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奸禍宦.魏忠賢

權奸禍宦.魏忠賢

今波:魏忠賢那時候進去的話,應該是有劣勢的。 樊樹志:但是,他也有優勢的一面。 樊樹志:魏忠賢這第三跳,靠的是巴結上朱由校的奶媽客氏。

圖書簡介

作者: 樊樹志,夏寧,今波 著
出 版 社:
  • 出版時間: 2008-8-1
  • 字數:
  • 版次: 1
  • 頁數: 156
  • 印刷時間:
  • 開本: 32開
  • 印次:
  • 紙張:
  • I S B N : 9787807403470
  • 包裝: 平裝
定 價:¥18.00

內容簡介

他是市井無賴,吃喝嫖賭,無所不通,以致家產耗盡,賣妻賣女;走投無路之際,只得揮刀自官,入宮當了太監。
誰曾想大字不識一個的文盲,竟然秉筆審批內閣大臣的奏章,繼而把持朝政,敗壞朝綱,代擬聖旨,迫害忠良,真可謂權傾朝野,氣焰囂張。
不料從權力巔峰跌落的速度絲毫不亞於平步青雲之迅速,曾經不可一世的“九千九百歲”最終在悽慘的夜半催命歌聲中懸樑自盡。
然而一個朝代被他折騰得氣數已盡,縱使後來者勵精圖治,終難挽回覆滅的命運。
是時代的悲劇,還是歷史的玩笑?留給否認無盡的嘆息與思索。

作者簡介:

樊樹志,1962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歷史學系,現為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歷史學科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歷史學博士後流動站專家組成員。代表著作有:《明清江南市鎮探微》、《崇禎傳》、《國史概要》、《晚明史(1573―1644年)》、《權與血――明帝國官場政治》、《國史十六講》等。其中,《晚明史》獲第十四屆中國圖書獎。教材《國史概要》出版後被中國內地與香港多所大學採用為指定教材。2006年出版的《國史十六講》再度創造了歷史著作暢銷的現象。

目錄

【壹】從無賴到太監
身世之謎
坎坷的入宮經歷
魏忠賢的三級跳
【貳】改變其一生的女人
客氏和明熹宗的特殊關係
客氏和魏忠賢的真正關係
權力場上的搭檔
【叄】黑手伸向內廷
“移宮案”和“眾正盈朝”
迫害恩人王安
司禮監的笑話
【肆】初戰東林黨
內閣失守
魏忠賢的利器
天才木匠頑童皇帝
【伍】倒魏風潮
彈劾魏忠賢
一石激起千層浪
飛蛾撲火的秘密
【陸】再戰東林黨
東林點將錄
七君子之獄
五人墓碑記
【柒】虛榮的巔峰
可笑的生祠
九千歲的超級待遇
魏公公的走狗們
【捌】皇位繼承之謎
傳位給誰
魏忠賢的陰毒招數
崇禎皇帝的隱忍之計
【玖】最後的決戰
崇禎的循序漸進
群臣的彈劾
懲處魏忠賢
【拾】閹黨末日
夜半歌聲
土崩瓦解
千古遺禍

