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如漏盡

所受快樂。 猶如漏盡比丘。 猶如漏盡比丘。

概述

出自《無量壽經》,法藏比丘四十八願中之樂如漏盡願,受樂無染願之別名。
原文是:“我作佛時。國中無不善名。所有眾生。生我國者。皆同一心。住於定聚。永離熱惱。心得清涼。所受快樂。猶如漏盡比丘。若起想念。貪計身者。不取正覺。”

來源

大德黃念祖老居士講“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文中寫到樂如漏盡願是這樣的:
第三十樂如漏盡願。願文是:“永離熱惱。心得清涼。所受快樂。猶如漏盡比丘。”大意是:心中清涼,永遠離開遍體如燒、心中如焚的苦惱。不但除苦,而且所受快樂,像得了漏盡通的比丘,就是證了阿羅漢。《法華經》說:“以三苦故,於生死中,受諸熱惱。”《大智度論》說:“人大熱悶,得入清涼池中,冷然清了,無復熱惱。”正是本願的“永離熱惱,心得清涼”。往生極樂國土即是進入清涼池,身心清涼,一切都是殊勝、美妙,所以就永離熱惱,但受諸樂,所受的快樂“猶如漏盡比丘”。“漏”是泄漏,也就是煩惱的另外一個名字。因為有煩惱存在和活動,你的心就被它所牽引,念念都是在煩惱之中,一念接一念,煩惱不斷。這心跟著煩惱跑,就像器件漏水,總有水外流,所以叫做漏。眼、耳、鼻、舌、身、意這六個門,天天流泄煩惱。斷盡煩惱的比丘,沒有煩惱了,稱為漏盡比丘,就是阿羅漢。這個通叫漏盡通。前五種通是有漏通,天耳天眼等等的。第六通才是無漏通。有漏通,其他的外道邪魔,都可以得到,唯除漏盡。當然漏盡了那就不是外道,而是阿羅漢。所以漏盡比丘,沒有染著,這個樂是真樂,是大乘的法樂。所以就是說,極樂國中的人,有的雖然仍是凡夫,但是沒有熱惱,清涼安樂,如同漏盡比丘。這種法樂法喜,不是世間的一切快樂所能相比於萬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