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在南極洲一望無際的冰原上,生活著一支帝企鵝的龐大族群,這裡的每隻企鵝都要依靠美妙的歌聲來尋找自己的伴侶,要是不會唱歌的話,恐怕就會難覓知音,不過五音不全的企鵝機率極低,簡直鳳毛麟角。故事的主人公瑪寶(伊利亞·伍德配音)恰恰就是這樣的倒霉蛋,他那難聽的歌聲登峰造極,不過他是個天生的踢踏舞高手。每當瑪寶開心或聽到別人的鏇律,他的腳就會不由自主的踏出舞步,而這種天賦的流露卻被同類視為怪異的行為,每次他興高采烈的手舞足蹈,總是遭到族中長老們的橫眉冷對,更有甚者認為這是族群漁獵減產的罪魁禍首。
雖然瑪寶的老媽諾瑪·瓊(妮可·基德曼配音)認為兒子的習慣還算可愛,但他的老爸孟菲斯(休·傑克曼配音)卻認為兒子不配作企鵝,諾瑪和孟菲斯心裡都清楚,如果不能唱出心靈之歌,可憐的瑪寶會永遠找不到真愛。
格洛莉婭(布萊特妮·墨菲配音)是瑪寶心儀已久的對象,而她恰巧是最會唱歌的年輕企鵝。格洛莉婭的追求者為數眾多,唱不出歌的瑪寶在她面前只能自慚形穢。不過,從剛破殼而出的那一刻起,瑪寶和格洛莉婭就青梅竹馬、互相關愛,格洛莉婭經常要耐著性子接受瑪寶特有的離奇舞步。
瑪寶實在太另類了,在長老諾亞(雨果·維文配音)的眼中尤其如此,他是帝企鵝部落中的鐵血領袖,最終還是決議把瑪寶逐出族門。從未離鄉背井的馬波遇上了一群和帝企鵝截然不同的小個子企鵝──阿德利企鵝,他們的頭兒是拉蒙(羅賓·威廉斯配音),在拉蒙領導下,他們自稱為“2266歌舞團”,成為喜歡瘋狂冒險的樂天派,他們一看到瑪寶的酷炫舞步就為之瘋狂,馬上邀請他加入派對一起狂歡。
但是在歡樂的背後,瑪寶心中總有個疑惑,漁獵減產難道真是他的過錯?他擅長踢踏舞的雙腳是否真的是不祥之兆?偶爾出現在海平面上的大型鐵殼船到底是什麼?有些鳥說那是“外星人”的交通工具,他們粗野蠻橫,對待動物冷酷殘暴。瑪寶決定一探究竟,他要知道是什麼樣的生物帶走了大量的魚群,危害到帝企鵝部落的溫飽生存。
於是勇敢的瑪寶拚命的追趕鐵殼船,一路吶喊要求人類將食物還給企鵝,他奮力游到了溫暖的海域,到了人類的地盤,無意中卻淪為動物園的“俘虜”。隔著玻璃又語言不通,瑪寶和人類無法溝通,但是瑪寶會踢踏舞,由此激發了遊客們的好奇。勇敢的瑪寶能否感動人類?他的微薄之力能否改變世界?堅韌而自信的瑪寶將向世人證明出色企鵝的品質……
演員介紹
伊利亞·喬丹·伍德(Elijah Jordan Wood),1981年1月28號出生於愛荷華。他有個哥哥和一個小妹妹。伊利亞還養了兩條狗:Rascal 和Levonne。很小時候伊利亞就表現出表演的才能,於是他的母親決定帶他去參加洛杉磯一年一度的國際模特聯合大會。在那裡他很快地找到了一份工作。接著他開始出現在商業廣告及電視節目中,但他第一次在大螢幕露面是在電影 《阿瓦隆》 (Avalon1990)里。從此他開始了演藝生涯,出現在一系列的電影: 《天堂》 (Paradise,1991), 《海闊天空》 (Radio Flyer,1992),還有梅爾·吉勃遜(Mel Gibson)主演的 《永遠年輕》 (Forever Young,1992)。在與麥考利·庫爾金( Macaulay Culkin)合作 《危險小天使》 (The Good Son,1993)後,他參加了電影 《諾斯》 (North,1994)拍攝,雖然《諾斯》票房慘敗,但伊利亞的表演得到了觀眾的認可。許多評論家開始猜測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天真的表演方式對觀眾的號召力是否下降,就像其他童星那樣,但伊利亞證明他的這種表演方式仍然受到觀眾的喜愛。