桿法總匯
檯球桿法總匯一般來說母球分為九個區,在每個區擊球分別被命名:
中桿,擊打球的中部,可以把能量完全傳輸到目標球上,而母球靜止,俗成定桿。
高桿,擊打球的上部,可以把能量完全傳輸到目標球上,母球先靜止,而後鏇轉往前運行,俗稱跟桿。
低桿,擊打球的下部,可以把能量完全傳輸到目標球上,母球先靜止,而後鏇轉往後運行,俗稱縮桿。
左偏桿,擊打母球的左邊,有一個)的弧線。
右偏桿,擊打母球的右邊,有一個(的弧線。
右低桿,擊打母球的右邊偏下,運行軌道首先是出現(擊打球之後出低桿。
左低桿,擊打母球的左邊偏下,類似上面的情況。
右高桿,擊打母球的右邊偏上,類似上面的情況。
左高桿,擊打母球的左邊偏上,類似上面的情況。
扎桿,擊球時,將球桿與台面成一定角度或幾乎與台面垂直,由上而下擊打主球,稱之為“扎桿”。
跳桿,擊打母球上半部分,是母球和台面形成壓力反應,利用台面都壓力使母球越過障礙球。
斯登,它是檯球技術的一種打法。就是使分離角等於90度(或者是定桿)的桿法。斯登不一定要發力。本來斯登是範圍很廣的桿法,只是使分離角接近90度的一種桿法。細分還有斯登跟進、斯登後退、斯登塞。大力小力都可以是斯登。
斯登詳細解說
有些人問什麼是司登?司登怎么打?在這裡我給大家詳細解析一下司登的含義。
國外主流教材中對stun有明確的定義,就是母球撞擊目標球的時候沒有任何鏇轉。而稍微有點鏇轉也可以演化為stundraw,stunfollow等等。這要求力量越大擊點越上但是不超過中心,力量越小擊點越下。體會母球的鏇轉如何在台面變化,控制母球在剛好滑行的階段撞擊目標球既是stun!
而國內很多人認為司登的桿法是大力定桿或者稍微前進一點的桿法。這種定義也沒有什麼問題,關鍵在於理解母球的鏇轉狀態!
那么怎么練習打好stun呢?至於練司登,我不知道那個方法是否科學,我們的練習是用小力擊打母球的中心,然後慢慢加力遞增擊桿的力度和速度,感覺母球出去後在沒有擊到目標球時的行進狀態的變化(由滑行變成上鏇滾動)。
我一直把中桿列為思登的一種特例。
同樣的擊點因為擊球速度不同導致球帶上的鏇轉不同。速度越慢,則由於台泥摩擦帶上的鏇轉越多(或者說鏇轉和檯球前進速度的比例),速度越快則越少。
而鏇轉的多少直接影響到主球撞擊到目標球之後的動作。
比如直直撞目標球,撞擊的結果是兩球移動速度互換,就是主球停止,目標球以主球的速度前進。主球停止之後,主球上面帶有的鏇轉就開始發揮作用,如果撞擊瞬間帶有一點前鏇轉,那么主球的鏇轉會讓主球再前進一點距離(stunfollow),如果撞擊瞬間主球完全沒有鏇轉,那么主球就乖乖的停在那裡(stun),如果主球有一點的後鏇轉,那么主球會回來那么一點點距離(stundraw)。
如何在出桿速度上調控就是:你要體會一下主球鏇轉在台泥上面的變化情況。
桿法從擊點位置來區分,可以分為高中低。
桿法從實際效果來分,可以是跟進、拉回或者司登。
擊點位置決定了母球離開球桿瞬間所帶有的鏇轉,而實際是跟進還是後退或者嚴格按照90度分離,則要看母球撞擊目標球瞬間所帶有的鏇轉。母球在台泥上運行,自身帶有的鏇轉是會發生變化的,有可能從沒有鏇轉到有鏇轉,可能從後鏇轉變成前鏇轉。
司登只是母球撞擊目標球瞬間幾乎沒有鏇轉的情況。這種情況下分離角幾乎等於90度。有些時候母球和目標球形成的進球角比較小,此時母球和目標球分離的速度比例也很小,也就是母球大部分速度都傳遞給目標球,此時為了讓母球橫移很多,那么必然要發力。這種情況是大家最熟悉的司登桿法。
而另外有一種情況,母球和目標球進球角比較大,距離比較近,而此時球勢需要讓母球90度分離,而速度儘量小些。這時需要低桿小力擊打母球。這種情況嚴格來說也算司登。只是平時很少有人認為這是司登。
母球在司登的範圍之內,稍微偏向跟桿或者拉桿,則形成了司登跟進和司登後退。加了塞就是司登塞。
當進球角比較小的時候,只要發力打中部附近,就會形成司登,母球走不遠。當進球角比較大的時候,如果再發力司登桿法,母球就要跑很遠了。這種情況就要非常了解母球的鏇轉在台泥上的變化情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