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史
欽州歷史沿革與行政區劃
欽州秦屬象郡地,漢屬合浦郡合浦縣地。南朝宋始有建制,直至北宋初,今市區境域和歸屬變動無定。清光緒十四年全境歸欽州直隸州,境域方才穩定。民國元年(1912年),撤銷飲州直隸州,固定為欽縣建制。1949年12月7日至1950年8月,欽縣屬廣東省,1952年3月歸廣西省管轄。1955年5月復屬廣東省。1965年6月改屬廣西壯族自治區。1983年10月8日,撤銷欽州縣,設立欽州市。1994年10月,撤消欽州地區和縣級欽州市,設立地級欽州市,原縣級市轄區分為欽北區和欽南區。現欽州轄2縣2區(靈山縣、浦北縣、欽南區、欽北區),另設有欽州港經濟開發區和欽城管理區。
古欽州的民族及語言狀況
欽州古為百越地,是多民族雜居之地,關於欽州 的人口來源,宋·周去非《嶺外代答》:“欽民有五種,一曰土人,自昔駱越之種類也,居於村落,容貌鄙野,以唇舌雜為音,殊不可曉,謂之萎語。二曰北人,占籍欽州地。三曰俚人,史稱俚僚也。此種自蠻峒出居,專事妖怪,若禽獸然,語言不可曉。四曰射耕人,射地而耕也,子孫盡閩語。五曰疍人,以舟為室,浮海為生,語似福廣,雜以廣東西音。”今天的欽州話仍有“閩語”(客家)和 “福廣”的成分。明清以來,廣東商民不斷遷入,尤其是清末粵西大規模土客械鬥以後,政府指令性的客家人遷入,對欽州語言格局產生重要影響。
粵語在欽州的傳播與發展
清代同治、光緒年間海禁大開之後,粵籍商人、移民從廣州一帶溯西江、潯江、左右江和柳江大量湧入廣西。隨粵商傳入的粵語便仗其商業優勢很快地在西江沿線的廣西東南隅占據主導地位,欽州粵語也自此在欽州生根發芽。欽州粵語作為粵語廣府片在欽州地區的一個地域變體 , 成為了近代欽州地區的一個權威方言, 在整個欽州地區, 欽州粵語對各方言都有著不小的影響。
欽州白話音系
聲母
欽州話拼音 | 國際音標 | 例字 |
b | [p] | 布 部 別 薄 |
p | [pʰ] | 怕 抱 跑 普 |
m | [m] | 每 聞 麻 買 |
f | [f] | 肥 灰 馮 快 |
w | [w] | 黃 雲 溫 為 |
d | [t] | 島 道 地 隊 |
t | [tʰ] | 他 同 拖 推 |
n | [n] | 內 怒 男 年 |
l | [l] | 蘭 樓 聯 李 |
z | [ts] | 靜 組 自 張 |
c | [tsʰ] | 抽 朝 前 昌 |
s | [s] | 深 上 受 色 |
sl | [ɫ] | 洗 四 絲 師 |
nj | [ȵ] | 月 人 二 日 |
g | [k] | 金 勁 舉 記 |
k | [kʰ] | 奇 溪 傾 企 |
h | [h] | 好 開 去 顯 |
ng | [ŋ] | 岸 外 硬 挨 |
j | [j] | 燕 要 言 園 |
gw | [kw] | 關 過 掛 乖 |
kw | [kʰw] | 括 群 困 夸 |
[ʔ] | 安 雅 澳 壓 |
聲母說明
①全濁聲母今讀塞音和塞擦音時,平聲送氣,仄聲不送氣;
②古泥母和古來母不相混 , 古泥母今讀[n], 古來母今讀[l];
③中古日母字大部分讀[ȵ],少數讀[j](例:如、儒、柔、然、弱、絨);
④[kʷ]、[kʷʰ]配[ɔː]組韻母時圓唇容易弱化成[k]、[kʰ]。如“過”[kwɔ]和“個”[kɔ]、“廣”[kwɔŋ]和“講”[kɔŋ]不分;
⑤精知莊章合一,只有一套塞擦音。語流中可能出現舌尖音、舌面音、舌叶音三套齒音,但不構成對立;
⑥大部分心母字讀清齒齦邊擦音聲母[ɬ],少數生母、書母、邪母、常母字也讀[ɬ](隧、篆、述、釋分別屬於邪、澄、船、書母),同時亦有少數心母不讀[ɬ]的情況(莎、珊、僧)。
⑦少數清音聲母會發生鼻化現象,產生變讀,與原讀音並存。如:
例字 | 原讀 | 變化 | 變讀 |
掰 | pai | p、pʰ→m | mɐk̚ |
襠、帶 | tɔŋ、tai | t、tʰ→n | nɔŋ、nai |