之後在 《天地大衝撞》 (Deep Impact,1998) 和 《老師不是人》 (The Faculty,1998)里的表演廣受好評就是證明。1999年,伊利亞參演了三部並未廣泛發行的電影“The Bumblebee Flies Anyway”(1999)(只在衛星台放映), 《黑道當家》 (Black and White,1999)(發行錄像帶),以及 《2000戀愛法則》 (Chain of Fools,2000)。之後他參加了被稱為史詩大片的 《魔戒》的拍攝,扮演其中男主角佛羅多巴金斯,和伊安·麥克萊恩、麗芙·泰勒等大明星同台較量。魔戒三部曲的陸續問世,使他成為了全球備受矚目的焦點影星。幕後製作
【關於導演】
本片編劇、製片人兼導演喬治·米勒曾獲三次奧斯卡提名,其中1995年的熱門家庭片《豬寶貝》為他贏得最佳影片和最佳改編劇本提名,這部影片總共獲得奧斯卡7項提名,最終摘得最佳視覺效果獎。此外,《豬寶貝》還曾被英國電影電視藝術學院獎提名,並成為金球獎最佳影片(喜劇/音樂類)。在此之前,米勒還曾憑1992年的《再生之旅》獲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提名。
作為土生土長的澳大利亞人,米勒在從影之前畢業於新南威爾斯大學的醫學專業。在作實習醫生時,他在墨爾本大學的片場裡結識了影人拜倫·甘迺迪(Byron Kennedy),兩人隨後合作了喜劇短片《Violence in the Cinema,Part 1》,結果這部短片拿到了兩項澳大利亞電影學院獎。1972年,兩人成立了甘迺迪米勒製片公司。
從此之後,米勒日漸成熟,他執導的第一部影片是1979年的《衝鋒追魂手》,他一邊作急診室醫生,一邊積攢影片的拍攝經費。迄今為止,米勒製片公司出品的影片已經贏得25個澳大利亞電影學院獎,種類繁多的國際獎項也是為數眾多。1982年,米勒身兼導演、編劇和執行製片拍攝了6小時的電視連續劇《The Dismissal》,該劇打破了澳大利亞的所有收視紀錄。1988年和1999年,米勒先後兩次成為坎城電影節評審。米勒已經成為澳大利亞電影界的一桿大旗,是悉尼電影節、澳大利亞電影學院和布里斯班國際電影節的贊助人。1996年,為了表彰他對澳大利亞電影做出的貢獻,澳大利亞政府向他頒發了澳洲勳章。
【企鵝總動員】
讓帝企鵝化身技藝非凡的踢踏舞大師,是喬治·米勒觀看了大量南極野生動物紀錄片的結果。米勒說:“影片中的故事是最重要的,一切都要為之服務。而製作電影的誘人之處在於你可以進入自己喜歡的世界,但你在不停尋找最有意義的故事。對我來說, 《衝鋒追魂手》 、 《豬寶貝》和《歡快的大腳》沒有太多區別。我總是被南極壯麗的自然景觀所深深吸引,10年前,我看到了BBC和國家地理頻道聯合拍攝的《冰雪童話》(Life in The Freezer),那是一部關於企鵝的紀錄片,企鵝和人類很相似,他們相擁禦寒,分享體溫,用歌聲尋找伴侶。”
片中企鵝們的“心靈之歌”確實是帝企鵝種群所獨有的低聲吟唱,而且每隻帝企鵝都具有自己獨特的歌聲,用於鑑別各自的身份。於是在這種歌聲的啟發下,米勒決定讓歌舞成為影片的重要元素和看點。
既然是以歌舞動畫作為招牌,音樂自是其中的重要部分,所以片中能聽到的動聽歌曲包羅萬象,包括皇后合唱團的《Somebody To Love》、王子的《Kiss》、弗蘭克·辛納特拉的《My Way》等多首膾炙人口的經典歌曲,而且每首金曲都由主要配音演員重新詮釋演唱,在熟悉的經典節奏中融入了搖滾、嘻哈與當代的打擊樂。而瑪寶所表演的踢踏舞則出自曾獲美國戲劇最高榮譽托尼獎的踢踏舞神塞翁·格洛文(Savion Glover)和澳洲知名編舞大師凱利·阿比(Kelley Abbey)的攜手指導。最後,通過動作捕捉技術,由真人完成的歡快舞姿被轉化成動畫圖像。
