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最神秘的史前古物
1、南非金屬凹槽球
據說其中一些金屬球上有環行的凹槽,但天然形成的結核上沒有凹槽,因此有人認為它們代表了一個史前文明。當然我們還可以假設,有人事先在一些鐵結核上雕刻好凹槽再埋入地下,但是經過億萬年的變質作用,那些凹槽都會被抹平。實際上,在強大變質所用下,沒什麼東西能保持原樣。所以當現代的你看到了這些凹槽,便可以說:它們確實是人造的,但時間在鐵結核被挖出來以後。誰,為了什麼,做了這些球,現在還不能得知。2、朱洛巴石盤

1962年,一位中國學者徐鴻儒教授根據當地的古老傳說,經過長時間的研究,最終破譯了石盤上的表意符號,譯文是:特羅巴人來自雲端,他們乘坐的是古老的飛船,後來飛船在著陸時損壞,這些特羅巴人只好藏身山洞。在巴顏喀拉山地區一直流傳著有關特羅巴人的各種傳說。實際上在西藏地區確實曾經生活過兩個十分特殊的部落,一個叫朱洛巴,一個叫康巴,這兩個部落的人種與世界其他地區的人種都不一樣,他們就生活在巴顏喀拉山一帶,平均身高1.2米,瘦小柔弱,骨骼纖細,眼眶奇大,腦顱容量比一般人平均大100毫升,而且血型獨一無二。這兩個部落1935年被首次發現,1950年曾有一支考察隊前往考察,但結果不得而知。有報導說,最近考古學家在這一帶地區曾出上過身材矮小的人種化石,與傳說中的特羅巴人和發現的朱洛巴、康巴人十分相似。這些特羅巴人是地球人嗎?人類在1萬多年以前能造出宇宙飛船嗎?3、秘魯伊卡石刻
(已被證明為騙局,由造假者親口承認) 

這些珍藏的石頭根據推測可能有上千年的歷史。專家將刻石進行了化驗,結果表明,這些石頭是產於當地河流之中的一種安第斯山石,表面覆有一層氧化物。經德國科學家的鑑定,石頭上的刻痕歷史極為久遠,而發現刻石的山洞附近,遍布著幾百萬年前的生物化石。
最不可思議的是,那些刻石頭的遠古人類被科學家稱為「格里托里西克人」,從刻石的圖案上看,他們具有極為先進的文明。在這些石頭圖畫裡,人們可以清楚看到人與恐龍生活在一起的情況,以圖上的比例來看,所畫的人類與恐龍身材比例並不懸殊,約略是現代人類與家畜的身材比例,恐龍像是一種家畜,或是當時人們馴養的動物,幾乎比較著名的恐龍類型都


據悉,“安蒂基西拉機器”的製造日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年到150年左右,它擁有超過30個齒輪和轉盤,可以通過一個手搖曲柄進行轉動,“安蒂基西拉機器”堪稱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計算機”,通過轉動一些刻度盤到未來的某個日期,它能夠預測太陽和月亮當天在十二宮圖中的具體位置,以及月亮圓缺狀態,是否會出現日月蝕等,該機器甚至還能預測古希臘時期已知的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的運動狀態,當時,人類仍然認為地球才是太陽系的中心。儘管被發現的安蒂基西拉機器已經只剩下了82個黃銅碎片,但科學家利用高清晰的X 線斷層掃瞄技術複製了它