書摘

【壹】從無賴到太監
身世之謎
今波:開篇我們說了小混混李進忠的經歷。這位李進忠何許人也?請樊老師給我們說說。
樊樹志:李進忠,原名魏進忠,後來明熹宗又給他改名魏忠賢,也就是我們這本書的主角。為了講述的方便,我們姑且統一稱為“魏忠賢”。
今波:我們先來介紹一下主角的父母。魏忠賢的父母是誰,我看到史書上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明末出版的《禱杌閒評》,說魏忠賢是個私生子,父親魏醜驢,母親侯一娘,都是耍雜技的。侯一娘找了個情夫魏雲卿,是個唱戲的,生了私生子就是魏忠賢。還有一種說法,是魏忠賢同時代的宦官劉若愚記在《酌中志》里的,他說魏忠賢父親叫魏志敏,母親姓劉,都在當地務農。您覺得,哪種說法比較可信?
樊樹志:我比較同意《禱杌閒評》里的蛻法。
今波:這好像有點奇怪。因為《禱杌閒評》是流傳在民問的野史。而《酌中志》是魏忠賢的心腹太監劉若愚所寫,可以說是半信史;從成書時間來說,《禱杌閒評》流行於明末清初,而《酌中志》是魏忠賢同時代人寫的,為什麼您會傾向於《?杌閒評》的說法呢?
樊樹志:正史上對魏忠賢入宮前的記載非常少。魏忠賢發跡後,應當是對自己窮困時的事情諱莫如深的,所以《酌中志》的記載未必可靠。相反,野史雖然有很多不實之處,但也有很多記載是有道理的。歷史學家常常根據自己其他的知識對野史進行鑑別,這就像沙裡淘金一樣。雖然艱難,但往往也別有收穫。在魏忠賢的出身問題上,我比較傾向於野史的記載。因為這和正史上對魏忠賢本人性格的描寫很接近。明末朱長祚寫的《玉鏡新譚》,給他八個字的評價:形質豐偉,言辭佞利。
今波:好詞兒啊。
樊樹志:就是高大偉岸,風度翩翩,伶牙俐齒,口如懸河。特別擅長講拍馬的話,所以叫“言辭佞利”。
 今波:如果放在現在,好像也算得上是一個魅力人物。
 樊樹志:而且他多才多藝,唱歌、奏樂、下棋、踢球,樣樣勝人一籌。你說兩個農民,能生出這樣的兒子嗎?
今波:是啊,兩個老實巴交的農民的孩子,很難年紀輕輕就擅長唱歌跳舞下棋踢球。就算有這個天賦,也沒學習條件。我同意您的看法,魏忠賢更像是戲曲演員和雜技演員的後代。可惜,不管哪種說法,魏忠賢父母的家庭都不富裕。可魏忠賢的這些愛好,全都是花錢的,像是大戶人家公子哥似的,所以也就漸漸出現了我們開篇所說的那一幕,魏忠賢的家產都被揮霍一空了。他的家人該怎么生活呢?
樊樹志:魏忠賢是非常沒有家庭責任感的,他只顧自己玩樂。魏忠賢十幾歲的時候,父母給他成了家,妻子姓馮。婚後不久,生下一個女兒。魏忠賢父親死得早,家裡除了他之外還有三個女眷。一般來說,家中男子應該是家庭頂樑柱了,可魏忠賢剛好相反。他只顧自己吃喝嫖賭,家裡的生計,妻女的吃穿,他一概不管。不但如此,當魏忠賢因為吃喝嫖賭耗盡家產後,他逼著母親改嫁一個姓李的,魏忠賢原名魏進忠,也因此一度變成了李進忠。妻子受不了魏忠賢,改嫁他鄉了。魏忠賢又把女兒賣給人家做童養媳。
今波:女眷們賣的賣,嫁的嫁。攤上魏忠賢這么個當家人,也真是不幸。現在家裡什麼也沒有了,魏忠賢卻還有滿身花錢的不良愛好。魏忠賢看看自己,除了吃喝玩樂外,還真沒什麼專長。沒錢,沒土地,也沒文化,還聲名狼藉,想給人家當僱工打雜,都沒人肯要。怎么辦?
 樊樹志:他只有一條路了――進宮當太監。這也不是個很突兀的決定,因為魏忠賢所在的河北肅寧縣,就是個出太監的地方,有“太監之鄉”的“美稱”。於是魏忠賢就揮刀自宮,入宮當了太監。
坎坷的入宮經歷
