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長森

楊長森,男,江蘇省阜寧縣人,生於1928年,出身於中醫世家。歷任南京中醫學院針灸系教授、系主任、碩士生導師、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江蘇省中醫院)主任醫師。主編出版過《針灸學講義》、《針灸治療學》、《針灸中藥臨床學》等多部高等中醫院校教材和專著。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並獲“江蘇省名中醫”、“優秀研究生導師”等稱號。

基本信息

主要經歷

楊長森出身於中醫世家,父親楊耀逵是淮派名醫,擅長治療溫病雜症。楊長森自小立志習醫,繼承父業,後又拜投陳立齋先生為師學習了4年。

1949年參加聯合診所,獨立應診。1955年春,楊長森成為江蘇省中醫進修學校首屆進修班學員,畢業後留校任教,在校長承淡安先生的啟發和鼓勵下開始針灸學術研究和教學研究工作。建校之初,學校成立針灸巡迴教研組,在江蘇和皖南諸縣市陸續舉辦了多期針灸培訓班,同時開展巡回醫療。楊長森在巡迴教學醫療中較好地完成各項任務,擔任了針灸教研組副組長。

學術內容

一、構建針灸臨床辨證論治體系

在古代文獻中,大量的針灸治療內容只是在病症下羅列穴名,沒有處方和方義,對此楊長森從散在的文獻記載中,尋找針灸處方和方義的依據,尤其是以《靈樞》時代針灸醫家臨床思維和規範為線索,以中藥方劑學為借鑑,確立了理、法、方、穴的針灸臨床辨證論治體系。最終在第一版全國統編教材《針灸學講義》中增補了針灸處方和方義的內容,使之趨向完善。

二、培育針灸學人才,主編針灸學教材

自1956年留任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學教研組,擔任教研組副組長起,楊長森一直在針灸專業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等方面,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尤其是上世紀80年代成立針灸專業後,擔任針灸系主任,在針灸專業的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方面,做了許多具體的工作,包括教學目標、課程體系的建立和逐步規範等。

上世紀50年代末,組織主編了第一版高等中醫院校針灸學教材—《針灸學講義》;80年代又主編了第一版針灸學專業教材—《針灸治療學》。還編著了《內經針灸選輯》等自編教材。

三、對針刺補瀉手法的研究

楊長森認為,針灸療效的高低,除辨證論治、立法處方是否正確外,還決定於針刺補瀉手法是否正確。其次,上世紀50年代,承淡安、朱璉等從神經反射立論,將針刺手法簡化為輕刺、重刺兩種,言輕刺能興奮,重刺能抑制。以輕弱刺激論針刺手法,與古代補瀉手法的論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給教學、科研和臨床套用帶來一定混亂。針對這一局面,楊長森通過縱貫古今的研究,發現古今針刺補瀉手法的原理是一致的,即輕刺則補,重刺則瀉。但是,古法未免過於繁複,初學不易掌握,今法未免過於簡略,勢必降低療效。因此,楊長森運用定性定量的方法,將古代的針刺補瀉手法加以改進,使其理論深入淺出,賦予科學的解釋,操作規範明確,易於推廣套用。1989年經中國針灸學會組織專家鑑定,製成錄像片向國內外發行,取得了較好的社會反響。

臨床套用

楊長森治病多用針灸,也善於用中藥,常常聯合治療,針對病情需要,不拘一格,總以提高療效為依歸。例如一住院患者,三叉神經痛頻繁發作,曾服西藥久治無效,經針灸配合中藥治療1周,疼痛完全停止。又如一患者因腦梗塞半身不遂而入院,入院時即出現亡陰孤陽外越危象,連投填陰斂陽重劑而轉危為安,結合針灸治療逐漸好轉。

後世影響

楊長森教授在針灸學界的影響力,無論過去還是將來,都將是深遠的。無論是構建的針灸臨床辨證論治的體系,還是縱貫古今的針刺補瀉手法研究;無論是各層次針灸教育體系的構建,還是《針灸學講義》、《針灸治療學》、《針灸中藥臨床學》三部針灸教材的編著,都以“針道”影響著當代每一位針灸人。

著作

主編教材:《針灸學講義》、《針灸治療學》、《針灸中藥臨床學》等。

主要論文

[1] 楊長森.針藥並治腰椎病坐骨神經痛[J].江蘇中醫藥,2002(09)

[2] 楊長森.針藥聯合治療周圍性面癱[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04).

[3] 楊長森.必須擴大針灸的治療範圍[J].南京中醫學院學報,1987(02).

[4] 楊長森.談針刺複式補瀉手法與守氣[J].江蘇中醫,1988(09).

[5] 楊長森,吳繼東.針灸驗案二則[J].江蘇中醫,1988(11).

[6] 楊長森.破傷風[J].新中醫,1974(03).

[7] 楊長森.小便不通[J].新中醫,1979(02).

[8] 楊長森.針刺“放血”在臨床上之套用[J].中醫雜誌,1957(12).

[9] 楊長森.談針刺補瀉手法的初步體會[J].江蘇中醫,962(05).

[10] 楊長森.再談針刺補瀉手法的初步體會——答高忻洙先生[J].江蘇中醫,1964(07).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