地夫大學的天體物理學教授愛德蒙茲表示,它可以被稱作是已知的第一台計算器。我們近來的研究使用了非常現代化的技術,我們相信已經揭示了它的真實用途。安蒂基西拉機器能夠進行加、減、乘、除運算,能夠制定日曆,顯示太陽和月亮的位置。愛德蒙茲和他的同事發現,安蒂基西拉機器有一個刻度盤,能夠預測何時可能會發生日食或月食。
安蒂基西拉機器安蒂基西拉機器還考慮了月亮的橢圓形軌道。它的特別之處在於,古希臘人已經能夠製造如此精巧的技術裝置,而且是用金屬製造的。模型顯示,安蒂基西拉機器在一個木製容器中安裝有37個齒輪,外部刻有與天體運動相關的文字。德國Ludwig-Maximilians大學的佛朗哥斯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說,這一模型為未來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資料。他表示,新破譯的與天體運動相關的文字似乎表明,安蒂基西拉機器能夠預測行星的運動。愛德蒙茲將安蒂基西拉機器稱作是獨一無二的,在天文學歷史是沒有其它技術可以與它媲美。直到中世紀教堂用的大鐘出現前,我們沒有發現類似的複雜的機械裝置。5、巴格達電池

經過兩個多月的艱苦工作,考古學家們找到了許多文物。尤其是打開石棺以後,發現了大量從公元前248年到公元前226年波斯王朝時代的器物。在這些古物中,發現了一些奇特的陶製器皿、鏽蝕的銅管和鐵棒。當時擔任伊拉克博物館館長的德國考古學家威廉·卡維尼格這樣描述:「陶製器皿類似花瓶,高15厘米,白色中夾雜一點淡黃色,邊沿已經破碎。上端為口狀,瓶里裝滿了瀝青。瀝青之中有一個銅管,直徑2.6厘米,高9厘米,銅管頂端有一層瀝青絕緣體。在銅管中又有一層瀝青,並有一根銹跡斑斑的鐵棒。鐵棒高出瀝青絕緣體一厘米,由一層灰色偏黃的物質覆蓋著,看上去好像是一層鉛。鐵庫的下端長出銅管的底座3厘米,使鐵棒與銅管隔開。看上去好像是一組化學儀器。經過鑑定,卡維尼格宣布了一個驚人的訊息:「在巴格達出土的陶製器皿,是一個古代化學電池。只要加上酸溶液或鹼溶液,就可以發出電來。
卡維尼洛的論斷震驚了考古學界。如果承認這是一個古代電池,那就意味著,早在公元前3世紀居住在這一地區的波斯人就已經開始使用電池了。這比公元1800年由世界著名物理學家伏特發明的第一個電池早了2000多年。於是,許多考古學家紛紛從世界各地趕來,希望對這個古代電地進行仔細研究。但就在這時,卡維尼格和古代電池都不見了。人們四處尋覓,毫無結果。
原來卡維尼治帶著巴格達電池悄悄地返回到了德國。他用帶來的陶製器皿、鐵棒、瀝青絕緣體和銅管組合成了10個電池。幾個月後,卡維尼格在柏林公布了更為驚人的訊息。他說:「古代人很可能是把這些電池串聯起來,用以加強電力,製造這種電池的目的在於用電解法給塑像和飾物鍍金。」有人指責卡維尼格是騙子、神經病。考古學界爭論更是激烈。時至今日,此事仍是個懸案。


