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水才[共產主義戰士]

楊水才[共產主義戰士]
楊水才[共產主義戰士]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楊水才,男,中國共產黨黨員,被毛澤東同志稱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共產主義戰士”。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個人生平

1924年,楊水才出生於河南省許昌縣桂村鄉水道楊村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

1936年開始給地主做長工。

曾任村黨支部副書記、桂村農中校長。

1949年3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解放江南的戰鬥中立大功一次,小功兩次,獲“人民功臣”稱號。

1951年年初,楊水才復員回到家鄉水道楊村,被民眾推選為農會委員,負責治安保衛工作。

1953年,楊水才回響黨的號召,動員10戶農民成立全村第一個農業生產互助組,並把自己的40萬元(舊幣)復員費作為組裡的活動經費。

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並當選為大隊黨支部副書記。

1966年12月4日,楊水才開會、勞動、調查……忙了整整18個小時後,於1966年12月5日不幸因病逝世。

人物事跡

水道楊是個兩崗夾一窪、崗高缺水的地方。為拔掉窮根,楊水才在黨員會上建議,抓水利,挖坑塘,把水抽到崗子上;搞綠化,多栽樹,旱田變成水澆地,使水道楊變成桐樹路、花椒寨、柿樹溝、桃花崗。建議被村黨支部採納後,為尋找水源,他帶領大家土法上馬,用竹筒、廢瓶製成“土儀器”進行測量,獲得必要的數據,尋求最好的挖坑塘地址,規劃最佳的三級提水上崗方案。在施工過程中,他累得吐了血,擦擦嘴繼續乾。遇到下雨天,為了不影響施工,他跳進齊胸深的水溝里,把缺口堵住。坑塘挖了15米左右,找不到水,很多人泄了氣。面對困難,楊水才召開諸葛亮會,分析原因,尋找辦法。他調來打井用的鐵錐繼續往下打,最後,鐵錐砸破石層,泉水冒了出來,終於解決了水道楊的缺水問題。

在治水的同時,楊水才帶領社員們植樹造林,決心把禿嶺變成花果崗。在長葛縣太平店林場學習嫁接技術時,他風裡來、雨里去,天天吃乾饃充飢。學會嫁接技術後,為早日把技術傳給民眾,他在炎熱的夏天,從早到晚堅持幹活,累得昏倒在苗圃里。

為改變水道楊村人民民眾文化的落後局面,楊水才決心創辦學校。經過緊張籌備,1963年9月1日,由水道楊、桂東、桂西等7個生產大隊貧下中農聯合創辦的桂村農業中學誕生了,他被貧下中農管理委員會推選為農業中學的校長。在學校,他經常教育師生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熱愛勞動;提倡知識分子勞動化,勞動能治百病,尤其是思想病。他領導桂村農業中學師生走“抗大”道路,一面學習,一面勞動,自力更生建校。1965年秋,他帶領師生奮戰40多天,脫坯5萬多塊,建房21間,開墾荒地20餘畝,使學校有了寬敞的教室和自己的農林試驗園地。

楊水才把讀毛澤東的書當做最大的幸福。作為生產大隊學習《毛主席著作》的總輔導員和許昌縣活學活用《毛主席著作》的積極分子,他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是讀《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愚公移山》,以張思德、白求恩、老愚公為榜樣,用“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標準來檢查自己的言行。

楊水才在生活上極其艱苦樸素,一頂帽子戴了八九年,也捨不得換掉;一件衣服補了又補,捨不得買新的,始終保持著勞動人民的本色。

長期的勞累,致使楊水才肺結核、腎結石等多種疾病纏身。當病情惡化、人民公社把他送到醫院時,他也不肯動手術。他說,我有病,不能很好地為黨工作,心中夠慚愧了。如今,國家建設正需要錢,有些階級兄弟更需要治療,不能再讓國家花好多錢為我治病。

1966年12月4日夜,忙碌一天的楊水才披著破棉襖,坐在桌前,桌上放著《毛主席語錄》和幾張稿紙,上面寫著活學活用《毛主席著作》,進一步建設水道楊的計畫。12月5日,人們發現楊水才坐在書桌前離開了人世。

