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翠芳[全國人大代表]

楊翠芳[全國人大代表]
楊翠芳[全國人大代表]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姓名:楊翠芳 性別:女 民族:漢族 籍貫:四川資陽 出生年月:1950年10月 黨派:中國共產黨 學歷:國中 現任職務:全國人大代表 代表團:四川 農民110,兌現承諾保平安;村官食堂,彰顯幹部新作風;修路引水,引導村民破難題;服務民眾,貼著民心辦實事;盡職盡責,當好民眾“代言人”;心繫民眾,關注民生。

基本信息

人物檔案

楊翠芳 楊翠芳

姓名:楊翠芳

性別:女

民族:漢族

籍貫:四川資陽

出生年月:1950年10月

黨派:中國共產黨

學歷:國中

現任職務:全國人大代表

代表團:四川

人物事跡

農民110,兌現承諾保平安

“有汽車掉進堰塘嘍!快來救人啊!”2008年12月31日傍晚,隨著一名治安聯防隊員的呼喊,分水村迅速集結了幾十名精幹力量展開營救。有的在路邊指揮交通,有的下水砸車窗,有的忙著尋找救人工具。一切秩序井然,他們和交警、120醫護人員一道一直忙到次日凌晨2點。目睹了這一驚心動魄場面,從仁壽來分水村經商的個體戶黃超誠懇地對楊翠芳說:“楊支書,我也要加入你們的‘110’。”

分水村是一個“一腳踏三縣”的邊遠鄉村,特殊的地理環境,使該村一度混亂不堪,偷雞摸狗多、打架鬥毆多、鄰里糾紛多,賭博迷信多……不少村民對此怨聲載道,渴望有一個穩定的生產生活環境。楊翠芳上任後,立即向民眾公開承諾:一定要把村裡的社會治安搞好,把這個“山高皇帝遠”的“三角”地帶治理好。

楊翠芳隨即帶著問題走訪村民,問計於民。通過座談了解,一個想法萌生了:“要從根本解決好分水村的社會治安問題,必須建立一支隊伍,走”依法治村、群防群治“的路子”。在楊翠芳的努力下,1994年8月,分水村成立了一支由她本人擔任隊長,由176名青年共產黨員、復退軍人、基幹民兵組成的治安聯防隊和機車應急分隊,並在全村18個組都成立治安聯防小隊,形成了村、組、農戶三級治安防控網路,主要負責村裡的巡邏、護院、處置治安突發事件等事項。為充分調動民眾的積極性,2006年,她又探索出新的群防群治工作思路,以山灣、院壩、溝口為單位,將全村劃分為61個巡邏片區,分片實行“傳牌守護”制度,由各家各戶派人輪流堅持每天夜間治安巡邏。十多年來,這支治安聯防隊風雨無阻,守護著全村組組戶戶,組建至今,共調解的民事糾紛就達188件,防範和處理治安案件31件,攔截案犯4起15人。就這樣,分水村的治安混亂局面得到了徹底扭轉,農家夜不閉戶,村民安居樂業。分水村也因此多次被評為“全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範村”,而治安巡邏隊,也被民眾親切地稱為“農民110”。

村官食堂,彰顯幹部新作風

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的楊翠芳十分清楚農村生活的艱辛。她深知“打鐵先要自身硬”,要求每一名村幹部從自己做起,起好帶頭作用,以村為家,厲行節約,管好自己的“手”,管住自己的“嘴”,注重在每一個細節上都維護民眾的利益,絕不侵占集體、民眾的利益,絕不增加百姓負擔。

在分水村,村幹部堅持每天上班。但由於居住分散,中午回家吃飯來去十分不便。多年來,分水村的幹部們形成了一個傳統:無論集中開會還是為民眾辦事耽誤了回家吃飯,都採取“打平伙”、“出份子”的形式湊錢到鄰近的村幹部家一起動手做飯吃。2003年,分水村新建了村委會辦公樓,一個大膽的想法產生了!在楊翠芳倡導下,分水村建起了一個首開全市先河的“村官食堂”, 實行村幹部“輪流坐莊,糧油自備”的運作模式,由村幹部共同湊齊鍋、灶、碗、筷,輪流從家裡帶來米、面、油、鹽、調料和蔬菜在食堂里煮來吃,從不“下館子”。 楊翠芳還帶頭在自家的8分地里種滿了應季的瓜果蔬菜,她說,有了這8分地,“村官食堂”就不愁沒菜吃了。幾年下來,“村官食堂”節約資金達8000多元。村民們看在眼裡,熱在心頭。如今,在“村官食堂”門口,常常能看見三三兩兩的村民自發地送來自家種的瓜果蔬菜。村民理財小組成員付水江說:“村裡的幹部10多年沒有報銷過一張一伙食發票,巴心巴肝地為大夥辦事,咱們送點菜算啥?”

