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歧寺[江西省萍鄉市寺廟]

楊歧寺[江西省萍鄉市寺廟]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楊岐普通寺,初名廣利禪寺,位於江西省萍鄉市上栗縣的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楊岐山上,占地面積7600平方米,原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現存建築面1200平方米,距萍鄉市區25公里。楊岐普通寺依楊岐山而建,逐層遞高,古樸雄偉。楊岐普通寺系中國佛教五宗七家之一禪宗臨濟宗楊歧派的發祥地。

楊岐普通寺是乘廣禪師唐寶十二年(753年)首創,宋慶曆年間,方會禪師在此創楊岐宗,將廣利禪寺改名為普通寺。1987年,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親筆題寫了“楊岐普通寺”匾額。

歷史沿革

楊岐普通寺風光 楊岐普通寺風光

楊岐(歧)普通寺始建於盛唐時期,已有1200餘年的歷史,是中國佛 教禪宗五家七宗臨濟宗下一大支派——楊岐宗的祖庭。楊岐普通寺初名廣利禪寺,乘廣禪師唐寶十二年(753年)首創,後甄叔禪師得嗣其法,於塘大曆年間(766年~779年)新建法堂、僧舍,規模較大。

唐玄宗天寶十二年(753年)乘廣禪師從洛陽南遊至江西萍鄉楊岐山。見楊岐風景秀麗,氣候宜人,又得楊岐檀越黎氏建高,建球兄弟施獻山地及巨額資金,禪師誅茅肇基,創建“廣利寺”。

唐代宗大曆八年(773年),馬祖道一弟子甄叔禪師來到楊岐寺,參乘廣為師,與師合力弘揚佛法。

唐憲宗元和二年(807年),甄叔禪師誠邀唐進士,人文學家朗州司馬劉禹錫為乘廣禪師撰碑銘。同年,甄叔禪師為紀念乘廣禪師碑落成,於正殿後山上,手植唐柏一棵。唐柏至今猶存,且列入江西省省級重點保護文物。

北宋仁宗時,禪宗四十五世,臨濟八世,楊岐初祖方會禪師,客群請來楊岐山廣利寺執掌法席。方會禪師在此創楊岐(歧)宗,將廣利禪寺改名為普通寺。方會禪師創立的楊岐宗蔚為全國禪宗中最大宗派。並在黃龍宗衰竭後復稱臨濟大宗,傳法東南亞,遠至歐美。

1957年7月1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將楊岐普通寺、唐塔和唐柏,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995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將楊岐列為旅遊區,曰:“楊岐山風景名勝區”。

2010年,被列為重點開發風景區,隸屬於楊岐(歧)山風景區管理。

2010年2月,禪宗92世,楊岐48世,江西雲居山真如寺首座和尚慧通老和尚,在萍鄉當地政府和檀越居士誠邀下,欣然應承出任江西楊岐普通寺住持,意旨恢復、振興楊岐宗祖庭楊岐普通寺。2010年5月,慧通老和尚攜弟子道源法師正式入主楊岐普通寺。

2012年,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嵩山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在萍鄉市人民政府和當地檀越居士誠邀下,應允繼承慧通老和尚恢復、振興楊岐普通寺和楊岐宗遺願,出任楊岐普通寺住持。並於2012年9月28日,來到楊岐普通寺執掌法席。

2013年6月,國務院公布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楊岐普通寺的兩個“國寶”:乘廣禪師塔和甄叔禪師塔,被正式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格局

楊岐普通寺,寺後樹高林密,古木參天,唐柏蔽日;寺前翠竹簇擁,湧泉飛瀑,水聲潺潺。“乘廣塔”、“甄叔塔”遙遙相對,千年佛燈,普照楊岐。方竹、墨竹、實竹、觀音竹盎然成蔭。古老的寺院,古樸典雅,清閒幽靜。

楊岐普通寺依山而建,逐層遞高,古樸雄偉。寺院由山門,彌勒佛殿、大雄寶殿、觀音殿、祖師堂、廚房餐廳、客堂宿舍組成。

山門

山門古老陳舊,土木結構,水沙牆體,土瓦覆頂。歇山式屋頂,正中稍高,兩翼偏低。麻石門框,高3米,寬2米。門框上首為清代翰林院學士文廷式手書“楊岐山”三個大字。

佛殿

楊岐普通寺 楊岐普通寺

進入山門,沿著S型水泥能甬道曲旋而上,立於殿前走廊,走廊上四柱方形屋柱支撐著佛殿前檐。佛殿雄偉高大,氣勢磅礴。前牆正中是高大殿門。殿門上首高懸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大師手書“楊岐普通寺”寺名牌匾。殿門兩側是兩塊珍貴的歷史文物——唐碑。兩塊唐碑均嵌於牆內,左為乘廣禪師碑,右為甄叔禪師碑。

