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法學

概念法學源於19世紀中葉以後由歷史法學演變而來的“潘德克頓法學”,它以羅馬《學說彙纂》為其理論體系和概念術語的歷史基礎,強調對法律概念的分析和構造法律的結構體系,是近現代法制史上功勳最為卓著的學派。

念法學 (Concept of Law)
概念法學源於19世紀中葉以後由歷史法學演變而來的“潘德克頓法學”,它以羅馬《學說彙纂》為其理論體系和概念術語的歷史基礎,強調對法律概念的分析和構造法律的結構體系,是近現代法制史上功勳最為卓著的學派,它把西方綿延千年的自然法思想與近代理性主義、人文主義和科學主義結合起來,適應現代民主、自由、法治和市場經濟的需要,奠下了現代法律制度和法治大廈的最重要的基石。時至今日,任何進一步的法律制度的完善,都是立基於概念法學的成就之上。
對概念法學有多種理解。一是認為概念法學是十九世紀支持制定法典的主要理論方法,其中最為有名的是德國形成於十九世紀的法典彙纂體系,也被翻譯成潘德克吞。概念法學在十九世紀是德國法學的主流學說。十九世紀晚期,隨著利益法學的興起,概念法學受到批判。新的社會問題的出現,不但在法典中找不到答案,甚至與法典的規定是矛盾的。一些學者對法典萬能論提出了批判。最有代表性的是德國法學家耶林。在概念法學開始受到批判的同時,法社會學、利益法學等法學開始興起。一般認為,二十世紀西方國家的法學思想流派主要有傳統的自然法學、規範法學(概念法學)以及法社會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