為了讓企鵝的形象更為豐滿,製作方還特別請來了“澳洲國寶”妮可·基德曼、“金剛狼”休·傑克曼、“護戒使者”伊利亞·伍德、“銀幕笑彈”羅賓·威廉斯、“青春玉女”布萊特妮·墨菲和“史密斯探員”雨果·維文,其中威廉斯更是一人客串三角,充分發揮了他的語言天分。每位明星除了獻聲之外,大部分人還要亮一亮歌喉,其中唯一能倖免的是伊利亞·伍德。更值得一提的是,已故澳洲“鱷魚先生”史蒂夫·歐文(Steve Irwin)曾在片中為海象凱夫配音,至此留下了大銀幕中的絕響。
為了讓影片畫面逼真動人,米勒使用了一種名為“photo-reality”的技術。在紐西蘭人的幫助下,製片方組建了兩支探險隊赴南極取景,紀錄下南極的所有風貌,然後傳輸進電腦,讓真切的景觀充分融入動畫畫面。在影片長達4年的拍攝過程中,有一多半的時間是用於數字處理。
花絮
·舞蹈演員們在錄製舞蹈場景時,不僅要穿上布滿動作捕捉感測器的服裝,還要戴上模仿企鵝頭部的頭飾,以讓動畫角色的頭部運動與舞蹈動作相一致。
·最初,王子不願讓影片選取他的歌曲《Kiss》 ,但看過影片的片斷之後,王子不但改變初衷,還為影片創作了片尾曲。
·在2006年11月17日影片展開公映的同時,IMAX版的《歡快的大腳》也在全球IMAX影院同步上映。IMAX DMR技術賦予了影片前所未有的壯觀影像和音效,目前為止,《歡快的大腳》是華納公司出品的第14部IMAX電影。
精彩對白
·Ramón: [in response to mumble's horrible singing] Yeah, I heard an animal once do that, but then they rolled him over and he was dead.
雷蒙:[聽到瑪寶的恐怖歌喉]對了,我以前也聽到過有一隻動物這么唱歌來著,結果其他動物把他推著滾來滾去的,他就這么死了。
·Lovelace: Turn to the penguin next to you... and give him a great big hug!
拉雷絲:轉向你旁邊的企鵝……然後給他一個巨大的擁抱!
Raul: [Ramón is hugging Raul] What'chu hugging me for?
拉魯:[雷蒙正在擁抱拉魯]你幹嗎抱我?
Ramón: He told me to!
雷蒙:他叫我這么乾的。
Raul: Get away!
拉魯:你滾開!
Ramón: No, you like it!
雷蒙:不,你喜歡這個擁抱!
相關評論
《快樂的大腳》: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企鵝這幾年成了動畫紅人。影視開發小組們,仿佛頭一次發現世界上還有一種如此可愛又可敬的動物,幾乎是一窩蜂地開始趕製有關企鵝的卡通片。這一切的開端,都和一部紀錄片與一部卡通片有關。《帝企鵝日記》的真實讓人領教了企鵝的偉大,而《馬達加斯加》中的“神經四鵝組”則讓人見識了企業的可愛與搞笑。除了今年的《快樂大腳》(Happy Feet)外,明年暑假還有一部《衝浪企鵝》(Surf’s Up)。考慮到三維卡通片動輒數年的製作周期,還不知有多少關於企鵝的方案在籌劃中呢。
當《快樂大腳》的預告片初現網路的時候,很是讓人期待。企鵝歌詠比賽?這點倒是看《帝企鵝日記》時沒想到的點子——或者也是俺忘記了。總之呢,企鵝之間用唱歌來求偶,還是蠻新鮮的。而且,對於多才多藝的好萊塢演員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展示機會,說不定又會讓大家發現幾個《紅磨坊》那樣的麥格雷格和基德曼呢?
