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楊繼宗,漢族,字誠芳,山西陽城人。明朝的清官中,楊繼宗堪稱為佼佼者。他居官於天順(1457—1464)、成化(1465—1487)、弘治(1488—1505)三朝,那時的官場已不似明初之嚴整,官吏貪黷漸成風氣,楊繼宗卻身處其中,不為之所染,以至當時掌權的太監汪直都承認:“天下不愛錢者,惟楊繼宗一人耳。”楊繼宗十分鄙視那些貪官污吏,把他們視作髒物,他到達任所,先汲水百人斛,將廳堂沖洗後再視事問政,並且說這樣做是要清除污穢。楊繼宗雖僅官至按察使,但卻名著青史,成為後世敬仰的一代名臣。
楊繼宗卒於1488年(弘治元年戊申),他在一書法作品中寫到:“一生清虛靜泰,少私寡慾,無外物...以醇泊獨又守之,以一養之,以和為貴。....大人指正 祠庵弟楊繼宗 "(寬宇精舍藏其墨寶所見並錄之)善決疑獄,為官清正,不附宦官的一代青廉官吏,可見其清志也。又知楊繼宗號祠庵,補其史料傳記之不足也。
天順初年考中進士,授官刑部主事。當時獄囚病死較多,楊繼宗為他們改善飲食,下令每三天洗浴一次,使很多囚犯得以繼續生存。楊繼宗又善於辨明疑案。河間府捕獲了強盜,派遣鄉里村民張文、郭禮押送京師,途中強盜逃走。張文對郭禮說道:“我們兩個人都應當同死。你母親年老,又缺少兄弟,用我來代替強盜,希望能保全你母子性命。”郭禮哭泣而謝,聽從了張文的安排。張文身被桎梏前往刑部,楊繼宗察明他並非強盜,終於辨明情況將他釋放。
成化初年,朝廷採納王翱的推薦,升任楊繼宗為嘉興知府。楊繼宗赴任時僅用一個僕人跟隨,官署書齋也都清朴無華。他生性剛正廉潔孤獨孤峭,人們都不敢有所冒犯。然而他卻能經常召集鄉間父老詢問疾苦,幫助他們解除,又大力興辦社學,民間子弟年滿八歲不往就學,則要處罰他們的父兄。楊繼宗每遇到學官時都待以賓客之禮,府內教師儒生竟相勸學,一時文教大興。
御史孔儒來嘉興清理軍籍,各里老人多被他鞭撻而死。楊繼宗張榜告示說:“有被御史杖責致死的,來府衙報告名姓。”孔儒十分惱怒。楊繼宗前拜見他說:“為治之道有一定規矩,您只管剔除奸弊,勸戒懲辦官吏。那樣有挨家挨戶稽查考核,則是地方官府之事,(你所做的)不是律法所規定的。”孔儒無法與之相難,但心裡卻深為忌恨。臨行前,他突然闖入府行之中,打開楊繼宗的箱筐察看,裡面只有舊衣數件而已,也慚愧而去。有經過嘉興的太監,楊繼宗送給他們的只是菱角、芡實之類和曆書。太監們索要錢財,楊繼宗當即發出公碟去領取庫中金銀,並說:“錢都在,請給我立下印券。”太監嚇得咋舌不敢接受。楊繼宗進京人覲,汪直想要見他,他卻不肯。明憲宗問汪直:“朝覲官中誰廉潔?”汪直回簽說:“天下不愛錢的,只有楊繼宗一個人。”
九年任滿,楊繼宗被破格升遷為浙江按察使。他多次冒犯太監張慶,張慶哥哥張敏在司禮監,經常在憲宗面前詆毀楊繼宗。憲宗說道:“你說的不就是那個不要一個錢的楊繼宗嗎?”張敏惶恐不安,寫信給張慶說:“好好對待楊繼宗,皇上已經知道他這個人了。”
得知母親去世的訊息,楊繼宗立即離任出行,來到騷亭下,將官署中的器物全部清理交付給官府,只帶著一個僕從、幾卷書而還。守喪結束後,楊繼宗以右僉都御史巡撫順天府。京畿之內有多處權貴的莊田,凡有權貴侵占百姓產業的,就立即奪還給百姓,他還巡查關塞,武備得到很大整飭。遇到星辰變異,楊繼宗應詔上疏陳言,歷數指斥太監和文武諸臣們貪贓殘虐之狀,並且請求召回出鎮的太監,因此更加被權貴們所嫉恨。治中陳翼奸告他的過失,權貴們趁機中傷他,他因此被降職為雲南副使。
明孝宗即位後,楊繼宗改任湖廣按察使。到任後,他讓人打來上百斛水,把廳衙沖洗一番,然後再處理事務,他說:“我用來清除污穢。”在任不久,又以僉都御史巡撫雲南。雲南都指揮使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有許多舊日同僚,相見十分高興。見面後他離開座位向僚友揖禮說道:“明天要辦公事,望諸君能給予諒解。”於是彈劾罷免不稱職的八人。不久他便去世了。
