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士球桿簡介
在撞球世界中談到好打的球桿,South West Cues(台灣稱〝沙士 〞)球桿是絕對不會缺席的,Jerry Wayne Franklin 美國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人,生於1953年9月12日,於1996年5月11日在MEAD湖划船時,因突發心臟病而逝世享年42歲。Jerry Franklin〔台灣球友稱〝老獅 〞〕South West Cues球桿創始人,其從小就展現出機械方面的天賦,幼年時期就能把一台腳踏車全部拆卸後再將各式零件重新組合起來。甚至為了自組小型賽車(Go Carts)時所需要的引擎,便把其父親割草機上的引擎拆下來作為Go Carts 賽車引擎之用。1976年Jerry以幫David Paul Kersenbrock(著名的制球桿師傅,可說是老師的師父因該稱作師公了!)修理汽車為代價來交換一支David Paul Kersenbrock制的手工球桿。
球桿起源
Jerry Franlin的師父即"師公" David Paul Kersenbrock不久之後Jerry便在Kersenbrock Cues Service公司上班,負責建立會計系統工作,由於經常看到工廠同事製作球桿,從此便對製作球桿產生了高度興趣,一面學習製作球桿,也順便協助機械工具的改進。1978年時Kersenbrock將其公司搬到亞歷桑那州,而Jerry則留在拉斯維加斯轉行從事冷凍生意工作兩年。
1980年起Jerry開始自行為球友維修球桿,並且開始購買製作球桿必要的機械設備自行組裝,1982年開始正式在當地製作球桿販售,South West球桿品牌也從此誕生了,同年Kersenbrock到訪Jerry的店並停留了好幾個月,其間他們共同研發新的木材切割技術。Kersenbrock 經常來回提供球桿花樣設計方面意見,並更進一步的傳承與參與South West球桿的研發和製作,也就基於此原故使得當時許多South West 球桿被誤認為是David Paul Kersenbrock球桿來銷售,從外觀看來兩支球桿幾乎是一模一樣很難分辨出來。
其實South West球桿從外觀的叉角和組合結構上,特別是前後截接合用3/8-11〞黃銅鏍牙和3/8〞前截木質內牙,便可輕易辨識出來。
自1993年起South West球桿開始有了自己的Logo,以常見生長在沙漠的仙人掌為標記,反應了Jerry從小就一直崇尚美國西部拓荒者之精神。之後便將仙人掌的標記刻在每支球桿中輪黃銅牙頂端上,且把每支出廠球桿製作年份、序號一起刻在上面,以方便辨識區別於市場上眾多類似的球桿。
以描述早期美國西部拓荒開墾精神的South West最高級球桿:
至於South West球桿為什麼是公認最好打的球桿之一呢?從最初木材的挑選到一支South West球桿的完成,全程都以豐富的經驗小心翼翼的處理每一個步驟,絕不馬虎!是其成功的最大因素之一。
以下先從挑選木材開始介紹,首先仔細挑選每一塊木材,必須是無雜音的(敲起來沒有雜音),並且檢查木材的年輪再經過多次的切割,以前截(Shaft)為例其從木材廠買回時是經過切割成1立方英吋的方形木條,經導圓切割後必須再有12次以上的切割外徑程式,每次切割都不超過1/16吋,每次切割中間時間至少要間隔14天以上,這樣的過程使前截每次切割一點,再經過擺放(Seasoning)使前截逐漸適應自然氣候風乾,如:濕度、溫度,最後出廠的成品保證是絕對筆直、且不易彎曲變形的前截。
沙士的發展
South West 球桿自開始就是由Jerry 和其妻子Laurie Franklin共同分擔工作,爾後家族成員開始陸續的加入,因此球桿不以創始人Jerry Wayne Franklin命名,而使用South West 為名。如今市場上一直謠傳現在South West球桿品質大不如Jerry(老師)在世時期的品質,再加上自1996年後South West改用新型三聚氰胺(Melamine)先角,由於顏色比以前的先角(Ferrules)為白,而更加使愛好South West球桿的球友聯想在一起,然而事實則不然歸納原因不外兩點:一、是之前的供應商不再提供舊式先角。
二、是新款先角各方面都較舊型優秀。
另一方面South West創始人Jerry其主要是負責球桿花樣部分和機械方面工作,而其妻子Laurie則一直負責製作流程與管理部分,再加上弟弟Gary和自1988年起就在店理幫忙的機械師傅Alvin Lawerense的幫忙共同一起製造球桿,所以在品質上與現在出廠的球桿並無明顯的差別。
回顧South West 自一開始就堅持一貫的高品質,並且絕不向商業掛帥低頭,為的就是要讓其客人除了買到最佳品質的球桿外,也希望將South West對其產品的執著精神推向最高點,近年來有很多球桿收藏家願意出高價收購Jerry生前所設計的特殊花樣球桿。如今球友若想要夠買一支South West 球桿需要先登記排隊等待約六年之久才能如願,而且每一位客戶一年內只允許訂購兩支為限,並且一般零售客人與經銷商同價。