彌勒佛殿

步入殿內,一對圓形木柱,雕樑畫棟。平梁下倒掛木雕獅子,獅吼虎嘯,氣魄宏偉。殿中佛台,供奉彌勒菩薩,滿面笑容,迎送客人。韋馱菩薩,背倚前殿,鋼鞭高懸,威風凜凜。

大雄殿

大雄寶殿為單檐歇山式建築,規模宏偉,莊嚴肅穆。頂高13米,寬12米,縱深16米。殿內青石鋪地,四柱屋柱支撐著殿頂。殿頂排木結構,樑柱檀椽,陰陽卯榫,環環扣緊,堅實牢固。殿堂寬敞,典雅清靜。“西方三聖”頭戴紫金冠,身披袈裟,慈祥端莊地坐在正中佛台上。殿堂兩側,安坐十八羅漢,姿態各式各樣。

觀音殿

觀音塑像,身材修長,眉清目秀,手托淨瓶,輕灑甘露,普渡眾生。

祖師堂

堂內正中左邊懸掛禪宗四十四世,臨濟七世,石霜慈明楚圓禪師畫像。右邊懸掛禪宗四十五世,臨濟八世,楊岐宗初祖,楊岐方會禪師畫像。畫像神態自若、氣宇軒昂。

客堂等

大雄寶殿左側,是一棟新式三層水泥結構樓房。七字形排列,內設廚房餐廳,客堂宿舍,庫房,浴室,共三十間。

楊岐普通寺的重建,對於保護宗教文化遺產、弘揚佛教文化具有重要意義。根據規劃,寺院由主入口區、文化園、楊岐醫館、禪修中心、塔院、方會堂、天王殿、大雄寶殿、法等組成,總體布局為“一池、一湖、一中心、一寺”它的建成將為弘揚和繼承中國佛教禪宗文化注入新的力量。

主要景點

方竹林

方竹林,楊岐(歧)特有,產在楊岐岐(歧)寺側面和對面山上,豬嘴巴山側邊有一種方形的小竹,這種小方竹在寺內的園地也能見到,它是一種觀賞竹。粗看似圓形,用手觸摸是方形。此外,還有觀音竹、墨竹也頗有名氣。傳說楊岐原本沒有方竹,楊岐山住著相依為命的娘兒倆,兒子至孝,這年九月,母親得了重病,快不行了,對兒子說,她想嘗嘗鮮筍的味道。兒子聽了以後非常為難,只好搖著竹子大哭,你想想看,九月是秋季,到哪裡去弄鮮筍?也許是他這一片孝心感動了天地,瞬間,他身邊的竹筷子紛紛落在地上,化成一根根竹筍,從此楊岐有了形狀象筷子一樣的方竹。

唐塔、唐碑、唐柏

楊岐景點 楊岐景點

唐塔 有兩座,一座是乘廣禪師塔,位於普通寺的右側,高2.35米,呈八角形,由花崗岩石壘成,塔身浮雕古樸雄渾,具有古代建築風格。甄叔禪師塔在楊岐寺左側,高1.78米,寬0.88米,形似方亭,又稱油鹽塔,西塔已列入“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唐碑楊岐寺正六牆壁上用下玻璃框著兩塊唐碑,是我省僅有的全國著名的唐碑,1957年 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定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一塊是唐代大詩人劉禹錫為楊岐寺乘廣禪師撰寫的碑 文,由劉禹錫篆刻,建於唐元和二年,此碑高2.8米,寬0.9米,字數1350個;另一塊是《甄叔 禪師塔銘》,唐大和元年(832年)建,沙門至閒撰文,僧元幽書寫。此碑高2.8米,寬0.9米 數字527個。前者為劉禹錫的得意之作,後者書法如行雲流水,均屬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道光17年(1837年)住持將二塊塔銘分別鑲嵌在前殿正門左右牆上。