今波:大家都知道,過去連剃頭髮都最好不要剃,因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是不可損毀的。當太監要忍受肉體和精神上的這麗種折磨,為什麼還有那么多人要去當太監呢?
樊樹志:對不少想要掌握權力,但又沒錢也沒讀書天賦的平民,當太監是一條滿足上升野心的途徑;對另一些窮到難以餬口的平民來說,當太監至少能吃飽飯。所以,太監來源一直是供大於求的。魏忠賢所在的冀北一帶是明朝出太監的地方,很多地方的窮人有著“閹割狂熱”。有老爹閹兒子的,有一家兄弟幾個全閹了的,也有一個村里幾百號男人集體閹割的。
今波:隔了四百多年,我們已無法知道魏忠賢真實的想法。不過,一個賭徒未必會忽然有政治野心,也許選擇當太監,對魏忠賢來說,更像是一場孤注一擲的賭博。可是,他連賭博的資格都沒有。因為不是說誰想當太監就能當的,沒那么容易。在明朝的時候,當太監的程式還是挺複雜的,而且不是每年都收太監,即使收太監了,也只有十分之一或者十分之二的錄取率。您給我們講講,一般的太監選拔應該是一個怎么樣的程式?
樊樹志:一般的太監選拔,官方派人出來,挑選那些十幾歲的少年,他沒有怎么發育,比較容易閹割,到宮裡面只要調教,訓練宮裡面的規矩就行了。魏忠賢年齡比較大了,他結過婚有過女兒了,那么,他就不符合官方的選擇條件。《大明律》是禁止自宮的,如果私自閹割要判處流刑,就是要流放,甚至可能招來殺頭之禍。
今波:雖然私自閹割可能沒法人宮,而且會觸犯法律,可魏忠賢已經傾家蕩產、家徒四壁,又沒有什麼餬口的好方法,他已經沒有太多的選擇了。
樊樹志:不過,魏忠賢閹割的方式還是讓人驚訝,他不但是私自閹割,而且是揮刀自宮的。
今波:按理說,魏忠賢大可不必去白宮,好像明清的時候有專門的機構在做這個手術吧?
樊樹志:叫做廠子,在紫禁城的西華門外,專門有刀子匠,但是這有六兩銀子的手續費,還要送雞,送酒,送豬。魏忠賢一貧如洗,他沒有這個能力,當然只能選擇白宮了。
今波:而且還有一點,我聽說在這樣的一個廠子裡面,要是你真的選擇進來走這條路,他還要跟你訂立契約,因為人的身體不可再生。刀子匠把這個契約給你讀了,還要問被簽的人:“你自願的呢?”那個說:“自願的。”“你不怨我吧?”“不怨你。”這才能動刀子。這樣我覺得基本不會出太大的醫療事故。反過來說,魏忠賢的這種自宮行為,反倒是非常危險的。
樊樹志:他缺醫少藥,又沒有專業人士的指導,自己自宮出血過多,差一點昏死過去。幸好被廟裡的和尚發現了,抬到廟裡去緊急治療,幫他止血,這才救活一條命。
今波:這個時候魏忠賢儘管撿回了一條命,可他依然進不了宮吧?
樊樹志:是啊,所以他沿街乞討,流浪街頭。
今波:從明朝嘉慶年起,幾乎每年都有一兩千名閹過了,卻沒有辦法人宮的太監,在京城眼巴巴地等著。而這些人呢,他們一般來說在自己家鄉是待不下去的,他們會成為一種家門的恥辱,所以只能在京城附近的寺廟裡面蹭吃,蹭住。魏忠賢確實也有過這樣的日子,閹割了卻無法人宮,常常連飯都吃不上,卻眼巴巴苦等機會。終於有一天,機會到來了。
魏忠賢的三級跳
樊樹志:總算魏忠賢吉星高照,碰上了司禮監秉筆太監孫暹。孫暹在宮外有私宅,就把魏忠賢接應進去在裡面打雜。孫暹有權,他看到魏忠賢儀表堂堂,而且很能幹,又能說會道,在他家裡面幹得也很不錯,就把他領進宮裡去了。所以實際上魏忠賢是屬於開後門進宮的。
今波:他進去了以後,在宮裡面做什麼?
