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樑結構
現有的機械化橋,一套器材通常架設長度不超過63米,克服障礙深度不大於5米,適應流速不大於1.5米/秒,每跨橋節的架設時間2~15分鐘,橋車全重8.8~45噸,最大行駛速度50~85千米/時。
用基礎車作橋腳時,可將車輪收入車體內,橋車以車底靴板支撐,平臥在地面上。基礎車通常用不帶車廂的越野汽車、坦克或其他履帶式車輛略加改裝,並增設架橋裝置。也可設計專用車輛作基礎車。少數橋車有防護裝甲或為水密車體。
架設方法
機械化橋可多跨或單跨架設。多跨架設採用分節架設,在前一橋節架設完畢後,後面一輛橋車即駛上已架好的橋節,架設下一橋節。機械化橋架設、撤收迅速,機動性好,所需作業人員少,使用範圍較廣。
架橋裝置包括升降架或滑架、支承軸或架設臂、托架、液壓系統、鋼索系統、操縱機構和電氣設備等。專用工具和輔助設備包括錨定裝置、樁錘、標桿、土壤承載力測定器、欄桿柱、欄桿繩、跳板等。
歷史沿革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美軍研製成汽車半掛式剪刀橋。它是坦克衝擊橋的發展,可架設跨徑達24.4米的單跨橋,能保障重32噸的履帶式荷載通過。50年代初,蘇軍裝備了車轍式輕型機械化橋,它是最早的車載式機械化橋。此後,蘇軍為提高機械化橋的載重量,增大架設長度,又研製和裝備了重型機械化橋。60年代,中國人民解放軍裝備了輕型機械化橋。1972年捷克軍隊裝備了重型機械化橋。該橋採用整體式橋面和液壓橋腳,便於小型輪式車輛通行和各種車輛夜間通行,並提高了撤收時拔起橋腳的能力。該橋還改進了橋節展開機構,縮短了架設時間。1974年,法軍裝備了橋車可直接駛入水中和在溝內架設的自行伴隨橋,提高了對障礙的適應性,擴大了使用範圍和腳踏車架設長度。1981年,日本研製成結構比較新穎的平推式機械化橋。1984年,中國研製成帶有液壓橋腳、整體式橋面的重型機械化橋。
基本類型
機械化橋按所架橋樑的載重量分輕型和重型兩種。按基礎車輛的形式分輪胎式和履帶式。按架設方式分翻轉式、剪刀式和平推式。
輕型機械化橋通常為輪胎式,可保障履帶式荷載重20噸、輪胎式軸壓93千牛頓以下的技術兵器和車輛等通過。重型機械化橋有輪胎式和履帶式,可保障重60噸以下的履帶式荷載通過障礙。翻轉式機械化橋的上部結構通常為車轍式,陸上運輸時,上部結構通常反向放置在駕駛室及車架上,借支承架或升降架控制向車後傾斜。架設時通過液壓油缸或絞盤鋼索,使上部結構繞後軸或前軸旋轉,直立豎起,然後通過鋼索滑輪系統使其向後或向前翻轉,放到架橋點上。剪刀式機械化橋的上部結構在運輸時呈摺疊狀態;架設時通過液壓油缸升起橋節,用鋼索或液壓油缸使摺疊的橋節展開。這種剪刀式機械化橋與翻轉式機械化橋比較,每輛橋車載運的橋節較長。平推式機械化橋的橋車,一般裝有兩個水平疊放的半橋節。架設前,通常先將兩個半橋節連線成整體,裝上礎板,然後將整個橋節推向河渠、溝壕架成橋樑。這種機械化橋在使用時隱蔽性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