唐柏楊岐寺後有一株唐柏,名“倒裁柏”,傳說為甄叔手植,故又稱“甄叔柏”,此樹高31米,圍7米,直徑2.33米,傳說此柏是和尚施法栽活的,因此叫“倒栽柏”這樹雖經千年風霜雨雪,仍然蒼勁挺拔,枝繁葉茂,生機盎然。2 000年6月間,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專家對唐柏進行了研究考證。

文廷式墓

文廷式墓,該墓為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坐西北朝東南,占地100平方米。文廷式是中國清末著名的思想家、史學家、文學家和詩人,他曾為珍、瑾二妃的老師。創立“強學會”,並對“百日維新”產生很大的影響。這座墓葬坐落在古寺唐柏的後面,墓碑朝南,地形是“丹鳳朝陽”。在墓葬的后座有文廷式墓碑、墓表、還有一對石柱,凡遊覽楊歧山的人都要遊覽文廷式墓,閱讀一份珍貴的歷史文物——文廷式《墓表》(石刻),墓表系其生前摯友沈增所撰。碑文、對聯清晰可辨,聯曰“青簡尚新,宿草將列;鴟鶉東徒,松柏成行”。

破壞保護

規劃中的楊岐普通寺 規劃中的楊岐普通寺

楊岐普通寺自元至清,曾六次毀於戰火。

明太祖洪武七年(1374年),萍鄉知縣李順英創建社稷壇。楊岐僧人嗣觀禪師返回楊岐,率眾重建楊岐普通寺。

清高宗乾隆元年(1736年),楊岐僧人廣募資金重修楊岐普通寺,歷時數載,精心施工,共建殿宇、配殿、客堂、寮房20餘幢。

清宣宗通光元年(1826年)元月二十六日,萍鄉暴發“特大洪水、楊岐山洪水自山上暴溺、殿宇為傾圮,僧人乃奉神位於丈室以安之。清代文人甘寶賢倡議重修楊岐普通寺,從1844年始至1850年終,經過七年精心施工,終於大功告成。

20世紀50年代,楊岐普通寺陷入低谷,部分弟子離開寺院,部分弟子留守寺院,祀奉香火,維續修行。

1957年7月1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將楊岐普通寺、唐塔、唐柏、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世紀60年代,楊岐普通寺受到衝擊,僧人離開寺院,寺院改作他用。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黨的宗教政策得到進一步慣徹落實,宗教活動先後恢復和正常開展。

1981年,太虛法師之學生離相法師攜弟子靜誠法師入住楊岐普通寺,進行殿宇修復工作。

1985年萍鄉市人民政府決定開放楊岐普通寺,楊岐普通寺僧人陸續回到寺院。

1987年10月,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的趙朴初大師題寫了“楊岐普通寺”寺名牌匾。

1987年冬,離相法師離開楊岐,回住萍鄉金輪寺,靜誠維掌普通寺法席。

釋永信大和尚入駐楊岐寺 釋永信大和尚入駐楊岐寺

1990年楊岐普通寺通過幾年努力,新建一幢三層水泥結構寮室。

2004年,江西省佛協副會長兼秘書長,吉安青原山淨居寺住持妙安法師來到楊岐普通寺,主持寺院修復工作。因宜春檀越居士迫切要求法師赴宜春弘法,法師離開了楊岐,移住宜春慈化寺。

2005年5月,佛音法師來到楊岐普通寺,主持寺院修復工作,因機緣不契,於2008年離開了楊岐。

2010年2月,禪宗92世、楊岐48世,江西真如寺首座和尚慧通老和尚,在萍鄉當地政府和檀越居士誠邀下,出任江西楊岐普通寺住持。2010年5月,釋慧通攜弟子道源法師入主楊岐普通寺。2010年10月16日,楊岐普通寺隆重舉行重建奠基法會,楊岐普通寺住持慧通老和尚,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少林住持釋永信,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江西佛教協會會長釋純一等主禮奠基法會並講話。江西省民宗局肖爭鳴巡視員出席奠基儀式並講話。中國政協常委、中國佛教協會會長、禪宗92世,楊岐48世一誠長老為重建楊岐普通寺題詞“楊岐燈盞”。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廬山東林寺方丈,禪宗92世、楊岐48世傳印長老為重建楊岐普通寺題詞“祖庭重輝”。

