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欖散
組成:橄欖核。
來源:《普濟方》卷三○○引《海上名方》。
主治:凍腳瘡。
方法:上燒存性,為末,入輕粉。
用量:油調塗。
(《楊氏家藏方》卷十三。 (《溫氏經驗良方》。 《溫氏經驗良方》。
橄欖散
組成:橄欖核。
來源:《普濟方》卷三○○引《海上名方》。
主治:凍腳瘡。
方法:上燒存性,為末,入輕粉。
用量:油調塗。
(《楊氏家藏方》卷十三。 (《溫氏經驗良方》。 《溫氏經驗良方》。
橄欖散,中醫方劑名。出自《濟生方》卷五。主治唇緊,燥裂生瘡。
橄欖散,中醫方劑名。出自《普濟方》卷三。具有祛腐,斂瘡,生肌之功效。主治凍瘡。
橄欖,又名青果,因果實尚呈青綠色時即可供鮮食而得名。橄欖果富含鈣質和維生素C,於人有大益。它是一種常綠喬木,橄欖原產於東地中海盆地的沿海地區(臨近的東南...
植物學史 形態特徵 栽培品種 產地生境 生長習性橄欖核,中藥,為橄欖科植物橄欖的果核,性甘澀,溫,無毒,主治消諸魚骨鯁,治胃痛,疝氣,腸風下血。出自《綱目》。橄欖核,為橄欖科植物橄欖的果核,植物形態像...
藥用價值 藝術品 鑑別方法 保養方法橄欖仁,中藥,植物藥,橄欖科植物橄欖的種仁,有潤燥、醒酒、解毒的功效。植物形態喬木,高10-25(-35)米,生於低海拔的雜木林中,有栽培。
植物形態 產地生境 功能用途橄欖核,中藥,為橄欖科植物橄欖的果核,性甘澀,溫,無毒,主治消諸魚骨鯁,治胃痛,疝氣,腸風下血。出自《綱目》。橄欖核,為橄欖科植物橄欖的果核,植物形態像...
藥用價值 藝術品 鑑別方法 保養方法橄欖(學名: (Lour.) Raeusch.)橄欖科橄欖屬喬木植物。高可達35米,胸徑可達150厘米。小葉3-6對,紙質至革質,側脈12-16對,果序...
植物學史 形態特徵 栽培品種 產地生境 生長習性閩清檀香橄欖,又稱白欖、青果、黃欖,為橄欖科橄欖屬植物,是熱帶、亞熱帶的名優水果之一,福建省閩侯縣的特產。
特產簡介 主要品種 種植歷史 產品價值 產品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