在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幾乎弄斷了一把新的金剛石鋸條後,麥克塞爾並沒有看到大多數晶石都有的特徵,切口處的情形似乎更像是某種機械裝置的殘骸:最外層是黏土、卵石和化石的混合物,接下來是質地非常接近於被腐蝕的銅的六面體,包著一層類似瓷質的白色物質,最中心部分是一個2毫米的亮銅色磁性金屬軸。這個結構讓人覺得它是一種非常複雜的人造物品,可這是不可能的,因為科索的晶石可以追溯到距今50萬年前。
現在,石頭中包含的這種神秘物質已經廣為人知:它是一種內燃機上用的老式火花塞。它也被美國人正式定名為“科索的人造物品”(Coso Artifact)。不過仍有許多人認為,科索晶石是一種“歐帕茲”(OOPARTS,Out of Place Artifacts的縮寫),意即在不該出現的地方出土的加工物。這個詞是美國博物學家伊萬·桑德森(Ivan Sanderson)創造的,主要針對近些年來從古老地層中掘出的、已如動植物化石般的人造物品。
桑德森盲目地認為這些物體非同尋常,並指責科學家們對事實的隱瞞,即地球上生命的出現要遠遠早於人們的想像,更異於書中的描繪。因此,也不排除有外星人的造訪。這種石頭可謂第一個“正式的”歐帕茲。不過,隨著研究的開展,它的神秘面紗日漸褪色。一位地質學家在分析了它的化石狀外殼之後,斷定它已經有50萬年的歷史。這位科學家的身份始終不為人知,而且他的評論也從未見諸於正式的出版物中。但可以肯定,這塊石頭不是真正的晶石。石頭裡另藏兩件堅硬的物品,像是一隻釘子和一個墊圈,這些無疑是比較現代的東西。石頭的發現者們將其送到了專業協會,拍攝了很多照片並作了X光測定。測定的結果證實它的確是機械裝置的一部分,但奇怪的是X光片顯示出中心金屬軸的一端已被腐蝕,另一端卻有類似彈簧或者螺鏇紋似的結構。歐帕茲假設的支持者認為它不可能是一個火花塞:因為現代的火花塞根本不會有像彈簧或螺鏇終端的結構。
西北太平洋懷疑論派(Pacific Northwest Skeptics)的皮埃爾·斯特龍伯格(Pierre Stromberg)和保羅·海因里希(Paul Heinrich)的努力終於使這件事有了柳暗花明的轉機:他們把這些照片和X光片寄給了美國火花塞收藏者協會(Spark Plug Collectors of America)。協會的主席查德·溫德姆(Chad Windham)為此進行了長時間的研究,在經過認真的分析和比對之後,於1999年11月得出結論:毫無疑問這是一個火花塞。他還找出了它的模型:1920年的一件樣品。他的解釋同時澄清了類似彈簧或螺鏇終端的那一部分的功用:這些螺鏇起一種“平衡套”的作用,被用來均衡陶瓷和金屬軸之間的熱膨脹係數之差。溫德姆的解釋還與另外一個細節相吻合,那就是據檔案記載,發現神秘晶石的地區在20世紀初是採礦區,可能就是當時使用了配備有老式內燃機的機械,火花塞落入較深的地方,與礦石共同融合而形成了這塊令人費解的石頭。


出現在廟宇中的浮雕,也應該是古埃及人用以記載某一件事或表達某一種意思,但三千年前的人可以預言到今日的文明產物嗎?在三千年前,即使是外星文明曾經降臨過古埃及,當時的人亦未必有直升機和潛艇這些概念。並且,如果壁畫內的“UFO”是外星人的,又為何要與現代文明的飛機畫於同處? 1898年,有人在埃及一座4千多年前的古墓里發現了一個與現代飛機極為相似的模型。這個模型是用當時古埃及盛產的小無花果樹木製成的,有31.5克重。因當時人們還沒有飛機這個概念,便把它念為"木鳥模型"。這個模型現在放在開羅古物博物館,編號為"物種登記"第6347號,放在第22室。
直到1969年,考古學家卡里爾·米沙博士獲得特許進入這個博物館的古代遺物倉庫,發現了許多飛鳥一樣的模型。這些飛鳥模型有個共同特點,即都有鳥足,形狀半人半鳥的,而這個模型除了頭有些像鳥外,其他部分都跟現在的單翼飛機差不多;有一對平展展的翅膀,一個平臥的機體,尾部還有垂直的尾翼,下面還有脫落的水平尾翼的痕跡。為了弄清這架飛機模型的本來面目,米沙博士便建議埃及文化部組成特別委員會進行專門調查研究。1971年12月,由考古學家、航空史學家、空氣動力學家和飛行員組成的委員會開始了對這架飛機模型的確良研究。經鑑定,許多專家認為,它具有現代飛機的基本特點和性能:機身長5.6英寸,兩翼是直的,跨度7.2英寸,嘴尖長1.3英寸,機尾像魚翅一樣垂直,尾翼上有像現代飛機尾部平衡器的裝置。
尾翼除外形符合空氣動力要求外,不有反上反角的特點,使機身有巨大的上升力。機內各部件的比例也很精確。只要稍加推動,還能飛行相當一段距離。所以,一些專家們斷定,這決不是古埃及工匠給國王製造的玩具,而是經過反覆計算和實驗的最後成品。後來在埃及其他一些地方,又陸續找到了14架這類飛機模型。
更令人奇怪的是,在南美洲的一些地方,也發現了一些與古埃及飛機模型極為相似的飛機模型。在南美的一個國家的地下約780英尺深的地方,挖出了一個用黃金鑄造的古代飛機模型,跟現代的B52型轟炸機十分相像。據科學家們分析,這架飛機的模型不但設計精巧,而且具有飛行性能。美國紐約研究所的專家們在為這架古代飛機模型作過風洞試驗後,繪製了一張技術圖紙,這些圖紙把古代飛機模型的概貌描繪了出來。1954年,哥倫比亞共和國在USA博物館展出過古代金質飛機的模型。後來在南美其他國家也陸續發現過這類飛機模型。


