檗谷黃氏大宗祠
一、宗祠簡況
檗谷黃氏大宗祠位於晉江市東石鎮檗谷村。
始建於南宋淳熙十年(1183年),現存為民國6年(1917年)黃秀烺捐資重修,宗祠坐北朝南,由門樓、廳堂組成,為抬梁式木構架,面寬21米,進深44米,高13.7米,祠前有七星埕寬24米,深221米,為泉州地區規模最大宗祠。
1代岸(入莆始祖)——2代謠——3代華——4代昌朝——5代獻(興化縣鞏溪始祖)——6代曹——7代珍(曹次子承碣公嗣)——8代佑——9代達——10代寵——11代中庸(興化軍城始祖居驛前街府西巷即今雷山巷110-111號)——12代偊(宋紹聖甲戌特奏進士侍御史)——13代龍乳名敵(兄徹宋進士平江令紹興庚辰特奏進士龍溪令由興化游洋龍溪隨繼母邱氏徙晉邑仁和檗谷遂為龍溪始祖)——14代長仙錫諱洲分居後坑次仙舉諱濤守居東石檗谷季仙逸諱瀛徙漳州碧溪社北溪頭 。興化軍城始祖黃中庸(1030-1110)累官太常卿侍中兼樞密副使宋仁宗天聖庚午年正月初四日生宋徽宗大觀庚寅年九月初七日卒壽八十有一配道州進士桂嶺縣令周公輔成女南康知軍敦頤妹封淑人累贈正一品夫人北海郡君復以曾孫黃府貴累贈金紫光祿大夫平海軍節度判官副都統賜御葬於永福梧桐潼關教忠寺山北側狀元贈太師鄭僑墓東側觀音疊座穴誥勒太常院卿石印石人石馬石虎石羊欽賜文正侍中黃公神道之碑坊門人閩縣園墩狀元宰相許將為之銘子五偊仲修佃伸 。黃 偊,黃中庸長子;字從吉;號梅庵(1049年農曆5月8日-1141年農曆8月15日)為游洋龍溪黃氏始祖,謚參藩,襲父恩,補承事郎,宋哲宗1094年進士,初以子徹貴,封奉禮郎,尋擢侍御史,朝散郎;復以長孫黃豐,季孫黃府貴,累贈節度判軍副都統光祿大夫,配崔氏暨邱(興化知縣邱價之女)皆累贈夫人;子二(崔氏生黃徹,邱氏生黃龍) 黃龍舉宋進士,授龍溪令,愛檗谷山水之美,松柏之幽,辭官從母歸仁和里,隱居其地,自號:“檗谷逸叟”。檗谷村黃氏宗祠始建於南宋·淳熙十年(1183年)。創建時,由探花黃龍親自擇地、捧庚。黃龍諳熟地理,他斷言此地屬“犀牛望月”,“建成大祠堂加上七星埕,子孫科甲文章會出名”。後檗谷派因開族太祖龍公,任龍溪令,因此以“龍溪傳芳”作為堂號。 黃 龍,偊公之子;字常龍,初名黃敵,御試前,帝所忌,命改名為黃龍,號太乙,晚號龍溪端叟,(1112年農曆8月5日-1200年農曆12月11日),為龍溪檗谷黃氏始祖,宋高宗1160年進士,官至龍溪縣令,由廣業里游洋龍溪唐涯厝遷居龍溪縣衙後,又遷居南關外仁和里;配方(進士龍溪縣丞方元震之女),配施澤之女;子三(黃洲字仙錫號厚卿、黃濤字仙舉號檗卿守祖世居檗谷、黃瀛字仙逸號永卿遷南漳北溪頭觀音山,生子:念楚定居溪頭,子田分支晉江永坑村,後分支後坑再分支湖頭村)。歷代子孫繁衍,名人輩出,成為邑中望族。檗谷黃氏於明、清兩代仕宦者特多。如明代黃潤,正德庚辰進士,歷任至山西布政司左參政:黃克復封戶部主事,祀鄉賢祠,著有《太極圖說》等書;黃景昉,天啟乙丑進士,位至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著作有《國史唯疑》等17種154卷數百萬字;黃景明,崇禎甲戌進士,任廣西按察使司,提督學政右參議;黃景曦任游擊;黃景昭任知縣;黃景曄任溫州別駕。明代狀元劉子壯為以上五兄弟題匾:“竇桂傳芳”;明進士黃萼(漳州龍溪人);清代光緒三年進士黃登瀛,台灣嘉義人;光緒十五年進士黃玉書;清代黃張國平台有功,任左都督鎮守福建南日、南台等地;民國創建“古櫱山莊”的巨僑黃秀烺。現代著名人物有:菲華巨商、世界晉江同鄉總會會長、菲華商聯總會理事長,世界黃氏宗親總會領導人、菲律賓中國事務特使黃呈輝等。三鄉黃氏,歷代子孫繁衍,迄今已達6000餘人,而移居外地者眾多,如我國的港、澳、台地區以及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泰國等國家,其中尤其以移居我國的台灣省為多。據族譜記載,清代移居台灣的族人就有3000多人,廣泛分布於彰化、高雄、桃園、雲林、台中、嘉義數十城鎮。1993年台灣宗親回鄉謁祖時介紹,在台人口已達數萬。而在福建省還分支同安何宅,南安官橋曾莊,廈門市,泉州城內,晉江安海鎮、東石鎮、深滬鎮。
檗谷黃氏一族於明朝崇禎間,曾由其先祖相國黃景昉恭請崇禎皇帝題定昭穆字行:“大宗景知,亮際鍾英,毓秀呈奇,共襄太平,佐國文章,恭逢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