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毓庚

白毓庚(1878~1933)字秋陔。陝西鹹寧新筑西王村(今屬西安市灞橋區)人。少時即性情剛烈,讀書的同時又習武練劍,由陝西陸軍武備學堂畢業後考取官費留學,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 九月入日本東京振武學校學習。

十月初六(11月2日),日本文
部省頒布取締中國留學生規則《關於許清國人入學之公私立學校之規程》,對中國留
日學生進行種種無理限制,引起中國留日學生的強烈不滿。十一月初八(12月4日) ,
中國留日學生8000餘人舉行總罷課,推舉白毓庚為武界學生代表,與文界學生代表胡
漢民面見清政府駐日公使楊樞,要求楊與日本政府交涉,使其收回成命。楊樞不僅不
理學生的要求,反而命令學生複課。白異常氣憤,當場打了楊樞幾記耳光,受到孫中
山的讚賞,特派同盟會會員何子奇、景梅九等介紹白加入中國同盟會。三十二年 (19
06)秋,同盟會陝西分會在東京正式成立,白被選為第一任會長。
此後,白由日回國返陝,被新軍協統劉瞻漢舉薦給巡撫恩壽,由恩壽委任為陝西
新軍第二標教練官。白又推薦何子奇為軍事教官(一說為第一標標統)。因何仍在日本,
陝西當局便電告東京陝甘留日學生同鄉會為其辦理回國事宜。由於陝西留日學生意見
分歧,有人以何是江蘇人為理由堅決反對率購撾茨芾瓷氯沃啊N思絛蟹辭?鬥爭,白再赴日本向孫中山匯報陝西情況。根據孫中山指示,白轉從言論入手進行輿
論宣傳, 和席梧軒合編了《戰時國際公法答案》 ,又與茹欲立、景梅九等人參加了
《夏聲》《關隴》等雜誌的創辦工作。他以“西安”的筆名為《夏聲》《晉乘》等刊
物撰搞,以“天劍”的筆名為《漢幟》(第一期刊名《洞庭波》)撰稿,在《余提學使
之謬狀》一文中,批評陝西提學使余對陝西教育界指導無方的“可笑”行為。
約在清宣統元年(1909),白從日本返回陝西,在西安陸軍國小堂任軍事教官,主
持兵教訓練。他暗中從事反清革命活動,被西安知府尹昌齡發覺逮捕入獄,經親友多
方營救始獲自由。
1911年10月22日,白隨老同學張鳳翽參加起義。起義成功後,任秦隴復漢軍管帶、
標統,參加了陝西東路革命軍與清軍的激烈戰鬥。東路停戰後,又奉張鳳翽之命參加
西路戰役,在禮泉、鹹陽一帶與原陝甘總督升允指揮的清軍進行激戰,直至西路議和
停戰。
1912年,陝西革命軍奉北京政府之命縮編,井勿幕等著名同盟會員倡議離開軍隊,
白一度解甲歸田。張鳳翽鑒於他家道並不富裕且有功於陝西辛亥革命,委任他為陝西
軍裝局局長兼省府咨議。1918年秋,于右任應陝西靖國軍將領胡景翼等人之請,由上
海回陝就任陝西靖國軍總司令。白赴渭北參加靖國軍,在第五路軍高峻部任職,參加
反對陳樹藩督陝的鬥爭。當時,陝西戰禍連年,民不聊生,白曾赴洛陽面見直系軍閥
吳佩孚,力圖勸說其出兵援助陝西靖國軍以擊敗陳樹藩,未能達到預期目的。
1926年軍閥劉鎮華圍困西安長達八個月之久,致使西安城郊田園荒蕪,城內餓、
病而死的人難以數計。楊虎城、李虎臣、衛定一等人領導西安軍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
守城鬥爭。期間,白任守城軍隊籌款委員,為城內廣大軍民的生存,竭誠努力,多有
貢獻。1931年楊虎城就任陝西省政府主席、西安綏靖公署主任以後,白任西安警備司
令部參議。兩年後病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