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本書是在第2版的基礎上,根據教育部高等學校機械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最新制定的“機械原理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和“機械原理課程教學改革建議”的精神,結合近幾年來教學改革實踐的經驗修訂而成的。 本書作為《機械原理教程(第3版)》一書的配套用書,仍由上、中、下3篇共15章組成,大多數章節包括基本要求,重點、難點提示與輔導,典型例題分析,複習思考題和自測題等5部分內容,旨在方便教師備課和有利於讀者自學,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該課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的分析與設計方法,將理論學習與實際套用緊密結合起來。 本書既可作為學生學習“機械原理”課程的輔助教材及教師教學的參考用書,也可作為一般讀者自學“機械原理及機械系統方案設計”的輔導讀物。
內容介紹
本書是《機械原理教程(第3版)》一書的配套用書,其前兩版的書名為《機械原理輔導與習題》。本次修訂主要作了以下變動:
(1) 本次修訂是同《機械原理教程》一書同步進行的,根據《機械原理教程(第3版)》內容的變化,對本書有關內容作了相應的調整和加強。
(2) 將本書前兩版各章中的習題部分,經過增刪和精選,移到了《機械原理教程(第3版)》一書的相應章節之後,將本書的目標集中定位於學習指導上。
修訂後的本書更名為《機械原理學習指導》,以期使其更切合本書的輔導功能。
全書由上、中、下3篇共15章組成,大多數章節包括基本要求,重點、難點提示與輔導,典型例題分析,複習思考題和自測題等5部分內容。
本書既可作為學生學習機械原理課程的主要輔導用書,也可作為教師貫徹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備課和組織研討課的依據,同時對從事機械工程領域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也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參加本書修訂工作的人員有: 申永勝(第1章、第3章、第5章、第8章、第9章、第12章、第14章),郝智秀(第2章、第6章、第10章),閻紹澤(第4章、第7章),程嘉(第11章)、肖麗英(第13章、第15章)。本書由申永勝任主編,負責全書的統稿、修改和定稿。
值此第3版出版之際,謹對為本書前兩版編寫工作作出貢獻的人員表示誠摯的感謝。本書在修訂過程中,參閱了一些同類著作,在此特向其作者表達謝意。
由於編者水平所限,書中疏漏欠妥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斧正。
申永勝
2014年6月於清華園
目錄
上篇機構的運動設計
1機構的組成和結構分析3
1.1基本要求3
1.2重點、難點提示與輔導3
1.3典型例題分析11
1.4複習思考題16
1.5自測題16
2連桿機構19
2.1基本要求19
2.2重點、難點提示與輔導19
2.3典型例題分析25
2.4複習思考題31
2.5自測題32
3凸輪機構35
3.1基本要求35
3.2重點、難點提示與輔導35
3.3典型例題分析46
3.4複習思考題51
3.5自測題52
4齒輪機構54
4.1基本要求54
4.2重點、難點提示與輔導54
4.3典型例題分析58
4.4複習思考題64
4.5自測題66
5輪系68
5.1基本要求68
5.2重點、難點提示與輔導68
5.3典型例題分析75
5.4複習思考題82
5.5自測題836間歇運動機構86
6.1基本要求86
6.2重點、難點提示與輔導86
6.3複習思考題87
6.4自測題877其他常用機構88
7.1基本要求88
7.2重點、難點提示與輔導88
7.3複習思考題888組合機構89
8.1基本要求89
8.2重點、難點提示與輔導89
8.3典型例題分析91
8.4複習思考題94
8.5自測題959開式鏈機構97
9.1基本要求97
9.2重點、難點提示與輔導97
9.3典型例題分析99
9.4複習思考題101
中篇機械的動力設計
10機械的力分析105
10.1基本要求105
10.2重點、難點提示與輔導105
10.3典型例題分析107
10.4複習思考題112
10.5自測題11311機械系統動力學114
11.1基本要求114
11.2重點、難點提示與輔導114
11.3典型例題分析116
11.4複習思考題121
11.5自測題12212機械的平衡124
12.1基本要求124
12.2重點、難點提示與輔導124
12.3典型例題分析125
12.4複習思考題128
12.5自測題129
下篇機械系統的方案設計
13機械系統總體方案設計133
13.1基本要求133
13.2重點、難點提示與輔導133
13.3複習思考題134
14機械執行系統的方案設計135
14.1基本要求135
14.2重點、難點提示與輔導135
14.3典型例題分析139
14.4複習思考題147
14.5自測題148
15機械傳動系統的方案設計和原動機選擇150
15.1基本要求150
15.2重點、難點提示與輔導150
15.3典型例題分析152
15.4複習思考題153
15.5自測題154
附錄自測題提示與參考答案156
參考文獻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