對外交流

1987年8月,日本愛知大學教授、日本禪宗研究所副所長鈴木哲雄、鈴木秋雄慕名來到楊岐普通寺參拜祖庭。

1988年6月,日本東京駒澤大學的佛教系教授永井政一,在翻譯陪同下來到楊岐。

1992年7月,日本駒澤大學佛教代表團一行26人,來到楊岐普通寺參拜祖庭、考察歷史。

1993年9月1日,以石井修道教授為團長的日本第十三次駒澤大學中國佛教史考察團一行26人,應江西省人民政府對外友好協會的邀請、由省對外友協副秘書長王雨森陪同,來到楊岐普通寺,尋根問祖,實地考察。

1996年4月21日,韓國中央日報社,佛教古蹟考察團來到楊岐普通寺,認真聽取了有關楊岐普通寺與楊岐宗的歷史介紹,察看了唐碑、唐塔、唐柏等歷史文物。

1998年4月,日本臨濟宗(楊岐宗),德源寺日中友好交流協會江松軒來到楊岐普通寺,參拜祖庭。

1998年10月,日本臨濟宗(楊岐宗)國泰派第七次訪中團,澤大道一行13人來到楊岐普通寺參拜祖庭。

寺廟文化

楊岐派

楊岐派也稱楊岐宗,是中國佛教禪宗五家七宗之一,是臨濟宗一派,其祖庭為江西萍鄉市楊岐山普通寺,宋慶曆年間(1041年),為楊岐方會禪師所創。楊岐宗在中華佛教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和深遠的影響。公元1199年,楊岐宗傳入日本,為日本佛教大宗之一,信徒過百萬以上。東亞、東南亞等許多國家和台灣地區也廣有信徒。

楊岐宗理

楊岐派是禪宗臨濟下面的一個支派,由於此派的開創者方會在袁州楊岐山(今江西萍鄉)舉揚一家宗風,後世便稱其為楊岐派。

禪學思想

方會的禪學思想,是對臨濟思想的改造變通,既不失為臨濟正宗,又別有新意。他主張義玄那樣的“立處即真”的自悟,他說:“立處即真,者里領會,當處發生,隨處解脫”(《楊岐方會和尚語錄》)。成佛總要自身體驗,如實領悟。佛法無處不在,不必尋覓。因為“一切法皆是佛法,佛殿對三門,僧堂對廚庫。若也會得,擔取缽盂拄杖,一任橫行天下。若也不會,更且面壁。”所以他堅持惠能禪法“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宗旨,以此作為指示禪者的依據。他說:“百千諸佛,天下老和尚出世,皆以直指人心,見性成佛。若向者里明得 去,盡與百千諸佛同參,若向者里未能明得,楊岐未免惹帶口業。”真可謂一識本心,當下即是;迷失自心,對面不識。他主張“身心清淨,諸境清淨;諸境清淨,身心清淨。”因此他問眾:“還知楊岐老人落處么””自答:“河裡失錢河裡捃。”這個“捃 ”字,便是捃回自性,還他個本來清淨。

方會的禪法,亦是追隨義玄那種痛快淋漓、不容擬議的禪風特色。如:“上堂云:一即一切 ,一切即一。拈起拄杖云:吞卻山河大地也。過去諸佛,未來諸佛,天下老和尚,總在拄杖 頭上。遂以拄杖劃一划云:不消一喝。”這樣的開示確有氣吞山河的氣度和傲視天下的胸懷。

在上堂時,他自稱:

楊岐一要,千聖同妙。布施大眾,果然失照。

楊岐一言,隨方就圓。若也擬議,十萬八千。

楊岐一語,呵佛叱祖。明眼人前,不得錯舉。

楊岐一句,急著眼覷。長連床上,拈匙把箸。

這都是要求禪僧勿要執著言語文字,死煞句下,而應直透心源,悟徹本心。方會重新強調這些思想,主要是針對當時流行的文字禪和公案禪。

禪學風格

方會的禪學風格,是屬於臨濟體系,但在具體運用過程中,又吸收了雲門等派的特點。他上堂說法云:

“霧鎖長空,風生大野,百草樹木作大獅子吼,演說摩訶大般若,三世諸佛在爾諸人腳跟下轉大法輪。若也會得,功不浪施。”這一段話與雲門的“函蓋乾坤”、一切現成的主張頗有心氣相通之處。雲門禪就主張世間一切均為真如佛性所派生,所以舉此在體,即可“函蓋乾坤”,君臨天下。《續傳燈錄》卷七就認為方會“其提綱振領,大類雲門”。同時,他的接化學人的方式又大揚臨濟宗風,所以又說方會“其勘驗鋒機又類南院”(即義玄二傳弟子慧顒 )。這樣在方會的禪法裡,既堅持了臨濟正宗特色,又包容吸收了雲門宗的特點,兼具臨濟 、雲門兩家的風格。