實際的效果是比較令人失望的。
基德曼(Nicole Kidman)同學就唱了一首歌,沒什麼印象。金剛狼傑克曼的嗓音倒比較讓人驚艷,非常宏亮寬廣,適合舞台表現。對應這樣的男聲,應當找個歌劇級別的大肺活量女聲來配合才是,例如沙拉布萊特曼啥的。妮歌兒畢竟不是專業人士,沒有氣聲,純粹靠喉音的話,和麥格雷格對唱一些綿軟的流行曲調還算天衣無縫,到輪到表現歌藝技巧多么高超的時候,就有些接不上氣了。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第二代企鵝身上,偶們的男主角“大腳”先生根本就不會唱歌,先不用提;他那青梅竹馬的“小甜甜”由墨菲(Brittany Murphy)奉獻嗓音,和妮歌兒的問題一樣,這位墨菲同學聲音雖然甜美,且略帶沙沙的磁性,但局限於音高與音量,獨唱時還好,音響師們也能調整她的聲線與環境音效的對比,來突出小甜甜歌聲之亮麗;但是,當眾多登徒子一起和聲的時候,音響師們也達到了極限,小甜甜的聲音就無法穿越了。由此可見,“能量”對歌唱來說就像武俠中的“內功”,光有先天好嗓子,還不一定能讓聽眾如痴如醉。
此外,影片中歌唱場景其實很少,預告片給人以歌舞片的假象,其實不然。特別是“求偶”季節里,俺本來是很期待出現眾多風格不同的歌曲來爽一把的,結果只有聊料幾首中的寥寥幾句,轉換又太快,當真是走馬觀花的感覺。
話又說回來,本片是關於一隻不會唱歌的企鵝的故事,演唱本分被減弱也是符合情理的。再說了,踢踏舞也不僅僅是種舞蹈,它所發出的節奏明快的聲音,也是一大特色,因為部分具有歌唱的性質;只不過,這裡的歌唱不是用正常發聲器官,而是用腳而已。影片請動了踢踏舞明星格洛弗(Savion Glover)來給主角“曼波”(Mumble)作動作模擬,當真是“一舞腳步動四方”,無論節奏快慢,都能讓觀眾也忍不住扭動起來。企鵝在陸地上給人的感覺總是比較笨拙的,看它們那搖搖擺擺走路的樣子,很難相信能踢出如此複雜高超的動作來。這也正是電影的高招之一:用一個看似反常的設計,顛覆了人們的想當然,頗有新奇感。不足之處,是企鵝腳掌畢竟不如人類那么靈活,很多小幅度的振動,即使“動作捕捉器”能抓到格洛弗的高超技巧,當還原到曼波身上時,它那“快樂的大腳”還無法傳遞出足夠精妙的點、拍、拖、滑、蹬、插、扭……
角色設計方面,偶們的主人公曼波同學,是個非常“單純”的傢伙。這種單純,大部分時候使他顯得特別可愛,也在某些時候給於他無與倫比的勇氣。我們甚至能從他被同族驅逐,然後又返回來拯救同類行為中,嗅出隱隱几絲企鵝版耶穌的味道。有趣的是,耶穌是上帝與人類之間的使者,片中的曼波最後也充當了將上帝(人類)引向族類的角色;片中他從百丈絕壁終身一躍,那姿態之義無反顧,雖然在受難程度上不比耶穌同志,但在勇氣上也不惶多讓了。
動畫角色單純不是壞事,但在敘事邏輯上,有時候單純過頭就不還好了。任何卡通片都難免要講現實描繪得簡單輕鬆一些,但像《快樂的大腳》這樣將極地環境問題因為一隻企鵝就迎刃而解了,未免太敷衍了一些。即使這隻企鵝真的會跳踢踏舞,so what?人類就能從他的舞蹈中領悟到他不是要吃更多的魚、而是為同類沒有足夠食糧而焦急么?單純憑他的踢踏舞步,即使是格洛弗親現銀幕,恐怕也無法傳遞這么微妙而深遠的含義。舞蹈是無聲的語言,這大抵是不錯的,影片想要傳遞就是這種有動作的溝通方式;但是,任何語言都是有語境的,人們最多能猜測“語言”所附帶的情緒,但要猜透情緒背後的“動機”,那該多么困難呀。
也許對於小朋友來說,實際問題是否如此容易解決是不用在乎的,只要動畫角色可愛好玩就行了。在這一點上,《快樂的大腳》的確是絲毫不含糊,至少是對於主角而言。為了突出曼波同學的純真可愛,影片甚至讓它在成年之後還保留幼年時的細軟絨毛,顯示出與其他世俗企鵝們的區別來。不過,在俺個人看來,還是幼年時的小企鵝們更可愛些,因為那些可愛的表情與動作,與他們的年紀更融洽。當成年後的曼波由單純變成執著的時候,我們可能比較敬佩他,但很難說那是可愛;甚至由於成年後的他過於“一根筋”,而變得單調乏味起來。