對大石球做過周密調查的考古學家們都確認,這些石球的直徑誤差小於1/100,準確度接近於球體的真圓度。從大石球精確的曲率可以知道,製作這些石球的人員必須具備相當豐富的幾何學知識和高超的雕鑿加工技術,還要有堅硬無比的加工工具及精密的測量裝置。否則,便無法想像他們能夠完成這些傑作。誠然,遠古時期,生活在這裡的印第安人不乏雕鑿石頭的能工巧匠。然而,打磨如此碩大的石球必須付出艱巨的勞動,從採石、切割到打磨,每一道工序都要求不斷地轉動石塊,要知道這些石球重達幾十噸,這無論如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僅憑一些簡陋的原始工具能完成嗎?
據考查,這些謎一樣的石球,差不多都是用堅固美觀的花崗岩製成。令科學家和考古工作者迷惑不解的是,這些石球所在地的附近並沒有花崗岩石料,在其他地方也找不到任何原始製作者留下的痕跡。9、不可能的足跡化石

1938年USA肯塔基州柏里學院地質系主任柏洛茲博士宣布,他在石炭紀砂岩中發現10個與人類完全相同的腳印。顯微照片和紅外線照片證明,這些腳印是人足壓力自然造成,而非人工雕刻。據估計,有人足痕跡的這些岩石約有二點五億年歷史。更早一些時候,有人在聖路易市密西西比河西岸一塊岩石上,曾發現過一對人類腳印。據地質學家判斷,這塊岩石約有二點七億年歷史。三葉蟲是5.4至2.5億年前的生物,早已絕跡。最為奇特的是業餘化石愛好者麥斯特(William J.Meister,)於1968年6月在猶他州羚羊泉(AntelopeSprings)的寒武紀沉積岩中發現了幾塊三葉蟲化石。就在一隻三葉蟲的化石上面竟然發現一隻成人的穿著便鞋踩上去的的腳印和一個小孩的腳印,長約10.25英吋,寬約0.5英吋,嵌在岩層中。經猶他(Utah)大學著名的化學家MelvinA.Cook鑑定這的確是人的腳印。他敘述說,「當我用地質錘輕輕敲開一塊石片時,石片「像書本一樣打開,我吃驚地發現,一片上面有一個人的腳印,中央處踩著三葉蟲,另一片上也顯出幾乎完整無缺的腳印形狀。更令人奇怪的是,那幾個人穿著便鞋!」之後,1968年7月,地質學名家伯狄克博士親往羚羊泉考察,又發現了一個小孩的腳印。1968年8月,鹽湖城公立學校的一位教育工作者華特,又在含有三葉蟲化石的同一塊岩石中發現了兩個穿鞋子的人類足跡。所有這些發現,經有關學者鑑定,均認為令人無法懷疑,是對傳統地質學的嚴重挑戰。10、不可能出現的金屬製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