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唐末亂政
在馬殷來湖南之前,以湖南為主的馬楚統治區域,經歷了唐巧由山南道、江南道和嶺南道管轄,唐中期(玄宗時期)江南西道、験中道和嶺南道東部管轄,區域分隔更明顯,再到安史之亂後建立鄂岳觀察使、湖南觀察使和桂管觀察使,行政區劃更細,再到唐末的武安節度使、武貞節度使、靜江節度使。可見這塊區域脫離唐朝中央控制愈來愈明顯、獨立趨勢愈強。
馬殷來湖南之前湖南主要有武安節度使鄧處訥、靜江節度使劉士政、武貞節度使雷滿等幾種勢力,可謂紛繁複雜。三個節度使各自為政,實際上己是獨立的政治勢力,唐王朝的統治是名存實亡。然而鄧處訥名為湖南之主,但實際所控只有潭、邵兩州,且本身軍將不多,實力不足;雷滿以蠻族起家,領著蠻軍四處搶掠,並無經營成熟政權之意,但也獨立發展、割據一方;劉士政南有容管和豊管,北有武安節度使,屬於據軍自守。湖南各處的地方賊帥各自據郡為帥,勢力薄弱。湖南各地蠻族活動區域較大也大都據險自守,與內地往來不多,但有時"侵擾楚邊",對後來的馬楚政權有著很重要的影響。
唐末湖南地區可謂分崩離析,地方勢力逐步興起,但是各方割據勢力自身實力不夠,還不足以控制整個湖南地區,並且正因為各獨立勢力實力較弱,所很容易被其他較強的軍事勢為所征服,因此當時湖南的政治局勢就給經由江西過來的蔡州軍團可乘之機。
馬殷入湘
景福元年(892年),蔡州軍將孫儒戰死之後,其兵將多投降於楊行密,惟劉建鋒和馬殷收餘眾屯千,南走江西,後來規模至十萬左右。乾寧元年(894年),劉建鋒和馬殷帶著蔡州軍團從縷陵進入湖南,隨後開始征服湖南各方勢力。乾寧三年(896年),劉建鋒被部下殺死,張估推馬殷為主。乾寧三年八月馬殷判湖南軍府事,光化元年(898年)進武安軍節度使,武安軍節度使是當時湖南地區最高行政機構,轄管湖南其他各軍節度使。開平元年(907年)朱溫建梁,以馬殷為楚王。《十國春秋》卷六古《武穆王世家》中記載,開平二年(908年)九月"王主地既廣,息民禮士湖南遂安"。從894年到公元908年十四年時間,馬殷用來建立並穩定政權。
乾寧元年(894年),劉建鋒和馬殷殺死鄧處訥自稱武安留後,蔣勵本鄧處訥邵州指揮使,後降劉建鋒,鄧氏死後,蔣勵求為邵州刺史,不許,故據邵州,連飛山、梅山蠻起兵寇湘潭,馬殷破之。楊、唐、蔡、陳、魯氏等皆地方賊帥,實力有限,馬殷遺李瓊、秦彥巧、張圖英、李唐等蔡州軍將攻之,兩年內衡、永、道、柿、連等五州悉數入馬殷之手。
天復元年(901年)武貞節度使雷滿死,子彥威自稱留後,主掌朗州事物,但他沿襲父風,常焚掠荊、鄂之間。大約開平元年(907年)左右,彼弟彥恭所逐,開平元年,雷彥恭襲任武貞節度使,彥恭依舊攻於焚掠,為禍荊、湖。後梁遣馬殷和高季昌合力攻討,開平二年(908年)秦彥晤攻破朗州,彥恭奔淮南。馬氏得朗州後,奏改武貞軍為永順軍。
開平四年(910年),辰州蠻苗宋郵,靖州蠻苗潘金盛據險自居,數次侵擾楚的邊境,馬殷遣將呂師周擊之,乾化元年(911年),斬潘金盛於武岡。乾化二年,辰州蠻苗宋鄴、漵州蠻苗昌師益皆帥眾降於楚。吉州刺史彭玕,世居赤石洞為苗豪,鍾傳據江西,以其弟彭鹼為吉州刺史,後以彭玕代之,鍾傳死後,開平三年(909年)七月帥眾數千人歸附馬殷。據《九國志》卷十一的記載,彭玕本想進據湖南,天佑三年(906年)十二月遣敖瞻、李緒請降於馬殷,目的是探湖南虛實。瞻等回來後,認為湖南不可圖,之後才帥其族和部眾數千歸附馬楚。
南楚建國