=卡通片中的配角有時候甚至比主角更重要,特別是在在主角是個老實孩子的情況下,要出彩就多半要靠配角了。而塑造好一個個生動有趣的配角,也是好萊塢各動畫工作室的絕招之一。這次在《快樂的大腳》中,作為最佳拍檔的配角不是一個,而是四、五個企鵝。雖然編導從未說明為什麼這幾個操著墨西哥“阿明哥”口音的企鵝怎么跑到極地來了(或者為啥要給這矮小的企鵝種族配以墨西哥口音),但做觀眾的還是可以想當然的接受這種安排的。問題是,這幾位“阿明哥”的性格並不鮮明,除了吵鬧之外就別無建樹了。即使吵鬧,也是簡單地嘰嘰喳喳說廢話,特別有趣的場景很少。建議編導應當看看《笑傲江湖》 ,學學人家金老爺子是如何塑造“桃谷六仙”的。美國媒體讚揚羅賓威廉士這次不再耍寶,而是在塑造角色性格,可俺個人看不出他那個角色有何了不得的性格,還不如《機器人歷險記》中的“千斤頂”有趣呢。
實際上,美式卡通片的趣味,往往來自於細節設定。沒有這些細節,整部電影就缺乏回味的魅力,簡單來說,就是不耐看。有了細節,即使整部電影沒有超出人的想像,也算是一趟愉快的觀賞歷程。《快樂的大腳》俺一共在電影院看了兩次,其中第二次是特地為了感受IMAX 3D影院的效果而看的。在看第二遍時,儘管畫面的奇觀讓人讚嘆不已,但故事本身的貧瘠也就逐漸顯現出來了。無論是情感關係,還是劇情轉折,感覺都太簡陋了些。例如曼波與父親之間的關係,就缺乏細節的渲染而顯得比較生硬。至於其他好玩的細節,像《汽車總動員》里的那些“彩蛋”場景,就更不用指望能在本片中找到了。也許華納虧在沒有很長而且優秀的歷史可以回顧與挖掘,所以只能指望靠故事的拼接與影像的大氣來吸引人。
不過,《快樂的大腳》在影像方面著實吸引人,不,應當說是震撼人。即使不看IMAX 3D效果,在普通銀幕上看起來,本片也具有非凡的波瀾壯闊的氣勢。這部分得益於導演的運鏡手法。他在本片中大量採用了類似航拍的虛擬鏡頭運動方式,例如從遠景以環繞搖推的形式無縫到銜接到角色的近景,或者用相反的運動軌跡。配合以極地冰原的獨特地貌,和無邊大海的廣袤,讓觀眾的視野都陡然開朗的感覺,連心胸都似乎開闊了許多。個人最欣賞的,是片中曼波和四小強在遠征的路上遭遇暴風雪的場景,鏡頭由氣勢磅礴的雲海俯瞰而下,直到幾個傢伙奮力前行的近景為止,在這樣的運鏡方式下,觀眾也仿佛被拽入到了場景之中,因此能對曼波他們的艱辛與毅力更加感同身受。
在純粹的三維動畫技術上面,雖然本片物理背景的複雜性和一些細節的瑣碎程度,還不像《汽車總動員》那樣精細,但在主要角色的塑造和場景氣氛的營造上,顯現出了自己的實力。前面提到過的小企鵝們身上細嫩的絨毛,做得特別可愛,尤其是在3D影院裡,簡直讓人禁不住想跳出去埋進那毛茸茸的溫暖里。影片中三場動作場景,也拍出了驚心動魄的氣勢;得益於虛擬世界裡能自由移動的鏡頭,觀眾如同坐上了急速過山車,在那些場景里幾乎被極富迫力的畫面逼得喘不過氣來。單純從欣賞畫面奇觀來說,本片可以說是今年最值得去IMAX 3D影院欣賞的電影,比起《超人回歸》來說刺激多了。
《快樂的大腳》完全不同於Pixar或者Dreamworks的作品,她缺乏前者那樣的細節,也沒有後者那樣怪趣。這也頗能解釋為啥在新近提名的第34屆國際動畫大獎名單中, 《汽車總動員》與《鼠國流浪記》 (Flushed Away)以七項提名並列大熱,而《快樂大腳》僅入圍“最佳影片”等少數幾項。和其他卡通片比起來,《快樂的大腳》在視覺形式和敘事模式上更像一部“電影”;只不過,這個“電影”還很簡單直接,還不夠豐富細膩,因此在趣味性上反倒不如那些比較孩子氣的電影。然而,本片在卡通片視覺語言上的探索,足以成為最吸引人的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