街居生產,到1972年紅旗五金廠、塑膠製品廠上交歷下區。1980年1月,8個街辦企事業轉為區級街辦集體所有制單位。到1985年底,有歷下廣播器材一廠、正華橡塑製品廠、歷下針織廠、正華機電設備廠、電力冷卻設備廠、歷下散熱器廠6個街辦企業。有雙福居塑膠組、朝陽五金生產組、南圩門外噴漆組、精忠塑膠生產組、三和居化工廠、券門巷紙盒組、正東居火柴盒加工組、全勝居廢品收購組8個居辦企業。工業總產值363.01萬元,利潤106.27萬元。 解放前,正覺寺地區南門一帶商業比較發達。解放後實行公私合營,增設國營商業網點。1958年開始發展街居商業、服務業。到1985年底,有新時代、新泉、正華、新興、華麗、華僑6個門市部和正華商店、供銷經理部共8個商業單位。營業額635.73萬元,利潤54.2萬元。 正覺寺地區駐有75個單位,其中省屬15個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