人物評價

精神傳播

楊水才逝世後,他那種不怕苦、不怕死,為人民、為社會主義無私奉獻、鞠躬盡瘁的精神影響了很多人。他的事跡感染著千千萬萬的人民民眾,水道楊的鄉親們自發開展起學習楊水才精神活動,他們通過多種方式懷念他、讚頌他。鄉親們一致決定,為表達對楊水才的懷念,把水道楊村古會改為每年12月5日(楊水才逝世),並在這一天村民們自覺聚集到楊水才墓前舉行紀念會。桂村農業中學的學生入學、入團、入黨和畢業典禮,都要到楊水才墓前宣誓。桂村農業中學的師生把楊水才的事跡繪成連環畫,在街頭巷尾、集市廟會、村頭田間流動展出。1968年,桂村人民公社舉辦了“楊水才辦學事跡展覽”,前來參觀的全縣師生和外地教育工作者近萬人。  1969年五六月份,許昌縣、許昌地區、河南省革委會相繼發出了學習楊水才的決定。特別是《人民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等報導、播發了楊水才的光輝事跡,高度評價了楊水才精神,使學習楊水才的活動迅速推向全國、推向高潮。

楊水才精神不但給許昌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而且他的光輝事跡更是響徹大江南北,他的精神激勵和鼓舞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奮發圖強,自強不息。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曾派出數量不等的參觀團來楊水才展覽館參觀學習。先後來這裡參觀的有“楊根思連隊”、“硬骨頭六連”、楊水才生前所在連隊,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的子女和革命烈士劉胡蘭的親屬等。楊水才的事跡還被許多文藝工作者作為創作的素材和學習的教材,如長篇小說《閃光的年華》發行全國,大型劇本《伏龍崗》和地方小戲《一把嫁接刀》風行河南全省,上海、四川、浙江、山東等地出版社分別創作出版了《共產主義戰士楊水才》、《楊水才取經歸來》、《為人民鞠躬盡瘁》等單幅宣傳畫、組畫和許多連環畫發行全國,《人民畫報》記者拍攝的《挖塘治水》、《植樹造林》、《楊水才的小車》、《永不熄滅的燈光》等巨幅彩照先後發表,《解放軍畫報》記者與楊水才生前所在部隊拍發了組照,新華社記者拍攝的《楊水才遺像》、《楊水才生前住過的小屋》、《桃花崗》、《幸福塘》等照片發行國內外。

楊水才的事跡在國外也得到了廣泛傳播。據《參考訊息》報載:蘇聯《真理報》、日本《讀賣新聞》及東南亞一些國家的報紙,都發表了《人民日報》登載的楊水才事跡通訊文章摘要。阿爾巴尼亞朋友題詞說:“楊水才展覽館是一座很好的大學校。”

楊水才的一生是光輝偉大的一生,他既無妻室兒女,又無積蓄,死後留下的只是毛澤東讚揚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共產主義精神”,由普普通通的農民成為億萬人民崇敬的英雄。

歷史評價

楊水才同志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全國先進典型、農村基層黨員幹部的優秀代表。他為改變家鄉貧窮落後的面貌,忍著病痛,帶領家鄉人民興修水利、植樹造林、興辦學校,直至犧牲在工作崗位上。被毛澤東同志稱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共產主義戰士”。現位於河南省許昌縣楊水才紀念館裡一幅幅圖片、油畫,一篇篇文字,陳列的小推車、鐵鎬、土製水平儀、嫁接剪刀等一件件楊水才同志生前使用過的勞動工具,真實生動地再現了楊水才同志光輝的一生。多少年來,這裡都是黨員和農村基層幹部的紅色教育基地。

1969年7月13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發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共產主義戰士——記共產黨員楊水才同志的光輝事跡》,全國各大報紙、各家電台都進行了轉載和轉播。

1969年7月31日,《人民日報》以《為人民鞠躬盡瘁》為題發表了評論員文章,評價楊水才是“為人民鞠躬盡瘁的模範共產黨員”,“是一切共產黨員,一切革命幹部,一切無產階級革命戰士的光輝榜樣”。

在辦農業生產合作社和人民公社的過程中,楊水才樣樣走在前頭,被民眾稱讚為人民的“鐵柱子”。

人物名言

小車不倒只管推,只要有一口氣在就要幹革命!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