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元豐五首

歌元豐五首

《歌元豐五首》是宋代詩人王安石所作的詩詞之一。此五詩通過“露積”、“多收”等實證,描繪了變法後農村帶來了新變化,呈現出“豐年處處人家好”的太平勝景; 並通過“擊壤”、“堯心”,對支持變法的宋神宗歌功頌德。

作品原文

其一:水滿陂塘谷滿篝,漫移蔬果亦多收。神林處處傳簫鼓,共賽元豐第二秋。

其二:露積成山百種收,漁梁亦自富蝦鱒。無羊說夢非真事,豈見元豐第二秋。

其三:湖海元豐歲又登,穭生猶足暗溝塍。家家露積如山壟,黃髮咨嗟見未曾。

其四:放歌扶杖出前林,遙和豐年擊壤音。曾侍土階知帝力,曲中時有譽堯心。

其五:豚柵雞塒罻靄間,暮林搖落獻南山。豐年處處人家好,隨意飄然得往還。

作者簡介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號半山,小字獾郎,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世稱臨川先生。撫州臨川人(現為撫州東鄉縣上池裡洋村),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大詩人、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死後諡號“文”。他出生在一個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損之,曾為臨江軍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幾任州縣官。安石少好讀書,記憶力強,受到較好的教育。慶曆二年(1042年)登楊鎮榜進士第四名,先後任淮南判官、鄞縣知縣、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點江東刑獄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詔安石知江寧府,旋召為翰林學士。熙寧二年(1069年)提為參知政事,從熙寧三年起,兩度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寧九年罷相後,隱居,病死於江寧(今江蘇南京市)鐘山,諡文。被列寧譽為是“中國十一世紀改革家”。宋神宗時宰相。創新法,改革舊政,世稱王荊公。文學上的主要成就在詩方面,詞作不多,但其詞能夠“一洗五代舊習”,境界醒豁。今傳《臨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