907年,後梁封馬殷為楚王。927年,後唐天成二年,正式冊封馬殷為楚國王,南楚國正式成立。馬殷仿效朝廷體制,改潭州為長沙府,作為國都,並在長沙城內修宮殿,置百官,建立了一個名副其實的獨立王國,成為五代時期10個封建割據國家之一。
930年馬殷死,馬殷次子馬希聲繼位。932年馬希聲死,馬殷第四子馬希范繼位。947年馬希范死,馬希廣繼位。949年馬希萼起兵奪位,次年馬希廣兵敗被殺。於是馬希萼自立為楚王。但馬希萼僅當了八九個月的楚王又被弟弟馬希崇發動政變推翻。949年到951年的這段爭奪王位的戰爭,被稱為眾駒爭槽。
951年11月,南唐乘楚內亂,派大將邊鎬率兵攻占長沙,一舉滅楚。南唐還未站穩腳跟,馬殷舊將劉言又起兵擊敗了南唐軍,繼續據有湖南。
952年,王逵殺劉言控制湖南。955年,部將潘叔嗣又殺了王逵;潭州軍府事周行逢又進軍朗州殺了潘叔嗣,湖南全境遂為周行逢所控制。962年,行逢死,子周保權繼位,手下大將張文表起兵反叛。經過惡戰,周保權殺了張文表。此時趙匡胤已發動陳橋兵變即帝位,趁機揮軍南下攻占潭州。963年,湖南完全併入北宋版圖。
政治
中央官職
天成二年(927年)八月"楚王殷始建國,立宮殿,置百官,皆如天子,或微更其名:翰林學士曰文苑學士,知制浩曰知辭制,樞密院曰左右機要司,群下稱之曰殿下,令曰教。以姚彥章為左丞相,許德就為右丞相,李鋒為司徒,崔穎為司空,拓跋恆為僕射,張彥瑤、張迎判機要司。"根據《十國春秋》卷一〇四《十國百官表》中記載,中央設定公"、左丞相、右丞相、僕射、太保、侍中、平章事等職位,但多是優待,並無實際權力,除非兼任其他官職。史料記載六部中有兵部、禮部。另外"判機要司"是馬楚特有的官職,並非真如"樞密院"那樣掌軍事,史料中均未記載張彥瑤和張迎的其他活動。
節度使
除了馬楚政權中屯、所在的潭州武安節度使外,馬楚還有設在朗州的永順軍節度使、設在桂州的靜江軍節度使和設在容州的寧遠節度使,但寧遠軍節度使在乾化元年(911年)十二月被劉龑所得,此後馬楚一直虛領此職。
地方官職
馬楚的地方制度沿襲唐朝,是節度使—州—縣三級的體制。州以州刺史為主要長官,另有別駕、長史、司馬等;縣有縣令,設丞、主簿、尉。另外還有羈糜府州,馬楚境內少數民族眾多,漵州刺史和鄴州刺史以及溪州刺史都是如此。
軍事
馬楚軍事的官職在所有官職中設定最多、最複雜,嚴先生認為武職僚佐中最重要的有王種:兵馬使職在治兵、作戰,押衙職在親從、禁衛,虞候在整軍紀、刺奸滑;一司外,一衛內,一督查,三分其職,共治軍務。兵馬使以都知兵馬使為最長,虞侯以都虞候為最長,押衙常分左右押衙。馬楚軍號繁多,馬、步、水諸軍齊全,另外還置牙軍,其長官稱牙內都指揮使。《舊唐書》中唯一關於"都指揮使"的記載在《樂彥頓傳》中"彥被因命為六州都指揮使,未幾又兼相州刺史"。《資治通鑑》中關於"都指揮使"的最早記載是"汝鄭把截制置都指揮使,齊克讓奏黃巢自稱天大將軍"。"都指揮使"是晚唐尤其是五代常見的武職。杜文玉認為"都指揮使從軍事體制上大體分為四個層次:一是州鎮之都指揮使,二是方鎮之都指揮使,三是中央禁軍系統之都指揮使,四是作為行軍統帥之都指揮使"。他指出都指揮使是節度使所屬最重要的將領,統帥軍隊,而諸指揮使中以馬步軍都指揮使和牙內都指揮使權任最重。杜文玉先生在對馬楚兵制的研究中介紹,馬楚有決勝、長直、衡山、強弩、戰掉、義勝、銀槍、靜江等軍隊,諸軍指揮使為各軍隊的指揮長官。
馬楚官職中有"六軍使"的設定,五代時期各政權的禁軍常分為六軍和侍衛親軍兩類,六軍之置是因襲唐朝,後梁有設左右天威、左右龍虎、左右天武、左右羽林、左右英武、左右神武等六軍。《資治通鑑》卷二七六中記載,天成二年(928年)"楚王殷如岳州,遣六軍使袁途、副使王環、監軍馬希瞻將水軍擊荊南",卷二七八中記載長興三年(932年)"希聲卒,六軍使袁論、潘約等迎鎮南節度使希范於朗州而立之。"因此有關馬楚的史料中未見這些六軍具體名稱的記載,只見"六軍使",蓋是隸屬於霸府的一支軍隊抑或有著守衛節度使的重任。