樊樹志:做最底層的小火者,就是打掃庭院的。當時宦官分好幾個等級,等級最高的就是太監。我們現在管所有的宦官都叫“太監”,可明代有幸被稱為“太監”的,可都是太監頭子。再低一點的叫少監,是太監的助手。再往下,就叫監丞,一般讓資格比較老的宦官去當。下面還有典簿、長隨、當差這些,再往下墊底的才輪到烏木牌、手巾、小火者這些。“小火者”就是宮中的雜役,職務範圍是看門、打掃衛生、挑水、劈柴、跑腿兒。
今波:魏忠賢那時候進去的話,應該是有劣勢的。第一個劣勢,他年齡太大了,比同期進去的那些小太監可能要大上不少;第二個,我就覺得,他的文化素質是不是會對他造成影響?因為我們知道,宮內的規矩是特別多的,特別講究禮儀,而他的性情有市井無賴的一種粗勁,所以他當時可能也不太為人們所接受吧。
樊樹志:但是,他也有優勢的一面。正因為他是市井無賴,所以江湖上的那一套,白道、黑道上的那一套,他都精通,他在裡面混,就可能嶄露頭角。
今波:魏忠賢很快意識到,宮裡勾心鬥角,想要得到更多的權力,必須要有靠山。而逢迎拍馬,諂媚上司,正是街頭無賴魏忠賢所擅長的。很快,他將實現宦官生涯里的三級跳。
樊樹志:在這個過程當中,他碰到了好多個恩人,孫暹是第一個,第二個就是馬謙。馬謙是宮裡一位有權力的太監,為人忠厚熱情,為了幫老朋友的忙,就把魏忠賢從小火者升到甲字型檔去當差了。
今波:乖乖不得了!這下魏忠賢是老鼠掉到米缸里了。我可得給大家解釋一下,這甲字型檔是什麼地方。當時宮中有十大庫房,甲字型檔是保管染料、布匹、中草藥的。皇家內庫有貓膩,這在當時是公開的秘密。當了內庫保管員,撈錢的機會可多了。
樊樹志:要進貨,肯定會拿回扣。
今波:這樣的話他就會經手很多錢,或者他可以有機會撈很多錢了。
樊樹志:但是他有更高的追求,不僅僅是錢的問題。
今波:這算是他在孫暹家打雜的基礎上實現了一個跳躍,到了甲字型檔。那么下一個跳躍是什麼樣的呢?
樊樹志:下一個跳躍,他碰到了跟他同姓的一個太監,叫魏朝。
今波:魏朝是他這一跳當中的關鍵人物,而且他們倆後來是結拜兄弟,在朝中號稱大魏、小魏。
樊樹志:魏忠賢是哥哥,魏朝是弟弟。魏朝是魏忠賢向上爬的一個很重要的恩人。但是,很奇怪的,他們兩個人結拜弟兄,魏朝的官階要比魏忠賢高得多,但年齡比魏忠賢小,只能屈居做弟弟,魏忠賢做了哥哥,所以一個是大魏,一個是小魏。從這裡也可以看出魏忠賢為人的手腕,他可以做到使官階比他高的魏朝屈居於做他的弟弟。
 今波:有了魏朝,下一跳該往哪兒跳了?
 樊樹志:魏朝這個人,在天啟皇帝的父親,就是泰昌皇帝明光宗做太子的時候,在他身邊做近侍太監。等到明光宗即位以後,他就成了乾清宮的管事太監。
 今波:乾清官就是皇帝住的宮殿。
 樊樹志:對。所以他有說話的權力,他就把魏忠賢介紹給明光宗的兒子朱由校,就是後來的明熹宗天啟皇帝。而當時的太子就是朱由校的爸爸,也就是後來的明光宗朱常洛。
今波:那個時候雖說朱常洛是神宗的長子,但是好像那神宗可是不想讓他當皇帝的。
樊樹志:是,明神宗不喜歡這個長子,他喜歡鄭貴妃生的兒子,就是三兒子朱常洵。鄭貴妃當然想把她的兒子扶起來做太子,但是大臣們堅決反對。什麼道理呢?如果你沒有嫡長子,當然第三個兒子可以做太子,但是嫡長子在,你就沒有道理不立嫡長子做太子了。明神宗也知道沒有理由,他就拖延,就不明確哪個是太子。哪個是皇位的繼承人。大臣們也不斷地上書,據理力爭,最後才不得不承認朱常洛是太子。但是朱常洛已經長期受壓抑,而且沒有受過很好的做皇帝的培訓,那么他的兒子朱由校就更沒有受過這方面的訓練了。
今波:尤其在朱常洛做太子期間,鄭貴妃沒事兒就去敲打敲打他,給他點威脅,給他點冷言冷語,這在精神上也是一種折磨。所以當時宮內好像有個術語,叫做“燒冷灶”,就是去巴結那些不太得勢的人。魏忠賢在當時走朱常洛、朱由校這條路,算不算是燒冷灶?
