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作要點
動作要點是:(1)左腳稍前站立,上臂帶動前臂向身體右後下方引拍的同時腰向右轉,將身體重心移至右腳。球拍的位置低於擊球點,拍面稍後仰;(2)擊球時,右腳蹬地,腰向左轉,前臂加快收縮並旋內,手腕轉動摩擦球,在來球的高點期擊球的中下部。特點是出手快,突然性強。
發力機制
突擊的發力是以前臂的快速收縮及手腕的抖動形成的瞬間暴發力為主,腰腿的發力只起輔助作用(不似弧圈球那樣對腿腰的發力要求很高!)。發力講求“乾脆”二字,絕不能拖泥帶水,猶豫不決!
特點分析
突擊具有動作小、隱蔽性強的特點,能縮短對方的反應時間,使對方往往猝不及防而失分;而且突擊時易保持身體的平衡和重心的穩定,有利於下一板的銜接,便於連續進攻!
板型角度、用力方向及擊球時機
拍型角度通常在90-160度之間為宜,用力方向應以向前上方,這裡不能給出一個“標準答案”,實踐中應結合來球的旋轉強弱、弧線的高低來調節。如對於下旋強、弧線低的來球應加大板型的後仰角度,發力時應以向上為主,稍帶向前!堅決摒棄那種以一種拍型對付不同下旋來球的做法!合理的調節主要來自於實戰中經驗的不斷總結和判斷力的提高!擊球時宜打來球的上升後期及高點期(最好不要打來球的下降期,否則失誤會明顯提高)!
適用範圍
突擊是起台內及半出台下旋球的重要方法,在雙方對搓中使用得最多!(注意此時的對搓應是控制性的,以不讓對方搶先上手為目的的對搓,否則也就沒有什麼突擊的意義了!)雖說專業比賽中搓的使用越來越少,但對於我們業餘愛好者來說,搓仍是用得較多的中性接球方法———既能防守,也能進攻!搓中結合轉與不轉往往能夠直接得分。比賽中我通常採用如下方法伺機找尋突擊的機會:①用近似下旋的手法發不轉球!此時對方回搓過來的球一般半高,這種情況下大家誰都不會輕易放過的;即使回過來的球較低,如與網差不多同高抑或比網還稍低時,只要不是特彆強烈的旋轉,仍可果斷起板攻擊,努力找好擊球時機,儘量打上升後期及高點期,筆者通常這樣做,成功率較高!②對搓中用“托”的手法主動製造不轉球給對方,如對方想拚命搓加轉時容易出界或者出現如上的情況,此時突然起板,命中率會很高的。③對發至本方反手位的下旋球,在準確判斷弧長、旋轉的前提下,也可突然反手起板打斜線!(對發來的強烈下旋不宜採用突擊,以下會述及!)④反手位的側身突擊,最好打對方的反手大斜線,因為業餘選手通常此時步法不能很好到位,多是被迫採用擋的回球方式,由於角度過大很難打我正手直線,往往回到我的反手位,此時已側身的我不必太擔心正手位的空檔,仍可連續攻擊第二板!打直線偶爾用之,也能增加對方判斷的難度,但要注意此時應縮短打出距離及適當降低弧高,否則此類球極易出界!
不宜採用突擊的情況
就象任何一種進攻方法不是萬能的,總有它的適用範圍一樣,突擊對於下列情形不宜採用或者說應慎用!如對方發過來的、用力加轉搓回來的、及用力削回來的強烈下旋球(俗稱“重”下旋!)就不宜使用突擊的方法!理由很簡單,此類球是對方發力完全,摩擦充分形成的重下旋,突擊時的瞬間爆發力難以抵消掉重下旋,此時往往導致球落網。當然採用弧圈球等等的方法回擊不在本篇談論之列!
有些朋友打球過程中不管來球的旋轉強弱、性質、長短、弧線的高低等,一味運用拉沖的方式進攻,甚至於對近網的半高球仍是如此!既消耗掉體力,又給對手足夠長的反應時間!應努力避免進攻方式的單一!
現代桌球運動講求打、沖、吊等的有機結合,講求進攻手段的多樣性、講求進攻的層次感、講求進攻時的“立體優勢”!弧快或快弧不就是證明如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