修路引水,引導村民破難題

“建設新農村,首先要治山改水,要修路建橋……”在四川代表團的全體會議上,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的楊翠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不僅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

分水村缺水,村上有五個組一直靠臨村的提灌站抽水維持生產,由於水源有限,常常與臨村產生矛盾。楊翠芳多方奔走,積極爭取上級支持,建起了塘房溝提灌站。為了把仁壽縣黑龍灘水庫的水引到不是灌區的分水村7、11兩個組的農田裡,楊翠芳兩天兩夜耗在水庫管理站與水庫管理站的負責同志真誠溝通。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楊翠芳的不懈努力,終於感動了水庫的領導和同志,同意放水救急,保證了分水村兩個組300多畝水稻滿栽滿插。為了讓村民不再因缺水而發愁,她積極爭取上級領導支持,同時又通過“一事一議”,帶領民眾投工投勞,先後新建了19根水泥田埂,使每個組都有了蓄水設施,扭轉了“靠天吃飯”的窘境。

近年來,楊翠芳組織發動全村民眾修建改造村組公路9.8公里,新建水泥路2.5公里,新建塘房溝電力提灌站,徹底解決了5個組用水難和全村民眾出行難的問題,中心村建設吸引了近30戶民眾到中心村建房經商。同時,加大產業結構調整,逐步走上了“釀酒+推粉+養豬+水果”的產業發展路子,村民的收入也年年大幅度上升,2009年,該村村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609元。

服務民眾,貼著民心辦實事

楊翠芳常說:當幹部,心裡要有民眾。在分水村,幹部無論進城還是到鎮上,都會扯開廣播喊上一聲,讓村民知曉,如果有什麼事情,就可以順路代辦。這個“規矩”是村支書楊翠芳立下的。分水村地處偏遠,就是走一趟鎮上來回要用一天時間,還得花12塊錢的車費,民眾辦事極不方便。有了這么一個不成文的“規矩”,分水村村民辦事方便多了。多年來,楊翠芳利用進城到鎮開會,為民眾代辦身份證、戶口遷移登記、宅基地手續和購買生產生活用品究竟有多少,連她自己都數不過來,只有民眾心中清楚,幾乎沒有一戶民眾沒找她辦過事。

民眾說,楊支書是把我們當自家人待。16組特困戶查祥林體弱多病缺技術,妻子嫌家窮離家出走,土牆的房屋被大雨浸泡後倒塌,查祥林父子幾乎絕望了。楊翠芳得知情況後,立即想盡辦法為他爭取了“安居工程”項目,還替他買材料、請施工隊,出工出力,幫他蓋起了三間平房。為儘快幫助查祥林脫貧,她又動員社長付全興讓查祥林到他的酒廠去幫忙。查祥林感激地說:“楊支書他們這么關心我,我自己都不好意思不努力發展了!”

十幾年如一日的工作,楊翠芳累倒住院了。村民們打聽到她住院的訊息,自發去看望她,有的帶去分水村的玫瑰香柑,有的背上自家的米,有的帶去僅有的8個雞蛋……來的人絡繹不絕,為了不讓民眾勞累奔波的跑資陽,楊翠芳不得不提前出院回到了分水村。

盡職盡責,當好民眾“代言人”