楊繼宗極力維持風紀節操,但心腸慈厚,自己處事必定依禮而行。任知府時,謁見上司一定身著朝服,入京朝覲謁見吏部時也是如此。有人說不用這樣,楊繼宗笑道:“這是朝廷的法服,這時不穿,將什麼時候穿用呢?”他任浙江按察使的時候,有管倉庫官吏的十餘人因缺少庫糧被關在獄中,以至於賣掉子女賠償。楊繼宗想從寬處理他們,卻沒有理由。有一天,送來他的月俸銀,他讓人稱量一下,就發現超出了原數,再量別的官吏俸銀,也都如此,因此悟出了倉吏缺糧的原因,他準備具實上報,眾人恐惶不安,請求楊繼宗,甘願捐出俸解代替倉吏們賠償。十餘名倉吏因此獲釋。楊繼宗曾監考鄉試,得到兩份好考卷,便身著朝服一再拜天道:“這二生必當為天下人才之魁,我為朝廷得人才而祝賀。”等到拆開考卷,知道二生為王華、李文,後來果然相繼考中狀元,人們因此佩服楊繼宗有眼光。天啟初年,追贈諡號為貞肅。
史籍記載
1.《明史》(卷159):“楊繼宗,字承芳,陽城人。天順初進士。授刑部主事。囚多疫死,為時其食飲,令三日一櫛沐,全活甚眾。又善辨疑獄。河間獲盜,遣里民張文、郭禮送京師,盜逸。文謂禮曰:“吾二人並當死。汝母老,鮮兄弟,以我代盜,庶全汝母子命。”禮泣謝,從之。文桎梏詣部,繼宗察非盜,竟辨出之。成化初,用王翺薦,擢嘉興知府。以一仆自隨,署齋蕭然。性剛廉孤峭,人莫敢犯。而時時集父老問疾苦,為祛除之。大興社學,民間子弟八歲不就學者,罰其父兄;遇學官以賓禮。師儒競勸,文教大興。御史孔儒清軍,里老多撻死。繼宗榜曰:“御史杖人至死者,詣府報名。”儒怒。繼宗入見曰:“為治有體。公但剔奸弊,勸懲官吏。若比戶稽核,則有司事,非憲體也。”儒不能難,而心甚銜之。瀕行,突入府署,發篋視之,敝衣數襲而已。儒慚而去。中官過者,繼宗遺以菱芡、曆書。中官索錢,繼宗即發牒取庫金,曰:“金具在,與我印券。”中官咋舌不敢受。入覲,汪直欲見之,不可。憲宗問直:“朝覲官孰廉?”直對曰:“天下不愛錢者,惟楊繼宗一人耳。”九載秩滿,超遷浙江按察使。數與中官張慶忤。慶兄敏在司禮,每於帝前毀繼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錢之楊繼宗乎?”敏惶恐,遺書慶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聞母喪,立出。止驛亭下,盡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攜一仆、書數卷而還。”
2.《明史》(卷159):“服除,以右僉都御史巡撫順天。畿內多權貴莊田,有侵民業者,輒奪還之。按行關塞,武備大飭。星變,應詔陳言,歷指中官及文武諸臣貪殘狀,且請召還中官出鎮者。益為權貴所嫉。治中陳翼訐其過,權貴因中之,左遷雲南副使。孝宗立,遷湖廣按察使。既至,命汲水百斛,洗滌廳事而後視事,曰:“吾以除穢也。”居無何,復以僉都御史巡撫雲南。三司多舊僚,相見歡然。既而出位揖之曰:“明日有公事,諸君幸相諒。”遂劾罷不職者八人。未幾卒。”
3.《明史》(卷159):“繼宗力持風節,而居心慈厚,自處必以禮。為知府,謁上官必衣繡服,朝覲謁吏部亦然。或言不可,笑曰:“此朝廷法服也,此而不服,將安用之?”為浙江按察時,倉官十餘人坐缺糧系獄,至鬻子女以償。繼宗欲寬之而無由。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則溢原數。較他司亦然。因悟倉吏缺糧之由,將具實以聞。眾懼,請於繼宗,願捐俸代償。由是十人者獲釋。嘗監鄉試得二卷,具朝服再拜曰:“二子當大魁天下,吾為朝廷得人賀耳。”及拆卷,王華、李旻也,後果相繼為狀元。人服其鑒。天啟初,謚貞肅。”
楊氏宗祠
匠禮村楊氏宗祠奠基於明朝景泰1445年,創建於明景泰1453年,位於匠禮村圪洞巷和牌樓巷之間, 坐北向南,依山而建,一連三院,高低分明,錯落有致。總面積達4000多平米。
1488年,楊繼宗去世,楊氏宗祠正殿正中間懸掛都堂像,約9平米大,身穿紅袍,頭頂懸掛一頂官帽,內含一道聖旨。正殿外上方懸掛兩塊牌匾,上書“海內流光”、“不私一錢”。萬曆三年,賜“名臣”稱號;天啟元年,封諡號“貞肅公”。後人又稱楊氏宗祠為“貞肅公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