樊樹志:應該說魏忠賢這個人比較有政治眼光。魏忠賢和神宗太子的長子,也就是後來的明熹宗朱由校的關係,確實是在朱由校最落魄的時候打下的基礎。神宗冷落太子朱常洛,太子這邊撥款很少,朱常洛經常沒法給手下辦事宦官足夠的工資,經常有宦官因為拖欠工資對太子父子冷嘲熱諷。魏忠賢卻顯得忠心耿耿,不但毫無怨言,悉心照顧朱由校的日常起居,甚至有時還自己貼錢弄東西來孝敬朱由校。當時雖然東宮太子是被冷落的,待遇不如鄭貴妃的兒子福王,這是肯定的,但是他知道在當時的形勢下,太子總有一天會繼承皇位,所以他這是一種政治投資。
今波:他選得很準,所以魏忠賢也就對朱由校,就是後來的明熹宗產生了非常好的影響。這個時候,他的第二跳應該說很成功了。
樊樹志:博得了朱由校的信任和依賴。這一直影響到朱由校的一生,就是他當皇帝的七年當中,始終是寵幸魏忠賢的,說明魏忠賢在朱由校身上下的功夫是收到成效的。
 今波:不過,儘管這樣,朱由校畢竟是太子長子,身邊太監眾多,還是未必會把魏忠賢放在眼裡。魏忠賢還需要第三跳,才能成為朱由校身邊的大紅人大心腹。您再給我們說說他的第三跳又 跳到哪裡去了?
樊樹志:魏忠賢這第三跳,靠的是巴結上朱由校的奶媽客氏。客氏在朱由校心裡地位很高,魏忠賢只有拉攏客氏,才能成為朱由校的心腹。
今波:那您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這位客氏的來歷。
樊樹志:“客”這個姓,有的歷史學家認為可能是念“茄”,也有可能是“怯”。不過字典上只有“客”這種讀法,我們還是讀“客”。客氏原來是一個普通老百姓的妻子,十八歲那年生了兒子,那時正好朱由校生下來,宮裡面需要找一個奶媽,就從很多人裡面挑選到了她。關於這有很多奇怪的傳聞,說是當時尋了很多很多的人,來候選的人他都不喜歡,看到就號啕大哭,不接受。
今波:就不吃她的奶。
樊樹志:然而碰到客氏他就認定了,不哭不鬧了,就是好像有點緣分在裡頭。這當然是傳說。
今波:客氏本名叫客印月,不知為什麼,她的乳兒明熹宗一直叫她“客巴巴”,於是她同時也以此名傳世。客氏十八歲進宮,做奶媽,過了兩年她的丈夫就去世了,她就可以肆無忌憚了,所以客氏這個人好像生活不是太檢點。
樊樹志:生活非常不檢點,經常有醜聞傳出來,一個醜聞就是跟太監魏朝結成“對食”的關係。所謂“對食”就是面對面在一起吃飯,其實不僅僅是吃飯,明朝宮廷裡面有一個規矩,就是宮女和太監臨時組成一個家庭在一起吃飯,我把它叫做非典型夫妻。不是典型的夫妻,就是這樣一個名義上的夫妻。那么,客氏跟魏朝先結成了“對食”的關係。
今波:這裡就有個問題了。客氏已經有了“對食”的伴了,而且這伴位高權重,正是魏忠賢的結拜弟弟,又是提攜他的恩人魏朝。俗話說,兄弟妻,不可欺。不管是為了兄弟情誼還是報恩,魏忠賢都不該打客氏的主意吧?
樊樹志:魏忠賢有兩招特別狠,也是他能直線往上爬的原因。一是他善於巴結權貴,二是他非常忘恩負義,為了往上爬什麼人都能害。這兩個特點我們在以後的講述中還將一次次提到。客氏不光是個妖艷的女人,而且是個很重要的女人,她和朱由校,也就是後來的明熹宗關係非常特別,對明熹宗影響力很大。魏忠賢看中客氏,不光是為色,更為了能攀上權力頂峰。為了得到這個女人,兄弟恩情是可以拋到一邊的。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