2008年,楊翠芳光榮地當選為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當選後,她深感擔子沉重。臨行之前,有數百名鄉親自發為她送行,不停地叮囑她一定要把農民的心聲帶到北京人民大會堂,帶給黨中央。為了把村民關心的問題寫成建議帶到大會上去,楊翠芳白天走家串戶,悉心了解民眾的所思所盼,夜晚凝神沉思,傾心撰寫。在去年全國人代會上,她提出的新農村建設要注重基礎建設,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力度的建議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我是代表,多辦實事好事就是我的責任。”楊翠芳說。去年7月以來,分水村的村民見到楊翠芳總是告訴她“手機通了”的喜訊。因為是她,解決了多年來困擾村民的手機通訊難題。分水村地處仁壽、資中、雁江三個行政區縣交界處。由於地理位置特殊,長期以來,分水村的移動手機信號不穩定。村民們需要爬上山坡或走到平地才能找到通訊信號,而令他們更為苦惱的是,即使找到信號可以使用手機,也常常接收到的是臨近區縣的手機信號,不得不支付漫遊加長途的高額通訊費用,手機也就成了村民身上的擺設。那段時間,楊翠芳頂著炎炎烈日,一趟趟地往30多公里外的中國移動雁江區分公司跑,最終使該公司答應在分水村架設手機信號發射機站。

心繫民眾,關注民生。今年3月她在北京出席全國人大十一屆三次會議期間,都時刻關注著家裡的旱情,牽掛著村民的生產和生活,每天晚上都要打電話詢問村上的情況,即時安排村組幹部組織民眾蔬通水渠,管好現有水源,節約用水,合理用水。並要求村組幹部對低保戶,困難民眾要堅持每天去關心了解其有無具體困難,盡力幫助他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在此期間她用去電話費400多元,不但沒有怨言反而心裡踏實了。

十八年來,楊翠芳總是以一腔熱血、一身正氣、一片真情全心全意為民辦事,也贏得了當地幹部民眾由衷的喜愛。每到換屆,總有村民找到她說,“楊支書你不能走,你走到哪裡我們都要把你找回來。”村民離不開他們的楊支書。儘管楊翠芳的愛人退休回城,孩子長大成人,家人多次勸她辭職進城享受天倫之樂,可她仍然選擇了留在分水村。她對家人說:“什麼時候分水村的村民捨得我走了,我就回來。”

建言獻策

2008年3月6日,在四川代表團的全體會議上,資陽市雁江區迎接鎮分水村黨支部書記楊翠芳代表的發言引起大家的特別關注。

“我來北京開會時,沒想到村里幾百民眾自發到村頭送我,還做了朵大紅花給我!那個場面讓人感動,也讓人覺得心裏面沉甸甸的。”

之所以感動,是因為鄉親們托她把話帶給中央:近幾年中央惠農力度不斷加大,免除了農業稅,還給農民各種補貼!

“之所以感到沉甸甸的,是因為鄉親們盼望進一步加大支農力度、強化農村基礎建設、不斷增收,把他們的期望帶到會上,責任大啊。”楊翠芳激動地說。

“三農”話題在兩會上不是新話題了,但楊翠芳的話還是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我有一個強烈的建議,就是新農村建設一定要從實際出發,穩步推進!一步步走紮實,才能讓農民真正得實惠。”

楊翠芳來北京前作了些調查,發現一些地方動不動就搞示範點,有的沒尊重民眾的意願就把農民房子集中修到一起。她說,“總覺得不太對勁啊,因為新農村建設不等於修農民集中居住區,也不是修房造屋了事,農民沒錢修新房,你喊農民貸款,農民最後還得要還貸呀。農民技能和素質提高恐怕更重要吧。”

會場很安靜,代表們專注地聽著,不時記下要點。

“新農村建設不是建兩個亮點來給別人看的,必須立足長遠,尊重實際、尊重農民的想法才行,而且一定要分輕重緩急,不能急於求成。”按照楊翠芳的觀點,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是幫助民眾搞好生產。

“對發展經濟,我有個建議。”楊翠芳話鋒一轉,農村產業發展、經濟發展,必須先把基礎問題解決好:做好兩件事,一個是路,一個是水。

路的問題不解決好,生活不方便、生產不方便,出門買點東西、賣點東西都不方便;水的問題不解決好,人、畜、莊稼都活不好。

目前,農村路、水的問題還比較突出,最大的問題就是缺錢。如何解決?

“我再提個建議:把現在給農民的各種補貼資金集中起來,打捆使用,乾村子裡的大項目。”楊翠芳越講越激動。

“比如我們村,糧食直補和農資綜合補貼人平有50多元,現在是分散到各家,辦不成大事。但僅這兩筆補貼,每個村都有十萬、二十萬,集中起來統一使用就能發揮大作用。怎么集中?成立個理財小組,把錢管起來;再開幾個村民會議,修塘堰還是修村道,由村民會議定。這么一來,同樣的錢,可以發揮的作用就大不同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