抓、踩、執、皺 | tsa、tsʰai、tsɐp̚、tsɐu | ts、tsʰ→ȵ | ȵa、ȵai、ȵɐp̚、ȵɐu |
勾、鉤 | kɐu、kɐu | k、kʰ→ŋ | ŋɐu、ŋɐu |
韻母
aa[a] 巴打蝦沙 | aai[ai] 鞋帶曬賴 | aau[au] 包撈交找 | aan[an] 晏山間單 | aam[am] 男藍三減 | aang[aŋ] 爭生冷猛 | aap[ap̚] 鴨甲答雜 | aat[at̚] 壓法八殺 | aak[ak̚] 責百革或 |
ai[ɐi] 替世黎廢 | au[ɐu] 口透留驟 | an[ɐn] 真春新雲 | am[ɐm] 心針林金 | ang[ɐŋ] 登崩能肯 | ap[ɐp̚] 十及執笠 | at[ɐt̚] 匹出突失 | ak[ɐk̚] 得北黑塞 | |
o[ɔ] 多羅可課 | oi[ɔi] 愛耐海代 | on[ɔn] 安汗岸乾 | ong[ɔŋ] 當航放囊 | ot[ɔt̚] 割葛渴喝 | ok[ɔk̚] 國縛莫落 | |||
oeng[œŋ] 想像響亮 | oek[œk̚] 藥虐掠腳 | |||||||
e[ɛ] 野蛇寫爹 | eu[ɛu] 貓巧鷯撬 | en[ɛn] 剪扁蜆 | em[ɛm] 墊鉗拈 | eng[ɛŋ] 餅頂輕靚 | ep[ɛp̚] 夾 | et[ɛt̚] 捏癟䊦 | ek[ɛk̚] 劈劇尺踢 | |
i[i] 意知思次 | iu[iu] 宵焦叫條 | in[in] 燕連電見 | im[im] 念劍廉斂 | ing[ɪŋ] 影頂興精 | ip[ip̚] 碟葉接攝 | it[it̚] 節必潔跌 | ik[ɪk̚] 的逼激歷 | |
u[u] 路故苦土 | ui[ui] 配水對灰 | un[un] 半歡滿碗 | ung[ʊŋ] 種東龍紅 | ut[ut̚] 闊潑活缽 | uk[ʊk̚] 屋鹿木足 | |||
m[m̩] 唔 | ng[ŋ̩] 五午吳梧 |
韻母說明
①完整保留古漢語的陽聲韻[-m]、[-n]、[-ŋ]和與之對應的入聲韻[-p̚]、[-t̚]、[-k̚];
②沒有廣州音中常見的撮口呼韻母;與廣州音的撮口呼韻母對應具體如下:
例字 | 樹 | 專 | 脫 | 睡 | 春 | 律 | 靴 | 姜 | 藥 |
欽州話 | si | tsin | tʰit | sui | tsʰɐn | lɐt̚ | hɛ | kiɛŋ | jɛk̚ |
廣州話 | sy | tsyn | tʰyt | sɵy | tsʰɵn | lɵt̚ | hœ | kœŋ | jœk̚ |
③鹹攝少量字混入山攝,如:凡、嵐、范、毯、品、乏、法;
④沒有舌尖元音[ɿ]和[ʅ];
⑤廣州話、北海話等粵語方言止攝元音韻母[i](除齒音聲母字外)裂化成[ei]。欽州話不裂化仍讀[i]。例:悲[pi]、鄙[pʰi]、味[mi]、非[fi]、地[ti]、你[ni]、李[li];
⑥遇攝模韻與效攝豪韻不相混,遇攝一般讀[u]韻母,如:補[pu]、度[tu]、土[tʰu]、努[nu]、魯[lu]。而與疑母相拼讀獨立成韻的[ŋ̩],如:吳、吾、梧;
⑦效攝豪韻字與流攝候、尤韻字合流讀[ɐu]。
聲調
聲調 | 陰平 | 上聲 | 陰去 | 陽去並陽平 | 上陰入 | 下陰入 | 陽入 |
調值 | 45 | 13 | 33 | 21、22 | 5 | 3 | 2 |
調形 | ˥ | ˩˧ | ˧ | ˨˩、˨ | ˥ | ˧ | ˨ |
調號 | 1 | 2 | 3 | 4 | 1 | 3 | 4 |
例字 | 星陰賓 | 永遠腎 | 聖印最 | 成隆硬用 | 忽滴益 | 格百薩 | 入讀劇 |
聲調說明
①上聲不分陰陽;
②陽平、陽去今已合併為一調,可自由變讀21/22,不構成對立;
③濁上變去,全濁上聲61%的字歸陽去(陽平);
④絕大多數次濁上聲字仍然讀為上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