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康熙十五年,餘姚有客山行,夜宿山神寺。夜半,有虎跪拜,作人言,乞食,神以鄧樵夫許之。明晨,客伺於神祠外,果見一樵夫過之,逆謂曰:“子鄧姓乎?曰:“然。”因告以夜所聞見,戒勿往。鄧曰:“吾有母,仰食於樵。一日不樵,母且飢。死生命也,吾何畏哉?”遂去不顧,客隨而覘之。樵甫采樵,虎突出從竹間。樵手搏數合,持虎尾盤鏇久之。虎不勝憤,乃震哮一躍,負痛遁去,樵逐而殺之。客逆勞之。樵曰:“感君高義,盍導我至廟中。”既至,大詬死虎斥神曰:“今竟如何?”遂碎其土偶。譯文
康熙十五年,餘姚縣有個外地人在山中趕路,夜裡住在山神寺。半夜,有隻老虎來向山神跪拜,說著像人一樣的話語,乞求山神賜給它食物。山神答應把鄧樵夫給他。第二天早上,客人等待在廟外,果然看見一個樵夫經過,迎上去問:“您姓鄧嗎?”樵夫回答說:“是的。”客人就告訴他晚上聽到的事情,告誡他不要前往。鄧樵夫說:“我有母親,靠砍柴維生,一天不打柴,母親就會餓肚子。生死都是命中注定的,我有什麼可怕的!”就頭也不回的走了。客人尾隨他偷偷地看。鄧樵夫剛剛打上柴,老虎突然從竹林間竄出,鄧樵夫徒手與它搏鬥了幾個回合,抓住老虎的尾巴轉了很久。老虎很憤怒,於是咆哮著高高跳起,忍痛逃跑。鄧樵夫追上去將它殺了。客人上前慰勞他,鄧樵夫說:“感謝你深厚的情義,何不帶我到廟中去?”到了廟裡,鄧樵夫大罵死虎並斥責山神說:“現在怎么樣呢?”於是就將泥塑的山神砸碎了。詞語注釋
康熙:清聖祖玄燁的年號。餘姚:古地名,在今浙江餘姚縣。
伺:等候;
祠:廟
逆:迎(上去)
謂:說
戒:告誡
且:將
覘(chān):悄悄地看。
甫:剛。
合:回合
遁:逃走
遂:追上去
勞:安慰
高義:深厚的情義。
盍:何不。
既:已經;詬:辱罵
竟:最終
然:是的
因:於是
單句翻譯
[有虎跪拜,作人言,乞食]有老虎跪地叩拜,發出像人一樣的話,求吃的東西
[因告以夜所聞見]
於是把昨夜所看到的聽到的告訴樵夫
[死生命也,吾何懼之有?]
死與生是命運(決定的),我有什麼可怕的?
[遂去不顧]
就離去,頭也不回
[有客山行]
有個外地人在山中趕路
[作人言]
說著像人一樣的話語
[仰食於樵]
靠砍柴維生
註:評論中有人提出異議,在此說明:“樵遂而殺之”中的“遂”不是“逐”解釋為“於是就”
1) “有客山行”的“山”,是名詞作狀語用;“山行”解釋為 在山裡走.
2) 山神與老虎合夥謀害樵夫,用兩個成語概括:同流合污,狼狽為奸。
樵夫和客人給你留下什麼印象
樵夫:勇敢(死生命也,吾何畏哉) 孝順(吾有母,仰食於樵。一日不樵,母且飢)客人:善良(因告以夜所聞見,戒勿往。)(客隨而覘之。)
啟示
1、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角度。2、好心不能建立在損害他人利益的基礎上。
3、個人是可以反抗的,只要自己積極努力就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