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璣

十二年中舉,十三年登二甲第三名進士,改庶吉士。 十一年典試粵西,得士劉明華等51人。 十五年典試隴西,途中聞父訃,回家居喪。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檀璣出生官宦世家。幼讀書,日誦千言;為文,援筆立就。12歲移家至蓬萊山莊(今楊林鄉),就讀於李灼然家塾。15歲與胞兄檀球同舉秀才,名列優等,有大小蘇之稱。同治九年(1870)春,安徽巡撫英果敏考察敬敷院諸生,得檀璣文卷,大奇,招入署中課讀,常解衣推食,以國土待之。十二年中舉,十三年登二甲第三名進士,改庶吉士。光緒二年(1876)授翰林院編修,常與陸鳳石、譚叔裕等20餘名飽學之士聚集芸館,焚香披卷,擊缽吟詩,一時名動京都。詩集《擊缽吟》即成於此時。光緒八年典試山東,得士陳傳弼等72人。是年西圩潰決,檀奔走呼籲,勸捐請賑,拯救災民。十一年典試粵西,得士劉明華等51人。十五年典試隴西,途中聞父訃,回家居喪。十八年奉旨入京,先後任國史館、功臣館、會典館纂修、總纂、總校官。二十五年六月升國子監司業,十一月升司經局洗馬。是年會典全書告成,賞賜二品銜。二十六年義和團入京,二宮倉皇出都,檀隨駕至陝西。旋簡任福建學政。二十七年升翰林院侍講學士。

主要成就

檀璣居京30餘年,衡文校士,星軺半天下,英傑滿門庭。他曾自撰堂聯云:“天下翰林皆後輩,朝中宰相半門生。”後被山東道監察御史黃曾源高楠二人先後奏參罷官。同僚為之惋惜,檀卻恬然退隱,自號補園,又署名“蜷道人”。常與二三知己,研解道經,絕口不言國事。興來步入街市,聽歌尋樂,興盡歸來,磨墨展紙,聯對吟詩。民國初年,一度出任國史館編修。民國11年春,曾致家書云:“今年春夏之交,當回皖料理邑志、家譜,勉襄編纂,樂觀厥成”。惜是年五月謝世於京都,宿願未遂。

文學作品

檀璣學識淵博,才氣縱橫。尤工於詩對。《隨園詩話》曾評述他的《吟炭》詩是難得的佳作。詩中有一聯云:“一縷黑時猶有骨,十分紅處便成灰。”晚年回鄉,賦七律一首,寥寥數語,便勾勒出一幅水鄉秋色圖。詩云:“平沙漠漠暮煙蒼,城郭人家入渺茫,兩岸縈迴環吉水,九江澎湃束華陽,寒罾枯柳魚銜月,短棹枯蘆雁叫霜,卻憶南征采蘭芷,滿篷涼月渡瀟湘。”他曾為小鳳仙挽蔡鍔聯,也是膾炙人口,聯云:“不信周郎真短命,方知李靖是英雄。”臨終時,撰自輓聯云:“讀孔孟書,未能闡明千百分之一;得籛鏗決,不幸夭亡七二歲有零。”他的著作有《菉竹齋詩集》《鄂游草》、《擊缽吟》、《史記雜詠》等10餘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