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明萬曆三十六年,楊畏知生於陝西寶雞一戶窮苦人家。父親早逝,隨母度日,家境貧寒。
高迎祥率眾起事,轉戰陝西北部,流民大軍進犯陝西寶雞,楊畏知率鄉勇拒敵,勇猛識略,為知府稱讚,遂成名。
明崇禎九年,曾多次與明將孫傳庭阻擊闖軍。
崇禎十三年(1640年)以保舉特用,歷官雲南副使,分巡金滄道。
明弘光元年九月,元謀土知縣吾必奎反明,接連攻陷祿豐、廣通、楚雄等地,占據楚雄城近20天。楊畏知自大理率兵攻克楚雄,討平吾必奎。
退兵之日,楚雄士民“攀轅遮道”懇留,於是移駐楚雄。
同年十二月,王弄山(開遠)長官司沙定洲奉命參與平吾必奎之亂,進軍昆明,按兵不動。吾必奎平定之後,沙定洲進占沐國公府,沐天波逃往滇西,母及妻自焚。楊畏知聞訊,即整兵備戰。沐天波逃至楚雄時,楊畏知對他說:“楚雄元氣未復,如沙定洲憑藉昆明精銳來攻,很難固守;永昌關隘重重,安全無虞。”沐天波於是投奔永昌。沙定洲兵臨楚雄,楊畏知親自坐鎮北門,對沙定洲說:“現在情況不明,順逆未分,不便開城接納,等你平定永昌轉回來,那時朝廷的旨意下了,我再以下屬司道的禮儀迎接你。”於是沙定洲軍繞過楚雄,分兵攻擊大理、蒙化、進攻永昌。楊畏知乘間整修城濠,遷移附廓百姓,又飛調臨近軍隊集中楚雄,積極備戰。沙定洲攻永昌不下,得知楚雄訊息,恐斷其後路,於是回兵攻楚雄。沙軍重兵圍城,又以大炮轟城,楊畏知堅守。各府縣和土司接到命令後都派兵應援,沙定洲擔心老家有失,解圍東去。
沙定洲攻占石屏、寧州、嶍峨(峨山)後,又回軍圍攻楚雄,分兵72營,重重圍困。楊畏知率軍民奮力堅守。時農民軍大西軍已由川入滇,楊言為黔國公焦夫人報仇,沙定洲再次撤離楚雄。孫可望率大西軍破曲靖,進入昆明,沙定洲逃回阿迷州(開遠)。大西軍繼續西進,楊畏知率兵御於祿豐啟明橋,兵敗投水未死,孫可望下馬勸慰他,說大西軍“聯明抗清”,希望他能合作,並折箭為誓。楊畏知約以三事:不用獻忠年號,仍尊明朝;不殺百姓;不擄婦女。孫可望應諾,於是同回楚雄,收復西路八府,兵不血刃。
永曆五年(清順治八年,1651年),大西軍首領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之間有矛盾,孫可望得到帝封,庶可相制。於是遣楊畏知、龔彝赴肇慶進表請帝封。當時永曆帝朱由榔駐肇慶,孫可望希望封為秦王,永曆帝未能滿足其要求;楊畏知一貫尊主行事,因而受遷怒。孫可望“使人召貴陽而責數之。畏知大憤,除頭上冠擊可望,遂被殺”,賜謚忠節。楚雄人感激他守城保民之功,立祠以祀。楚雄舉人劉聯聲寫過兩首《吊楊文烈公》詩:
(一)
帶礪山河三百年,一朝烽火逼南滇。
孤軍獨振重圍解,功在朝廷業在邊。
(二)
神州淪沒在當年,孤軍猶撐半壁天。
窮老文章心力在,空將血淚染啼鵑。
明史記載
《明史·列傳第一百六十七》
楊畏知,寶雞人,崇禎中,歷官雲南副使,分巡金滄。乙酉秋,武定土官吾必奎反,連陷祿豐、廣通諸縣及楚雄府。畏知督兵復楚雄,駐其地。必奎伏誅,而阿迷土官沙定洲繼亂,據云南,黔國公沐天波走楚雄。巡撫吳兆元不能制,許為奏請鎮雲南。定洲遂西追天波,畏知說天波走永昌,而己以楚雄當定洲。定洲至,畏知復紿之曰:“若所急者,黔國爾,今已西。待爾定永昌還,朝命當已下,予出城以禮見。今順逆未分,不能為不義屈也。”定洲恐失天波,與盟而去。分兵陷大理、蒙化。畏知乘間清野繕堞,征鄰境援兵,姚安、景東俱回響。定洲聞,不敢至永昌,還攻楚雄,不能下。畏知伺賊懈,輒出擊,殺傷多。乃引去,還攻石屏、寧州、嶍峨,皆陷之。復西攻楚雄,迄不能下。明 年,孫可望等入雲南,定洲還救,大敗,遁歸阿迷,可望等遂據會城。
