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楊振寧,1957年獲物理學獎,當時35歲。中國本土出生、成長,並在本土出成果的科學家要獲得諾貝爾獎,從現在算起,20年足夠。
丁肇中,1976年獲物理學獎,當時40歲。在21世紀,中國人在科學上會有許多重要貢獻。
李遠哲,1986年獲化學獎,獲獎時50歲。目前惟一在國內工作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為了面對21世紀帶給我們的挑戰,好好教育我們的下一代將是最重要的議題。
朱棣文,1997年獲物理學獎,當時49歲。中國科學家要想有所突破,第一要選擇較新學科中有帶領性、人家會跟著走的前沿課題,第二要瞄準代表新趨勢、再向前走一步就渴望會有突破性進展的新技術。
崔琦,1998年獲物理學獎,當時59歲。21世紀的物理學也會有革命性的突破,不僅在高能物理和粒子物理學方面,在凝聚態物理學方面也是一樣。
李政道,1957年獲物理學獎,當時31歲。中國已經具備了一切條件,21世紀世界物理學的領袖人物將出現在中國。
目錄
登上奧林匹斯山頂峰——楊振寧
1 幸福的兒童少年時代
2 西南聯合大學艱難求學的日子
3 芝加哥大學
4 普林斯頓和楊一米爾斯理論
5 “θ—τ之謎”和榮獲諾貝爾獎
追尋科學與藝術之美——李政道
1 好學少年,流浪天涯
2 浙江大學的“茶館裡的大學生”
3 西南聯大再遇伯樂
4 群英薈萃的芝加哥大學
5 李楊合作攻克世界性難題
6 雙雙登上諾貝爾獎頒獎台
7 毛澤東求問對稱性
8 報國寸心堅似鐵,振興中華功不朽
9 老當益壯,迎接新的挑戰
10 科學和藝術
科學實驗團隊的指揮大師——丁肇中
1 顛沛流離的童年
2 “時間是最浪費不起的”
3 與實驗物理結了緣
4 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
5 尋找帶色的雨滴
6 J粒子的發現
7 分享諾貝爾物理學獎
8 三噴注現象的發現
9 華夏情深
10 探索無止境
他開闢了可能性的世界——李遠哲
1 愛好廣泛的少年
2 從書中探索人生的真諦
3 一位主動學習的大學生
4 原子科學研究所的研究生
5 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博士生
6 到哈佛大學深造
7 芝加哥大學教授
8 重返伯克利大學
9 榮獲諾貝爾獎
10 “我們都是一個根”
捕捉原子的魔術師——朱棣文
1 家學淵源
2 迷戀上了物理學
3 從“陰影”中走出來
4 捕獲原子的突破
5 成為斯坦福的教授
6 不應該把它看得有那么重
7 中國科學家與諾貝爾獎
8 冰山的一角
9 血濃於水的感情
10 一位風趣、幽默、平凡的人
做研究就像是一種宗教上的“感召”——崔琦
1 只要他們在我心裡就夠了
2 發奮學習的培正時期
3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4 奧古斯坦納學院的奇才
5 學業、愛情雙豐收
6 得天獨厚,近水樓台先得月
7 分數量子霍爾效應的發現
8 崇尚教學相長
9 梅開二度,登峰造極
10 謙謙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