在接化學人的具體方式上,楊岐方會具有靈活自然、隨機施教的特點。如有人問:“雪路漫漫,如何化導?”他回答說:“霧鎖千山秀, 迤邐問行人。”這就是說,在接引參學弟子時, 應善於誘導,把握時機步步啟發。還有人問:“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方會回答說 :“有馬騎馬,無馬步行。”說明自己的禪法並無成規可拘,而是靈活運用,隨機把握。方會的禪法不象黃龍慧南那樣用“三關”之類的固定問話格式來接引學人,而是採用多變的機語來誘導學人。所以慧洪在《禪林僧寶傳》卷二十八中評論說:“楊岐天縱神悟,善入遊戲三昧,喜勘驗衲子,有古尊宿之風。”正是由於方會繼承了臨濟的正宗禪法,又綜合了雲門等派的禪風特色,且兼得馬祖道一的大機、大用,所以文政和尚在為方會語錄作序時評論說:“當時謂(懷)海得其(道一)大機,(希)運得其(道一)大用,兼而得者獨會師歟 !”加上他隨機靈活的教學方法,使其禪法渾無圭角,圓融會通,因此,佛教史家稱揚他的禪法“宗風如龍”。正是這種宗風,使楊岐派在激烈的派系競爭中取得優勢地位,其法系能長期流傳下來。

楊岐和黃龍同時興起,後來黃龍法脈斷絕,楊岐派恢復了臨濟宗的名稱。禪宗後期的歷史,幾乎成了臨濟宗的歷史,而臨濟宗後期的歷史,也就成了楊岐派的歷史。楊岐派禪法在宋元兩代傳入日本,創行別派,所謂“楊岐燈盞明千古”。在日本鎌倉時代禪宗二十四派中,有二十派皆出於楊岐法系。

文化內涵

禪宗六祖惠能認為,一切眾生皆具佛性,這佛性就是人的自心、自性,只因人不斷被外界的見聞覺知污染,於是迷失自性。因此,所謂解脫成佛,並不需要向外尋求,只要體認到內在的自心自性即可。楊岐宗繼承和發展這一思想,主張心是萬法之本、宇宙萬法皆由心起。有僧問:“如何是佛?”方會說:“只個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靈物。”無論聰明、愚頑之人,皆可見性成佛,這種思想促進了楊岐禪宗思想向社會各階層傳播,成為其千年生生不息的內在源泉。

在方會的時代,禪林各大宗師,多以奇異的言行,顯示玄微,或用峻烈的手段,行施棒喝。而方會的表現卻平實無華:“楊岐無旨的,栽田博飯吃。說夢老瞿曇,何處覓蹤跡?”(《古尊宿語錄》卷十九)方會法嗣仁勇稱:“有鹽有醋,粥足飯足,且恁過時。若是佛法,不曾夢見。”(《五燈會元》卷十九)生動地道出了楊岐禪平實無華的特點。

方會禪師創立的楊岐宗,其基本思想秉承臨濟宗的“立處即真”的自悟,不拘泥於文字語言,強調禪的直觀修煉。在接引參學新人上採取靈活自然的誘導方式。有人問方會:“雪路漫漫,如何化導?”禪師答道:“霧鎖千山秀,迤邐向行人。”就是說不必墨守成規,可視具體情況靈活運用。楊岐禪宗思想無不體現因時、因地、因人而異,勸學誘導決不“一刀切”;對人對己,平實柔和,沒有半點“盛氣凌人”;對事對人實事求是,虛懷坦蕩。

代表人物

方會、守端、法演、克勤、濟公等。

參考資料:《嘉泰普燈錄》卷四、卷八、卷十四~卷十七;《五燈會元》卷十九、卷二十;《延寶傳燈錄》卷二~卷六;《本朝高僧傳》卷十九~卷二十二;阿部肇一著《中國禪宗史的研究》第三篇第十二章。

佛事活動

2015年2月1日,佛教禪宗楊岐宗祖庭楊岐普通寺舉行佛像開光法會,少林寺首座永福法師率眾法師和少林寺武僧參加並主持儀式。

旅遊貼士

開放時間

開放時間:7:30至19:00,景區開放時間節假日、淡旺季會有調整。

巴士線路

萍鄉火車站乘萍鄉—上栗的大巴,319國道,楊岐普通寺山底大門下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