初,唐王聞畏知抗賊,進授右僉都御史,巡撫雲南,以巡撫吳兆元為總督。及可望等至,以畏知同鄉,甚重之。尋與劉文秀西略,畏知拒戰敗,投水不死,踞而罵。可望下馬慰之曰:“聞公名久。吾為討賊來,公能共事,相與匡扶明室,非有他也。”畏知瞪目視之曰:“紿我爾。”可望曰:“不信,當折矢誓。”畏知曰:“果爾,當從我三事:一不得仍用偽西年號,二不得殺人,三不得焚廬舍,淫婦女。”可望皆許諾。乃與至楚雄,略定大理諸郡,使文秀至永昌迎天波歸。迤西八府免屠戮,畏知力也。
時永明王已稱號於肇慶,而詔令不至。前御史臨安任僎議尊可望為國主,以乾支紀年,鑄興朝通寶錢。畏知憤甚,有所忤,輒抵掌謾罵。可望數欲殺之,李定國、劉文秀為保護得免。可望與劉、李同輩,一旦自尊,兩人不為下。聞肇慶有君,李錦、李成棟等並加封爵,念得朝命,加王封,庶可相制,乃議遣使奉表。畏知亦素以尊主為言。歲已醜,遣畏知及永昌故兵部郎中龔彝赴肇慶進可望表,請王封,為金堡等所持。畏知乃曰:“可望欲權出劉、李上爾。今晉之上公,而卑劉、李侯爵可也。”乃議封可望景國公,賜名朝宗;定國、文秀皆列侯。遣大理卿趙昱為使,加畏知兵部尚書,彝兵部侍郎,同行。
時堵胤錫曾賜空敕,得便宜行事。昱乃就與謀,矯命改封可望平遼王,易敕書以往。武康伯胡執恭者,慶國公陳邦傳中軍也,守泗城。州與雲南接,欲自結可望,言於邦傳,先矯命封可望秦王,曰:“藉其力可制李赤心也。”邦傳乃鑄金章曰:“秦王之寶”,填所給空敕,令執恭齎行。可望大喜,郊迎。亡何,畏知等至。可望駭不受,曰:“我已封秦王矣。”畏知曰:“此偽也。”執恭亦曰:“彼亦偽也,所封實景國公,敕印故在。”可望怒,辭敕使,下畏知及執恭獄,而遣使至梧州問故,廷臣始知矯詔事。文安侯馬吉翔請封可望澄江王,使者言,非“秦”不敢復命。大學士嚴起恆持不可,兵部侍郎楊鼎和助之,且請卻所獻白金玉帶。會鄖國公高必正等入朝,召使者言:“本朝無異姓封王例。我破京師,逼死先帝,滔天大罪,蒙恩宥赦,亦止公爵爾。張氏竊據一隅,罪固減等,封上公足矣,安敢冀王爵。自今當與我同心報國,洗去賊名,毋欺朝廷孱弱,我兩家士馬足相當也。”又致書可望,詞義嚴正。使者唯唯退,議遂寢。必正者,李自成妻弟,同陷京師者也。
可望不得封,益怒,其年九月親率兵至貴州。
十一月,大兵破廣州、桂林,王走南寧。事急,遣編修劉襜封可望冀王,可望仍不受。畏知曰:“‘秦’‘冀’等爾,假何如真?”可望不聽。定國等勸可望遣畏知終其事,可望許之。
次年二月先遣部將賀九儀、張勝、張明志赴南寧索沮“秦”封者起恆、鼎和及給事中劉堯珍、吳霖、張載述殺之,乃真封可望秦王。而畏知旋至,痛哭自劾,語多侵可望。遂留為東閣大學士,與吳貞毓同輔政。可望聞之怒,使人召至貴陽,面責數之。畏知大憤,除頭上冠擊可望,遂被殺。
楚雄人以畏知守城功,為立祠以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