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覺天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檀覺天(1904~1953),名岩,字先曰,號抱一,筆名覺非,若顛,安徽省望江縣新壩鄉人,望江縣著名才子、文人。

人物經歷

幼年喪父,8歲開始讀私塾。他勤奮好學,常常“蚊虻刺膚,汗流浹背不自知也”。讀書必求甚解,每有一得,牢記於心。因家貧,年弱冠即設館授徒,後曾一度任《皖報》副刊編輯、望江中學教師、安徽省政府民政廳科員等職。

檀才思敏捷,工於詩文,常常出口成章,多詼諧憤世之作,語言尖酸,笑罵無忌,名重一時,時人譽為“河北才子,望江怪人”。但一生懷才不遇,生活坎坷,他在《自傳》中寫道:“天下之自困而又為人所困者,莫予若也”。他在《我生》一詩中更流露了他一片無可奈何的迷惘之情。詩中寫道:“我生不幸猶草莽,臨風每作破天想,把筆四顧心茫然,薜卞無人空悵惘,今日之日復何日,瓦釜雷鳴震穹壤,仰首狂歌欲問天,幾片白雲空來往。”他生活貧困卻不戚戚於心,常寄情於詩書之中,以吟詩作對為樂事,他在《晨起口號》一詩寫道:“曉起庭除積雪深,推窗寒氣襲層襟,荊妻來報晨炊斷,笑對梅花作短吟。”

民國28年,縣城淪陷,他在賽口鎮高舉抗日救亡大旗,組織文明戲劇社,並夜以繼日地編寫《智取倭寇》、《戰地之花》、《算血帳》、《槍斃漢奸》、《投敵悲劇》等16個宣傳抗日劇本。他親自參加導演和排練,率領20餘名演員在賽口、高士等抗日後方巡迴演出。由於劇本構思新巧,人物刻畫入微,常常催人淚下,激人奮起。劇社每到一處,都受到觀眾歡迎。後因才高遭嫉,被誣告坐罪解至駐太湖縣176師1056團部獄中,並判以死刑。臨刑前夕,團長莫敵親自審閱其“公狀”和獄中詩作,當讀到“由來麝為藏香毀,不信犀為照角全”和“始信死生憑愛惡,方知明暗出兼偏”等詩句時,不禁大為驚詫。莫既憐其才,又恤其不幸。結果,不但免其死刑,還委任他為隨從副官。檀素來放蕩不羈,怎能久寄人籬下,僅數月便不辭而別,他說:“沐猴而冠何足言”。

抗日戰爭勝利後,他受聘於望江中學任教。一年春節,他目睹國民政府政治腐敗,便以“雷陽”二字頂格撰一聯云:“雷水長流,洗不盡貪官污吏;陽光未出,何曾見白日青天。”不久即被解聘回鄉,仍以教私塾為業。民國36年舉行第二次縣國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他撰聯諷刺云:“選場變為市場,有酒食,有香菸,打躬作揖,逢人便請;投票即是綁票,拉親戚,拉朋友,交頭接耳,遇縫就鑽”。寥寥數語,將國大代表選舉的種種醜怪現象揭露得淋漓盡致。他的詩對中也不乏饒有風趣的小品。涼泉有一姓郭名竹泉者,不務正業,常尋釁鬧事,有好事者請檀用其名撰寫對聯,他揮筆即就,聯云:“竹本青皮,雖然節外生枝,終成光棍;泉原白水,任憑江中作浪,總是下流。”賽口有某人客死遼寧,親屬以600銀元請孟某、殷某二人前往運柩,錯將一女柩運回,檀撰聯云:“三千里扶柩而歸,死大大,哭媽媽,陰錯陽差,怪怪奇奇都是夢(孟);六百元光洋可惜,迎爹爹,葬奶奶,張冠李戴,顛顛倒倒豈無因(殷)。”

檀生性浪漫,若顛若狂,“遇大人則藐之”。常賦詩作對,對地方的達官貴人進行冷嘲熱諷,使人啼笑皆非。他卻與農、商、漁、樵等下層人民交往甚密,並對貧苦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一次,他看到賽口鎮“船舶管理處”(俗稱“卡關”)殘酷地搜刮民脂民膏,不禁感慨賦詩一首云:“小小長河繞市環,五更風急浪如山,孤舟偏趁洲邊過,不避險峰避卡關。”

檀一生著作甚豐,他的詩對廣為當時文人學子傳抄,惜未能編輯成冊付印,至今所剩寥寥。

解放後,在家鄉的石隆廟行醫,不辭勞苦,不計報酬,深得鄉親信賴,不幸謝世過早,終年僅49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