球桿展示:
配置:
品名:邵氏素麵檯球桿
先角:12.96MM
皮頭:高檔多層皮頭
前截:加拿大雪山楓木(60年以上樹齡 10年自然陰桿)
接牙:邵氏接牙
鑲嵌:大理石
前臂:加拿大楓木原色
握把:愛爾蘭亞麻線
挑選斯諾克球桿時有以下幾個重點:
外觀選擇
球桿的外觀也就是木材的紋路好看與否通常和球桿的質量等級沒有聯繫。一般我們認為,對於楓木球桿,由於紋路非常不明顯,也可以說就是沒有紋路,所以相對桿身淨白節少的就是比較好看的(沒有木節是不可能的,畢竟這是木頭!);而對於白蠟木球桿,就是正面正箭紋路,清晰,箭頭均勻。切記,這些僅僅是外觀的美觀程度而已,而且美觀因人而異。就像希金斯喜歡正面是反箭紋的球桿。重量選擇
輕重要適中,根據國際台聯推薦,適合初學者的斯諾克球桿是18盎司,也就是510G。所以您的選擇可以是這個範圍內的波動。當然要依據個人喜好。九球桿要略重一些,一般為19-21盎司。長度標準
斯諾克球桿的標準長度是145厘米,如果您的身形或者打法有特殊要求,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高,臂長,發力特點,選擇合適長度的球桿,不過一般品牌不提供特殊規格的球桿,可能需要定製,費用也昂貴不少。建議是用通用的長度145厘米即可,畢竟握把位置是自己選擇的,所以不是很要緊。後把直徑
斯諾克球桿後把的直徑一般為28-30毫米,亞洲人因為沒有歐洲人高大,更適合直徑為29毫米左右的球桿。桿頭直徑
斯諾克球桿的先角(俗稱桿頭)直徑為9.5-10毫米。九球桿的先角一般為12-13毫米左右。桿頭細的球桿容易起賽,桿頭粗的球桿長距離擊打穩定。看個人是喜歡進攻還是防守了。檯球桿類型
斯諾克球桿一般分為單節桿和3/4桿,3/4因攜帶方便越來越受到大眾的歡迎。而單節桿是追求傳力的極致。當然,由於3/4桿制工藝的不斷提高,其傳力效果已逐漸趕上單節桿,差別很不明顯了。九球桿多數採用1/2桿的形式,前支的前半部基本上沒有錐度(即粗細較一致)。後把插花
後把的花紋及插花對球桿的性能沒有影響,只是為了美觀,可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處理工藝
選用高級木材製作的斯諾克球桿通常會使用桿油處理木材表面,而不會使用油漆。以前有一種說法是新桿到手要打磨掉一層漆,那是因為制桿的技術水平糟糕或者選取的木材質量較差,無法使木材成型後保持穩定,不得已需要上一層漆去固定木材。可想而知,上了漆的球桿澀手,失去了原木最佳的彈性。實為差桿了。檯球桿選購與維護的幾點補充
檯球桿的分類
目前的球桿按用途可大致分為兩類:斯諾克桿和九球桿。前者桿頭較細,護套為銅質,桿尾削去一角並鑲嵌商標;後者桿頭較粗,護套為白色塑膠質,桿尾無缺角。兩者在手感上也有很大區別:斯諾克桿皮頭小巧,因此擊球點精確,最適於打斯諾克,但絕對力量稍差;而九球桿皮頭大,正適合於打大球,因為擊球點不如小皮頭那樣準確,所以有些人開始會不習慣,但九球桿力量足、彈力大,用熟了後可以打出令人驚嘆的強烈鏇轉球,這也正是九球的魅力所在。檯球桿的選購
如果你入門不久,急切地想提高自己的水平而成為一名優秀球手的話,立刻去為自己選一把稱手的球桿吧。這裡我對初學者有幾點建議:1、不要認為名牌球桿就多么好,稱手的才是最好的,象亨德利就把小時候父親送給他的一支極普通的桿一直用到現在。名牌球桿價格不菲,我買的第一把是白沙BS檯球桿,400多元還店裡是最便宜的。後來迷上了九球,又先後買了兩把九球桿,都不是名牌,但用起來很舒服。其實花200塊錢就能有不錯的選擇,在同樣的一組桿里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一把才是最重要的。
2、如果你是初學者,建議你買一把斯諾克桿,它大球和小球都能打。而且,苦練一段斯諾克將使你的準度得到巨大的飛躍,別忘了許多頂尖九球高手都是從打斯諾克開始的。,現在一般檯球社使用的幾十塊錢的一體式球桿並不能稱其為斯諾克桿,真正斯諾克桿的桿頭要更細一些。斯諾克桿根據連線環位置可分為1/2和1/4兩種,1/4桿重心相對偏後,而且由於前半截較長,對木質有更高的要求,所以價格也相對較貴。許多專打斯諾克的人都偏愛這種桿,唯一的缺點是攜帶稍有不便。
3、關於球桿的選購,《視界》的文章里已經說得很詳細了,對於檯球桿法我這裡在補充一點,就是球桿的硬度和彈性。這兩者又相互矛盾,硬度高的桿通常彈性就相對稍差。檯球桿有多種材質的,如楓木、白蠟、檀木甚至合成材料,他們都具有不同的硬度和彈性,甚至同一種材質的球桿也有很大的不同,這就是為什麼兩支看上去一樣的球桿用起來手感有時會相差很大。至於什麼樣的硬度和彈性才適合你,就么看你的技術特點了,象吉米懷特用的桿硬度就非常高,因為他經常喜歡遠距離的大力擊球並帶有強烈鏇轉,太軟的桿是做不到的;而史蒂夫戴維斯用的桿就較軟,彈性適中,他處理遠球時很少強攻,往往是利用他精確的防守。球桿的硬度和彈性,只有在檯球有了一定水平時才能體會得到,這是一種微妙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