經濟
商業
據史料記載,馬殷“土宇既廣,乃養士息民”,由於政治上採取上奉天子、下撫士民的保境息民政策,同時奉行獎勵農桑、發展茶葉、倡導紡織、重視商業貿易。馬楚利用湖南地處南方各政權中心的地理優勢,大力發展與中原和周邊的商業貿易,採取免收關稅,鼓勵進出口貿易,招徠各國商人。《十國春秋·楚武穆王世家》載:“是時王關市無征,四方商旅聞風輻。”
由於馬楚政權重商政策,那時的潭州已成為南方最大的茶市,城市化水平有了較大的發展。當時手工業和礦冶業也比較發達,其時採取“命民輸稅者皆以帛代錢”後“民間機抒大盛”,長沙棉紡業也始於馬楚時期,其時楚地已種棉,故有胡三省之“木棉,今南方多有焉。於春中作畦種之,至夏秋之交結實,至秋豐其實之外皮四裂,中踴出自如綿。土人取而紡之,織之以布,細密厚暖,宜以御冬。”礦冶業方面,楚時潭州境內丹砂礦的開採風行一時,據說州的東境山崩,“湧出丹砂,委積如丘陵”,主要用於作為塗料之用,楚王馬希范丹砂塗壁,“凡用數十萬斤”。
稅收
茶稅為當時南楚主要稅收來源,因此政府每年稅收“凡百萬計”。為促進茶葉的生產與貿易,馬楚政權採取“令民自造茶”、“聽民售茶北客”的寬鬆政策,讓百姓自己製造茶葉“以通商旅”。同時,馬楚政權全國各地設定商業貨棧(回圖務),組織商人收購茶葉(茶商號“八床主人”),銷往中原地區的商人,換回戰馬和絲織品。
錢幣
為了發展商業,馬殷採納大臣高郁的建議,鑄造鉛、鐵錢幣在境內流通,如鉛錢開元通寶、鐵錢乾封泉寶背天、背策等。由於鉛鐵錢幣笨重,攜帶不便,商旅出境外貿易,大都“無所用錢”,往往在楚就地購買大量產品銷往各地,這樣楚地境內生產的產品通過“易天下百貨”,楚因而變得富饒。當時楚國茶葉為與周邊的主要貿易產品。
歷代君主
稱號 | 諡號 | 姓名 | 生卒年份 | 在位時間 | 備註 |
追尊 | 文肅王 | 馬筠 | 不詳 | 未在位 | 馬殷稱楚國王時追封 |
莊穆王 | 馬正 | 不詳 | 未在位 | 馬殷稱楚國王時追封 | |
景莊王 | 馬元豐 | 不詳 | 未在位 | 馬殷稱楚國王時追封 | |
楚王 | 武穆王 | 馬殷 | 852年—930年 | 896年4月-930年11月 | 後梁開平元年封楚王 後唐天成二年封楚國王 |
衡陽王 | - | 馬希聲 | 898年—932年 | 930年11月-932年7月 | 未稱王,僅稱武安、靜江節度使 長興三年,希聲卒,追封衡陽王 |
楚王 | 文昭王 | 馬希范 | 899年—947年 | 932年8月-947年5月 | 後唐長興三年封楚王 |
楚王 | - | 馬希廣 | —950年 | 947年5月-950年12月 | 後漢天福十二年封楚王,史稱廢王 |
楚王 | - | 馬希萼 | 900年—953年 | 950年12月-951年9月(271天) | 南唐保大九年封楚王 |
楚王 | - | 馬希崇 | 不詳 | 951年9月-10月(26天) | 未稱王,僅稱武安留後,史稱後主 |
註:
1.楚的建立者馬殷實際自896年開始割據,歷代君主均沿用中原年號
2.馬希廣於後漢乾祐三年(950年)十二月十二日被馬希萼所擒,合陽曆951年1月22日,兩日後馬希萼登楚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