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三戶

楚三戶

楚三戶,典故名,典出《史記》卷七〈項羽本紀〉。”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後因以“楚三戶”指決心因以“楚三戶”指決心復仇報國者。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詞目:楚三戶

拼音:chǔ sān hù

注音:ㄔㄨˇ ㄙㄢ ㄏㄨˋ

解釋:指決心復仇報國者。

詳細釋義

典源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

居鄛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計,往說項梁曰:「陳勝敗固當。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南朝宋·裴駰《史記集解》:「瓚曰:『楚人怨秦,雖三戶猶足以亡秦也。』」唐·司馬貞《史記索隱》:「臣瓚與蘇林解同。韋昭以為:三戶,楚三大姓昭、屈、景也。」

譯文

居鄛(cháo,巢)人范增,七十歲了,一向家居不仕,喜好琢磨奇計,他前來遊說項梁說:"陳勝失敗,本來就應該。秦滅六國,楚國是最無罪的。自從楚懷王被騙入秦沒有返回,楚國人至今還在同情他;所以楚南公說'楚國即使只剩下三戶人有,滅亡秦國的也一定是楚國'。

釋義

”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後因以“楚三戶”指決心因以“楚三戶”指決心復仇報國者。

同源典故

三戶 三戶亡秦 三戶存楚 三戶已亡 三戶楚 三戶英雄 亡秦三戶 存三戶 故鄉三戶 楚三戶 無三戶

用典示例

清 方文《答呂霖生吏部》詩:“漫說楚三戶,聊為魯兩生。”

郁達夫《滿江紅·閩于山戚繼光祠題壁用岳武穆韻》詞:“ 會稽恥,終當雪; 楚三戶,教秦滅。願英靈,永保金甌無缺。”

唐 高適 《東征賦》:“嘆三戶之亡 秦 ,知萬人以離 項 。”

宋 蘇軾 《竹枝歌》:“三戶亡 秦 信不虛,一朝兵起盡讙呼。”

明 張煌言《答趙安撫書》:“但三戶亡 秦 ,讖緯已兆;一成祀 夏 ,歷數有徵。”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六篇:“蓋 秦 滅六國,四方怨恨,而 楚 尤發憤,誓雖三戶必亡 秦 。”

相關閱讀

關於“三戶”,學術界有很多解釋。學術界主要有幾種說法:其一,指三戶人家,極言力量小,決心大。蘇林、《辭海》和《漢語大詞典》等持此種觀點;其二,指楚三大姓屈、昭、景。以韋昭為代表;其三,指地名,杜預認為是丹水縣北三戶亭;服虔雲漳水津;孟康曰津峽名。以上三種說法可見《史記·項羽本紀》第301頁註解。其四,指後來的“陳勝、項羽、劉邦” 。其五,指三閭大夫屈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