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史稿

楚史稿

本書論述了楚國的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等方面的情況,論述了西周前的遠古歷史。

作者簡介

李玉潔,女,漢族,1948年11月28日出生,河南開封人。1977年考入河南大學歷史系,1966年高中畢業,為“老三屆”學生。文革後上山下鄉,到河南省平玉縣機械石運動鍛鍊。1978年2月考入河南大學歷史系讀書,本科畢業後,繼續攻讀研究生,先後獲得學士、碩士學位。1985年考入四川大學歷史系,師從著名的先秦史專家徐中教授攻讀博士學位,1988年獲得博士學位,並回到河南大學任教。1991年評為河南大學第一批中青年優秀專家,河南省第一批中青年骨幹教師。1992年元月從講師破格晉升為教授。同年獲得河南省高校優秀中青年教師獎勵基金一等獎;1999年被河南省委和省政府授予“河南省優秀專家”稱號。 河南大學中國古代史的學科帶頭人,河南省優秀專家,河南大學特聘教授,河南大學中國古代史的博士生的牽頭導師、碩士生的牽頭導師;中國孔子研究會理事、中華孔子學會理事、河南省孔子學會常務副會長。其獨著《楚史稿》計30萬字,河南大學出版社,1988,1990年獲河南省教委三等獎

全文目錄

序言第一章 楚族的起源

一 關於楚族的起源
二 祝融部落的興起
三 季連部落的南遷與楚族的形成
四 商朝的南土
五 楚族的自然崇拜

第二章 西周時期的楚國

一 楚對西周的臣服
二 關於楚都丹陽
三 周昭王南征
四 熊渠的分封與對周王朝分庭抗禮的嘗試
五 周人繼續經營江漢和漢陽諸姬的分封
六 楚的鄰國
(一)楚的同姓與姻親小國
(二)楚與百濮
(三)楚與巴蜀
七 西周時期楚人的發展

第三章 楚國貴族政治體制的建立

一 楚國貴族的經濟基礎
二 若敖氏之族的執政
三 建立郢都

第四章 擴疆啟土楚地千里

一 第一次滅國高潮
二 召陵之盟
三 楚地千里
四 繼續進攻中原

第五章 楚國的縣制

一 楚對滅國貴族實行的優惠政策
二 楚國的社會組織機構
三 楚縣的建立
四 縣制的建立是楚國政治革新的基點

第六章 若敖氏之族的覆滅

一 王權、族權矛盾的日益尖銳
二 城濮之戰
三 若敖氏之族的繼續衰微與滅庸之役
四 若敖氏之族的覆滅

第七章 貴族政治體制的加強

一 貴族政治體制的加強
(一)令尹孫叔敖
(二)公子執政與官制的完善
二 軍制的完善
三 楚國的法治
四 禮制思想的形成
五 父子承繼制度的出現與忠、孝、節、義倫理觀念的產生
六 楚秦結盟

第八章 稱霸中原

一 問鼎周室
二 邲之戰
三 稱霸中原

第九章 晉楚構和

一 第一次弭兵之盟
二 鄢陵之役
三 晉悼公復霸
四 第二次弭兵之盟
第十章 楚靈王對外擴張的失敗
一 楚靈王“改制”。
二 楚靈王的對外擴張
三 楚靈王的失敗與滅亡

第十一章 吳人入郢

一 楚平王的息民政策
二 子胥奔吳
三 吳人入郢
四 遷都於鄀
白公勝之亂

第十二章 春秋時期楚國經濟的發展

一 青銅業的發展和冶鐵業的產生
二 楚國的農業
三 商業的發展

第十三章 春秋時期的楚國文化

一 詩書禮樂之邦的楚國
二 楚國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與辯證法的發展
三 老子思想及其產生的社會原因

第十四章 吳起變法

一 戰國初期的政治形勢
二 戰國初年的楚國
三 吳起變法
四 變法取得的立竿見影的效果

第十五章 官僚政治的出現

一 土地制度和生產關係的變化
二 官制與爵制的發展
三 郡、縣二級行政制度的產生
四 軍隊組織的變化和裝備的精良
五 昭、屈、景三大族的執政

第十六章 宣威盛世

一 魏國的衰落與秦的崛起
二 楚的恢復與發展
三 戰國史上的極盛時期

第十七章 楚國的衰落和東保陳城

一 戰國時期合縱連橫的開始和楚懷王為縱長
二 秦克巴蜀,齊、楚與秦、韓、魏兩大政治集團的形成
三 兵挫籃田、亡地漢中
四 楚被迫與秦聯合
五 垂沙之役和楚懷王客死秦邦
六 齊、秦稱帝
七 樂毅破齊和楚對齊國的支持
八 西亡鄢郢,東保陳城

第十八章 楚國貴族政治的衰落

一 貴族政治的弊病
二 楚國貴族的腐朽統治
三 戰國末期的內外矛盾
第十九章 楚國的滅亡
一 郢都陳城的歌舞昇平
二 秦趙戰爭與秦統一形勢的形成
三 徙都壽春和進一步衰落
四 楚國的滅亡

第二十章 楚與周邊民族的關係

一 楚與西南地區的關係
二 夜郎王國與岷山王國
三 楚與東南各族的關係

第二十一章 戰國時期社會經濟的發展

一 農業生產的發展
二 手工業生產的發展
三 商業的發展

第二十二章 戰國時期的楚國文化

一 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與沉悶的楚國思想界
二 農家思想
三 莊子對老子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四 巫術思想在楚國的盛行和發展
五 楚國的天文曆法
六 楚國的音樂和樂器
七 楚筆與楚簡

第二十三章 燦爛的楚國文學

一 楚辭的產生
二 屈原與楚辭
三 屈原的思想與藝術成就
四 宋玉、唐勒與景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