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銘源

楊銘源,我國歷史時期人物,清末民初年間人物。

楊銘源(1878~1926)字西堂。陝西宜君人。早年就讀於三原宏道高等學堂,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官費派往日本留學,入經緯學校,同年加入中國同盟會。三十二年(1906),同盟會的陝西籍留學生成立同盟會陝西分會,白毓庚任會長。不久,白回國,楊任會長。同盟會陝西分會創辦《夏聲》雜誌,推舉楊為經理,趙世鈺為總編輯,宣傳民主和反舊迎新的革命思想。
三十四年(1908)春,楊回國擔任陝西省中等農林學堂教師和健本學堂兼任教師,利用課堂揭露清政府喪權辱國、壓榨人民的種種罪行,提高學生覺悟。期間曾介紹宜君縣知縣王斌等加入同盟會。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接著各省成立臨時議會,楊被推為陝西省臨時議會議長。是年,和李桐軒孫仁玉高培支等人,以振興西北文化、輔助社會教育為宗旨,發動各方力量於同年7月1日成立陝西易俗伶學社 (後改名陝西易俗社),楊任社長。同年冬,楊當選為眾議院議員。1913年4月赴北京任職,被眾議院推選為中華民國憲法起草委員會委員,又被選為七人組成的理事委員會委員,參與憲法的起草工作。楊耳聞目睹袁世凱的倒行逆施,便四處奔走,呼籲倒袁。10月,袁世凱就任正式大總統,即下令解散國民黨,撤銷國會中國民黨議員資格,楊流亡日本,入明治大學讀書。
1915年回國,在上海為邵力子辦的報紙寫政治評論;還多次由滬赴粵,到韶關會見孫中山,支持孫中山反對北洋軍閥的鬥爭。袁世凱死後,楊再度任國會眾議院議員。
1 917年在廣州參加孫中山召開的國會非常會議。 次年夏,護法運動失敗後,又追隨孫中山往返於廣州、 上海和日本等地,繼續進行革命鬥爭。1921年6月回陝,任省教育廳廳長。
1922年,國會復開,楊又參與國會活動。1923年10月,在曹錕賄選總統過程中,和沈鈞儒等百餘名兩院議員共同進行抵制,後被迫離京。1925年,因病赴北京就醫,1926年逝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